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 名词解释 第一章 抗凝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某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阻止血液凝固 的物质称为 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碱性染料 :为阳离子染料,如亚甲蓝、天青、苏木素等;能接受质子,是染细胞核的染料酸性染料 :为阴离子染料,能释放质子,主要有伊红Y和伊红 B两类,能结合细胞的碱性成分 并染色,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成分等瑞氏染料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 亚甲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第二章 红细胞计数(RBC ):指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血红蛋白( H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 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是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残存的核酸变性、聚集形成颗粒,经碱性 染料(如亚甲蓝)染色后,细胞内可见到深染的颗粒;若以Wright 染色,则在粉红色的胞质 中出现蓝黑色颗粒,故名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血细胞比容 :是指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相对比例(旧称红细胞压积,指在 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未成熟),略大于成熟红细胞 (直径为8-9.5m),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 经碱性染料(如煌焦油蓝、新亚甲蓝 等)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故称为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白细胞计数 :指测定单位容积的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计数(DLC ):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血涂片上白细胞的形态,并进行分类计 数,以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和绝对值 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当刺激因素去除 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在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病 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发生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退行性变等形态改 变 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 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称为中毒颗粒 空泡形成 :中性粒细胞粒细胞的胞质或胞核出现1 个或数个空泡,是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和颗粒缺失的结果 杜勒小体 :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蓝色或灰色的包涵体,常单个或成群位于细胞边缘,大小约12um ,由糖原颗粒和内质网组成;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常见于严 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和烧伤等退行性变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 糊、疏松)等现象,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的细胞棒状小体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1 个或数个,长约1 6m ,称为棒状小 体,出现数个棒状小体,呈束状排列(柴束状)的白细胞称为faggot细胞;主要见于急性粒 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少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无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液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 胞,甚至早幼粒细胞的现象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以及应用细胞因子等,常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形成、退行性变等毒性变化 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称为再生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和释放能力旺 盛,机体抵抗力强等- 2 - 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称为退行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释放功能受到抑 制,机体抵抗力差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外周血液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5 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 时 称为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内因子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感染、尿毒症、MDS 等 异型淋巴细胞:在病毒、原虫感染,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疾病、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表现为胞体增大、胞质增多、嗜碱性增强、细胞核母 细胞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或反应性淋巴细胞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广义的血型是血液各种成分抗原的 遗传性状血型系统 :指由单个基因座或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所产生的一组抗原;根据血 液各种抗原成分不同,可分为红细胞血型系统、白细胞抗原系统、血小板血型系统 血型物质 :以可溶性抗原的形式存在于某些分泌型基因个体的体液或分泌液中的ABH抗原称为 血型物质;人体中普遍存在,以唾液中含量最丰富 ABO血型系统亚型:指虽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性能或抗原表位数有一定差异的血型 ABO血型鉴定 :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反应来完成,包括正定型与反定型;前者是用已知的 特异性抗体(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的未知抗原,后者是利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 的未知抗体; ABO血型鉴定常用方法有盐水介质法和微柱凝胶血型卡法等 交叉配血 :是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中是否含有不相配的抗原 和抗体成分的试验,试验包括主侧和次侧配血;把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的反应管称为 “主侧”;把受血者红细胞和供血者血清的反应管称为“次侧”,两者合称交叉配血;两管既 没有凝集也没有溶血,方可输血第三章 电阻抗法(库尔特原理):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相对于电解质溶液是非导电的颗粒,当体积不同的血细胞(或类似颗粒)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形成与 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应的脉冲电压,从而间接区分出血细胞群,并分别进行计数 红细胞体积平均分布宽度(RDW ):是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均的客 观指标;其增大提示存在红细胞大小不均的混合细胞群 第四、五章 尿三杯检查 :患者一次连续排尿,分别采集前段、中段、末段的尿液,分装于3 个尿杯中,第 1、3 杯 10ml,第 2 杯盛其余大部分尿液,多用于泌尿系统出血部位的定位和尿道炎的诊断 尿量 :指 24h 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脏生成尿液的能力和肾脏稀释 与浓缩功能 肉眼血尿 :指 1L 尿液内含有1ml 以上血液,且尿液外观呈红色或洗肉水样镜下血尿 :指尿液外观未见红色,离心尿液镜下红细胞3 个/HP 乳糜尿 :指由于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或深部淋巴管阻塞致使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液,尿液呈乳白色浑浊 肉眼脓尿 :尿液中含大量白细胞,呈乳白色,甚至出现块状镜下脓尿 :尿液白细胞大于5 个/HP 脓细胞 : 脓细胞是在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性或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其外形多变,不规则,胞质内充满颗粒,胞核模糊不清,常聚集成团,边界不清 闪光细胞 :低渗尿液中,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运动,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 (由于光的折射),运动似星状闪光尿比重 :指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可粗略反映 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蛋白尿 :指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 糖尿 :当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 (1.6g/L )时,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尿糖定性试验呈 阳性的尿液- 3 - 酮体 :乙酰乙酸(占20% )、 - 羟基丁酸(占78% )和丙酮(占2% )的总称,酮体是机体脂 肪氧化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血浆酮体浓度一旦超过肾阈值,就会产生酮尿 血红蛋白血症:健康人血浆中大约有50mg/L 游离血红蛋白(Hb ),但尿液中无游离Hb,当发 生血管内溶血时,大量Hb释放入血液形成血红蛋白血症 血红蛋白尿 :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若Hb量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时,血浆游离Hb可经肾小球滤出,当超过1.00 1.35g/L时, Hb可随尿液排出,即血红蛋白尿 1 小时尿液有形成分排泄率:即 1 小时尿液有形成分计数,是计数3 小时内尿液细胞、管型的数量,再换算为1 小时的排出量 影形红细胞 :红细胞胀大,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膜,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形或面包圈样,称为影形红细胞 管型 :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 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原理:尿液的化学成分使多联试带上的试剂膜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 尿液中化学成分的浓度成正比。当试带进入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比色槽时,各试剂模块依次受到 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同的反射光,仪器接受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 号,经微电脑处理,计算出各检测参数的反射率,与标准曲线比较校正,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 方式自动输出结果。公式:R(%)=(Tm*Cs )/(Ts*Cm ) 粪便隐血试验:上消化道出血量小于5ml,粪便中无可见的血液,且红细胞被破坏,显微镜检 查也未见到红细胞。需用化学法、免疫法等才能证实的出血,称为隐血,检查粪便隐血的试验 称为粪便隐血试验(FOBT ) 第八章 修复 :当局部细胞损伤或死亡后,由临近正常组织的生发层细胞分裂、增生,使损伤的组织细胞更新或再生 再生 :组织和细胞损伤后,由周围健康的细胞进行增生,以实现修复的过程;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化生 :是一种分化成熟的上皮在理化因素或慢性炎症作用下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上皮的过程 核异质 :即反应性核变化,指上皮细胞的核异常,主要表现为核大小、形态和染色质分布异 常,颗粒增粗,核边界不整齐,核膜增厚、不规则,偶见大核仁等,但胞质分化正常;多发生 于炎症过程,可见于癌组织周围 大圆点细胞 :表层鳞状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深褐色小颗粒,常位于核周,偶见大的、圆形 的、淡褐色包涵体,称为大圆点细胞 船形细胞 :有的中层鳞状上皮细胞与表层细胞大小类似或更小,呈船形,说明糖原沉积在细胞 质,巴士染色呈黄色,细胞核被挤至细胞边缘,常见于妊娠和绝经早期 黏膜白斑 :常发生于子宫颈,多为黏膜表层异常角化,为癌前病变,偶见于角化型浸润性癌,巴氏染色后,脱落的表层角化鳞状上皮细胞呈淡黄色、无核,细胞质偶见棕色颗粒- 4 - 第一章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1. 血液标本类型: (1)全血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用于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检查 静脉全血:应用最广泛,常用肘前静脉、腕静脉,婴幼儿和新生儿采用颈静脉、股静脉 动脉全血:用于血气分析,常用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 末梢全血:用于微量血液检验,常用耳垂、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小儿常用拇指、足端 (2)血浆 :全血除去血细胞的部分,用于血浆化学成分的测定和血栓与止血的检查 (3)血清 :血液离体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液体部分,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与血浆 比较,缺少纤维蛋白原(4)血细胞 :如浓集的粒细胞、淋巴细胞、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用于特殊的检验项目 2.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1)皮肤采血法:用于微量检验,血液标本是微动脉血、微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的混合;分 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具体方法)和激光采血法A.部位 :耳垂或手指末梢,主要是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半岁以下拇指或足部,特殊人员视情况而定 B.所用器材 :采血针、吸管 C.简要步骤 : 1)按摩采血部位;2)消毒采血部位;3)穿刺采血:针刺深度2-3mm 、拭 去第一滴血因其混入组织液;4)采血后处理:用无菌干棉签止血; (2)静脉采血法:临床广泛应用,常用于血沉、免疫、生化等检测项目,分为普通采血法 (具体方法)和负压采血法(最符合检测前质量控制要求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广泛使用) A.部位 :主要是肘静脉;其他:手背部手腕部等部位采血,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 B.所用器材 :一次性注射器,检验用真空定量采血装置 C.简要步骤 : 1)器材准备:准备试管、注射器及消毒双手;2)选择静脉;3)采血方 法:检查注射器、扎压脉带、选择进针部位、消毒皮肤、穿刺皮肤、抽血、止血、放血负压采血法 :即真空采血法,具有计量准确、传送方便、封闭无尘、标识醒目、刻度清 晰、容易保存、一次进针多管采血等优点紫色采血管 :临床用途:血液血常规试验;所制备添加剂: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