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及进展高血压病是一个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的发病率已达到 13%以 上。一旦确诊为高血压病,则为终身性疾病,需要不间断地治疗。高血压病不仅由高血压 本身引起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如果血压控制不好,随着时间 的延长,可以影响大脑、心脏、肾脏,造成这些脏器的损害。如果与冠心,高脂血症,糖 尿病、痛风等共同存在,将会导致更为不良后果,所以必须引起重视。一、高血压病的诊断问题一、高血压病的诊断问题(一)正确确立血压值(一)正确确立血压值诊断高血压时确定血压值,通常是用三次非同日同时的平均血压值、也就是说测 三天不同时辰的三个血压,取其平均值。量血压时要注意在安静状态下,室温不要太高, 也不能太低,一般在 20C。左右,要以右手为准,取坐位,当然必要时可以测立位,甚至 下肢血压。(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目前采用 1999 年 WHO 定的标准,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类别类别 收缩压(收缩压(mmHg) 舒张压(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60 岁的男性或绝经 后的女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二、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二、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传统的中医治病,依赖望、闻、问、切进行辨证论治。因此,传统中医书籍中没有高血压 病名的记载。高血压病患者有许多症状,可有头痛、眩晕、心悸、胸痛等,由于有心、脑、 肾等损害,甚至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综合这些现象,高血压病可归属于中医的“眩晕”、 “头痛”、 “中风”等范畴。国标规范病名:“风眩”。类似于高血压病的描述,历代医家有了许多记载。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素问五脏生成篇认为:“是以头痛颠疾,下虚上实。 ”灵枢海论认为: “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则认为:“是以木郁发之,甚 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 ”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开创了因痰致眩的先河。金代刘元素认为:“风气感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火。而木复火,多为兼化。 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 ”张子和认为:“眩晕眼涩,胸中有宿元化的痰”。朱丹 溪认为“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痰湿者,有火痰、七情郁而生痰火,随气上厥,此七 情致虚而眩晕也。 ”明代张景岳则强调无虚不作眩。认为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 清代王清任认为:瘀血可以导致眩晕、头痛。历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相关症候的病因病机作 了详细阐述。 根据中医理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内部肝、肾、心、脾、冲任两脉等脏器经脉阴阳 失去平衡所致,引起这种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七情六欲过度、饮食劳伤及年老体衰等。肝在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 于肝。 ”中医所称的肝,不能与现代医学所称的肝混为一谈,它在作用上非常广泛,其中包 括了一部分西医所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精神情绪活动和肝的关系也很密切。古人以 为“大怒伤肝”,也说明了高血压病与肝的关系。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影响到肝的阴阳失 衡,可以产生“肝阳上亢”和“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肾阴精受到煎熬而亏损,产生肝肾 阴虚。 肾在高血压病的中医发生机制中亦占重要地位,而与情绪关系相当密切。 灵枢本神: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说明七情与肾的关系。过度的酒色烦劳是促使肾阴亏损的又一个重 要因素,这是饮食起居与肾的关系。中医所称的肾,与西医所称的肾不尽相同。它在机体 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储藏五脏六腑的阴精,是真阴的根源,同时又蕴含着命门的 真阳。这些都是人体物质与机能的基础,只宜保藏,不宜亏耗。因此肾病多属虚证。肾脏 真阴亏损时,首先影响到肝,肾与肝是子母关系,肾水不足,便易导致肝阳上亢的病变。 肾的阴阳相互依附,阴虚之后,则阳亦亏损,而成阴阳两虚。这些都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 理环节。 心是内脏的主宰,它不仅指现代医学所谓的统帅全身血液循环。 素问灵兰秘典论认 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以及精神意识、思维都是心的功能表现, 而且这些功能活动又关系到五脏六腑的活动,其中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肾属水,心属火, 水火必须相济,如肾阴虚则心火上炎。另外,心主血,肝藏血,心与肝在生理上也有密切 联系。当肝阴不足时,除了肝阳上亢外,同时也能使心火上炎,而心火过盛,反过来又使 肝阴亏损,高血压病的病程演变中,很多环节都同心的功能异常有关。 脾为后天之本,主要表现为消化、吸收营养以及化生人体必需之气血水液,并统摄血液。 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水液代谢障碍,聚湿成痰,也是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冲任是属于奇经八脉的范围之内,中医把它应用到高血压病是一个新的发展。冲任的生 理作用,同现代医学内分泌作用有相似之处,冲、任脉与督、带脉相通,连成一体,同肝 肾经相连接,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综上所述,机体内阴阳失去平衡,不论发生在肝、肾、心、脾任何一脏,都能引起高血 压病。冲任机能的不平衡,也可以成为形成和加剧高血压病的原因。历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论述十分详细确切。综合历代医家的认识,联系目前临 床实际,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肝阳上亢:多因长期精神紧张或忧思郁怒,使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而肝火上炎、或劳伤过度或年老体衰,阴血虚损,失于滋养,以致阴不涵阳,肝阳失去制约引起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肾同源,同居下焦。肝属木,肾属水,两者为母子关系。两脏有病,往往相互影响。子病可以 及母,母病可以及子。若肝阳上亢,不但耗伤肝阴,亦可损及肾水;而肾阴不足或纵欲伤精,则水不涵木、枯涸肝肾。 痰湿中阻:脾主运化水谷,若嗜酒肥甘,饥饱无常,或思虑劳倦,伤及于脾,可使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浊阻滞中焦,清阳不能上升,浊阴不能下降,蒙蔽清窍,发为眩晕。痰浊郁而化热,痰火相犯,蒙蔽窍隧,则眩晕加剧。肥胖之人患高血压病,多属此种类型。心肾不交: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或久病之人,肾阴暗耗,不能上承于心,水不济火,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相火上炎,引动心火,心火不能下济于肾,肾水不能上滋于心,心肾失交。此型在高血压病中常见。 气阴两虚: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或病久伤及脾胃,元气无生化之源,导致气虚;肝火肝阳亢动日久,伤津耗液;亦可在治疗中误用过多寒凉之品,伤及阴液,导致气阴两亏。阴阳两虚:阴阳互根,阴平阳秘,人乃康健。阴虚日久,则会影响阳气的充足,产生阴损及阳的病理过程,导致阴阳两虚。高血压病后期,往往既有阳虚症状,又有阴虚症状,病情比较复杂难治 冲任失调:妇女进人更年期,则可出现冲任失调,肝肾不足。由此髓海不充,元神之府被扰,出现高血压病的诸多症候。瘀血内停: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瘀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环节与瘀血有关。忧虑郁怒,五志过极,肝气阻滞,血行不畅日久成瘀;痰浊内停,影响气机,滞气碍血,可致瘀证;阴虚内热,煎熬津血,血凝成瘀;阳虚内寒,血失温煦,行滞生瘀。瘀阻脑络,清窍失聪,眩晕渐作。 三、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三、中医基本治疗原则高血压病的中医基本治疗原则分治标及治本两个方面。高血压病的中医基本治疗原则分治标及治本两个方面。1、治标法则 治标法则针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表象,缓解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见证,一般都应用于早期病员,也可贯通于高血压病的各个治疗阶段。治标的法则包括平肝潜阳、宁心安神、祛痰化湿、活血化瘀等。治标法则可以单独应用,但临床上往往与治本法则相参应用 平肝潜阳法:适用于肝阳上亢的患者。头晕头痛、面红升火、目赤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脉弦等症,是高血压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因此,平肝潜阳法亦是最常用的临床治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平肝潜阳法能够平熄肝阳,潜降肝火,缓解高血压病患者交感神经亢奋症候群。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天麻钩藤饮能够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提高耐缺氧能力,舒张周围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能缓解头晕耳鸣、心悸等症。据中药药理文献报道,其他平肝熄风类药如白蒺藜、代赭石等都有降血压的作用。由于高血压病的不同阶段、不同证型多有头晕髡偷雀阳上亢症状。因此,治疗过程中一般都考虑用平肝潜阳之品。 祛痰化湿法:适用于痰浊中阻型高血压病员,尤其是偏于肥胖者。因痰浊内停,肝阳扰动,痰浊随肝阳之升动而扰乱清窍,产生临床诸症。除眩晕外,还伴有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弦缓。此法能平肝化痰,和 胃化湿。常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药理研究发现该方剂有较强的降压作用。 宁心安神法:适用于高血压病早期患者。在其他症型中出现心悸不宁等亢奋之证亦可选用。常因为肝郁化火,肝阳妄动,扰乱心神,或由于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神被扰而产生心烦、失寐、多梦、胸闷、心悸等症。治疗以宁心安神为主,必要时佐以重镇安神之品。高血压病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亢奋为主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宁心安神之品能起到很好的镇静作用。一般选用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朱砂安神丸等。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高血压病中的瘀证患者。临床除有头晕头痛症候外,还可见到口唇紫暗、胸闷心痛、手足发麻、脉弦细涩、舌质紫黯等。目前,不少学者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瘀证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这类病人往往出现舌下静脉畸形扩张、左心室扩大等,采用活血化瘀之品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粘稠度,改善血小板功能,对降低血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临床选方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还可以加丹参、生蒲黄、童子益母草、泽兰等活血化瘀之品。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同西医治疗高血压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等扩血管之药相类似。 2、治本法则主要是调治阴阳,使阴阳平衡,包括滋补肝肾、阴阳同补、调摄冲任等。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肝肾阴亏而致肝阳上亢,以阴虚为主的高血压病患者,多见于高血压病中晚期。由于情志化火,灼伤津液,肝肾阴液受损而产生眩晕、心烦、口干、面红升火、心悸、失眠、腰酸、目涩、舌红、脉细涩等症状。治疗以滋补肝肾为主。用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不少学者认为六味地黄丸能够改善肾功能,降低血压。 阴阳两补法:适用于长期高血压病患者,一般为高血压晚期。由于病程较长,年龄较大,或素体阴虚,阴损及阳,或高年肾元亏损,肾阳不足而导致阴阳两虚。常可见到头晕作胀、面红升火、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小便清长、面浮肢肿、大便溏薄等症状。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济生肾气丸。 调摄冲任法:适用于更年期妇女。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而出现月经不调,血压在月经期间波动较大,部分患者在血压波动一段时间后持续升高。还可以见到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心悸不安、失眠多梦、汗出过多、耳鸣、腰酸等。治疗以调摄冲任为主。一般选用二仙汤。二仙汤有明显降压作用,其中黄柏、仙灵脾降压作用尤为明显。综合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我们把高血压病分成肝火上炎、痰湿内盛、肾阴不 足兼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阴两虚、心肾不交、瘀血内停、冲任失调、阴阳两虚等 9 个 类型。 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既是疾病一定阶段的反映,又是疾病动态发展的结果。高血压 病早期往往以肝阳上亢或痰湿内盛型为主。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病情可不断演化。肝阳 上亢由于阳亢日久,暗耗阴液,导致肝肾阴虚;痰湿内壅,恋滞,化热,损伤阴液,亦可 转化为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引动肝风,可以转化为肝风内动型;肝肾阴虚,久之阴损 及阳,导致阴阳两虚;高血压病由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血行受阻而导致瘀血内停;瘀 血停阻于内,又同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肝风内动等证型交互在一起,使病情错综复杂。高血压病需长期治疗,从而可能导致治疗的间断,血压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发症百出, 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还可产生耐受而影响疗效。故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非药物治疗应成为高 血压的首选治疗。中药外治降压简、便、廉、效,无毒副反应,易于为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