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4 年 2 月号2 8相关研究表明, 收入操纵是上市公司最常用的报表粉饰手法, 也是造成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 本文以案例剖析的方式,揭示出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前面介绍了两个陷阱, 下面将介绍其余七个陷阱。陷阱三 : 鱼目混珠, 伪装收入性质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收益项目虽然也与主营业务收入一样能够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 但由于这些项目属于非经营性收益, 且难以预测。 华尔街的财务分析师在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达到他们的预期时, 一般将它们剔除。此外, 财务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预期, 不仅包括利润指标, 还包括销售收入指标。 因此, 上市公司为了迎合华尔街的经营业绩预期, 不惜采用鱼目混珠的方法, 将非经常性收益包装成主营业务收入。 尽管这种收入操纵手法并不会改变利润总额, 但它却歪曲了利润结构, 夸大了企业创造经营收入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的能力, 特别容易误导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和现金流量的判断。案例分析 :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 “黑帽子里掏出大白兔”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 法律纠纷收入与违约金一样,应当确认为非经营收益, 因为它们不属于核心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流入。 对于这一常识, 美国在线不可能不知道。 然而,为了扭转在线广告收入不断下降的颓势, 顺利完成与时代华纳的合并, 美国在线却处心积虑地将 2380 万美元的法律纠纷收入包装成广告收入, 捏造了在线广告蒸蒸日上的假象。2000 年 9 月, 其广告经营部挖空心思, 策划了一起抬升在线广告收入的阴谋 英国子公司一项悬而未决的法律纠纷转化为广告收入。 这项法律纠纷可以追溯到 1992 年, 当时一家名为 网上售票公司拟与温布里公司合作建立一个合资企业, 开发电影自动售票服务及硬件系统。 这起 合作因故失败, 产生的纠纷被提交仲裁。 三年后 司在仲裁中获胜, 温布里公司应赔付 2280 万美元。 1999 年, 美国在线收购了 司, 继承了应向温布里公司收取的 2280万美元仲裁收入外加 400 万美元的罚息。 广告经营部认为在英国向温布里公司提起诉讼代价过于高昂, 即使获胜, 也不能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 为此, 它于 2000 年 9 月向温布里公司提出一项和解方案 : 与美国在线签订一项金额为 2380 万美元的广告合同, 美国在线就将豁免温布里公司的全部 2680 万美元欠款。这一方案对温布里公司颇具吸引力, 既可体面地解决法律纠纷, 又可节省 300 万美元, 还可做广告。 但温布里公司不知道该对美国在线的用户做什么广告。 温布里公司主要从事赌博业, 在美国罗德岛和柯罗拉多经营赛狗生意。 因此, 广告经营部的策划高手们建议 : 开设一个赛狗网站, 取名为 并由美国在线为这个赛狗网站做广告。 这一建议立即被温布里公司采纳。 温布里公司遂着手筹建可供赌徒们查阅输赢赔率并下注的 站。 为了在 2000 年第三季度确认广告收入, 美国在线必须在 9 月 30 日之前就播发广告, 以符合收入准则中关于 “服务已提供” 的规定。 因此, 在赛狗网站还在筹建之时, 广告经营部在没有告知温布里公司的情况下,就利用美国在线及其下属的其他网站为 站发起了广告宣传攻势。 由于此时离第三季度结束的时间所剩无几,美国在线推出的这场广告宣传特别密集, 以至于用户们一打开美国在线的网站就会发现显示屏幕上充斥着狂奔而过的大灰狗, 纷纷抱怨美国在线的网站几乎变成狗窝了。 美国在线是美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及其防范对策 ( 中 )黄世忠案例S E S T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4 年 2 月号 2 9国首屈一指的门户网站, 访问量十分巨大。 赛狗广告播出几小时后, 温布里公司尚未完工的 站很快就被美国在线分流过来的访问量弄瘫痪了。广告经营部精心策划的这个赛狗广告立竿见影, 温布里公司立即向美国在线支付了 2380 万美元的广告费, 且广告在何时和以什么方式播出, 由美国在线全权决定。 最为重要的是,美国在线终于赶在 9 月 30 日之前, 按照赛狗广告播发量将这2380 万美元中的 1640 万美元确认为第三季度的广告收入, 其余 740 万美元在第四季度确认。 据 华盛顿邮报 报道, 与温布里公司签约的当天, 广告经营部的策划高手们举行了一个狂欢庆祝会, 反复播放一首叫做 “是谁把狗放出去了” 的流行歌曲。美国在线利用类似手法在 2000 年第三季度还曾将另一起未决诉讼的 1300 万美元赔款包装为广告收入。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刊登后, 美国在线聘请的律师还对此百般辩解, 认为通过建立或修改商业关系解决法律纠纷是司空见惯和恰当的, 即使该项法律纠纷已经做出判决也是如此, 是将无益的争端化解为有益的商业关系的一种途径。 对此, 曾任 席会计师的苏尔兹不以为然, 他评论道 : 要将这 2380 万美元说成是广告收入, 我不得不提出质疑。 这简直就是从黑帽子里掏出大白兔的把戏。陷阱四 : 张冠李戴, 歪曲分部收入为了降低系统性的经营风险, 很多上市公司实施了多元化战略。 为了便于投资者识别风险, 同时也为了便于他们进行跨行业的比率分析, 许多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均要求上市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的基础上, 以报表附注的形式, 提供分部报告(。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掩盖某些经营分部(经营收入的下降趋势, 不惜诉诸于张冠李戴的操纵伎俩, 将其他分部的收入挪借给收入不足的经营分部。案例分析 :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拆东墙补西墙的杰作与时代华纳合并后, 美国在线急不可待地吹嘘合并的协同效应, 不失时机利用一切机会夸大在线广告收入, 以掩饰其在线业务江河日下的窘境。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发生在时代华纳有线电视部门与高尔夫频道之间的交易。 高尔夫频道是有线电视巨头康卡斯集团控制的一个体育节目频道。 2001 年 6 月, 高尔夫频道拟与时代华纳签署一项协议, 同意支付 2 亿美元以便在未来 5 年利用时代华纳有线电视网播发其录制的体育节目。正当时代华纳与高尔夫频道快要达成这项交易之际, 美国在线中途介入, 要求从时代华纳手中分一杯羹。 迫于压力, 时代华纳只得通知高尔夫频道变更已草签的协议, 在不改变合同性质和条件的情况下, 将原先商定的 2 亿美元体育节目播发合同分拆为两份, 一份为与时代华纳签订的 美元节目播放合同, 另一份为与美国在线签订的 1500 万美元广告合同。 高尔夫频道欣然接受这一新的安排, 因为这对高尔夫频道非但没有坏处 ( 合同总金额并没有改变 ) , 反而有好处 ( 可利用美国在线做免费广告 ) 。 通过这项合同变更, 美国在线顺理成章地将这1500 万美元确认为广告收入, 在 2001 年第三季度报出较好的广告收入数字。表面上看, 此项合同变更既没有改变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收入总额, 也没有增加其利润总额, 但实际这是极其精明的操纵收入和利润的高招。 首先, 它改变了收入结构, 使投资者难以判断在线广告业务的恶化程度 ; 其次, 它加速了收入确认时间, 使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2001 年度的收入多增加了 1425 万美元 ; 最后, 它没有产生额外的现金流量, 由于高尔夫频道支付的合同总金额仍为 2 亿美元, 美国在线实际上是在为它做免费广告, 时代华纳既没有因合同金额的变更而减少体育节目的播放时间, 也没有向高尔夫频道索取额外的补偿。 严格地说, 这是一项附带的无偿捐赠行为, 而不是广告销售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分钱的广告收入都不应当确认。陷阱五 : 借鸡生蛋, 夸大收入规模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 代理代销业务分为买断式和非买断式两种, 二者的差别在于风险与报酬是否转移。 对于买断式的代理代销业务, 由于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代理方或受托方, 可视同销售, 按代理代销总额确认收入。 对于非买断式的代理代销业务, 由于风险和报酬仍然保留在被代理方或委托方, 代理方或受托方应当按代理代销可望收取的净额 ( 如代理佣金 ) 确认收入。 显而易见, 总额法与净额法对利润表所体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将产生迥然不同的影响。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夸大收入, 对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置若罔闻, 通过借鸡生蛋的伎俩, 将本应采用净额反映的业务, 改按总额法反映。案例分析 :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不分彼此的收入确认美国在线不仅自己经营在线广告业务, 而且利用其庞大的营销力量, 为其他网站承揽和代理广告业务。 2001 年 7 月 25日, 美国在线与美国最大的在线拍卖网站电子港湾 (签定了广告代理协议, 承诺为电子港湾寻找广告客户以充分利用电子港湾的网络空间。 然而, 为电子港湾代理广告业务期间, 美国在线不是根据惯例按代理业务所分享的净收入, 而是按代理案例 S E S T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4 年 2 月号3 0 中国注册会计师 年 月号业务的收入总额确认为广告收入。 美国在线承认, 2000 和 2001年度以及 2002 年第一季度, 它按照这种方法共计确认了 950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 并声称它按照代理业务的总额确认广告收入的做法是恰当的, 主要理由包括 : (1) 美国在线直接与广告客户联系, 并确定广告价格 ; (2) 美国在线直接向广告客户收取费用, 再按协议规定将部分广告费汇给电子港湾 ; (3) 电子港湾只按美国在线汇给它的广告费确认收入, 而不是按全部广告费确认收入。美国在线的辩解表面上看似乎有道理, 但它忽略了最根本的一条, 那就是在广告代理过程中风险是否已经从电子港湾转移至美国在线。 如果美国在线没有在广告代理中承担实质性的风险, 那么, 它与电子港湾的关系就只能是非买断式的代理代销关系。实际的情况是, 美国在线既没有向电子港湾购买广告空间, 再出售给广告客户, 也没有就应承揽的广告量向电子港湾做出正式承诺, 即使未能将广告空间出售给广告客户, 美国在线也无需支付赔金。 可见, 承担实质性财务风险的是电子港湾, 而不是美国在线。 此外, 电子港湾播出广告后, 若广告客户未能按规定支付广告费, 所形成的信用风险并非由美国在线一家承担, 而是由美国在线与电子港湾共同分担,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广告代理业务的风险没有或至少没有全部转移至美国在线。事实上, 美国在线内部就上述广告代理的会计处理是否违反公认会计准则也存在着争议。 因对广告经营部的许多激进做法表示异议的美国在线财务副总裁欧康纳曾就此事向美国在线的高层表示过不同意见, 担心这一做法可能导致 美国在线的会计问题展开调查。 2002 年 2 月底, 美国在线的高层通知欧康纳, 鉴于他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他在美国在线的前途将不容乐观。 欧康纳遂于 3 月初愤然辞职。尽管美国在线为电子港湾代理广告业务的会计处理明显有别于公认会计准则, 但它并没有在其财务报告中向投资者披露这一独特的做法。 由于报表中相关披露缺乏透明度, 投资者难以判断美国在线受广告市场不景气的冲击到底有多大。陷阱六 : 瞒天过海, 虚构经营收入90 年代 “非理性繁荣” 的氛围使人们形成一种盲目乐观的思维定势, 误以为” 金融万有引力定律 “ ( 指股票价格的上涨应有良好的业绩作基础 ) 已失效, 股票只涨不跌。 网络科技股特别是 “ 股票被过度炒作, “ 公司只 “烧钱”( 指利用风险资本大肆进行资本性支出和广告宣传 ) , 不赚钱,衡量其股票价格高低的指标不再是市盈率, 而是点击率。 然而, 物极必反。 经过近 10 年的狂燥, 投资者又趋于理性, “ 股票也开始出现价值回归。 进入 2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