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研究摘 要 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挑战大多是与老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老龄化趋势明显,地区差异大,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需要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用“的核心问题。我们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提出如下的法律对策:老年人婚姻权益受法律保护;老年人的合法财产不容侵犯;老年人有受抚养及行使赡养请求权的权利;尊重老年消费者权益。 关键词 老龄化 财产权 居住权 遗产继承权 抚养请求权 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 赡养 抚养 遗赠 引 言老年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人生履程中的最后阶段。老年人群体是 社会人口结构中的特殊部分,处于弱势地位,需要给予特殊保护。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 发展的大趋势。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而人口老龄化引起的相关问题将对 中国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引起的相关法 律问题,必将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促使全社会重视老年人问题,关心老 年人问题,依法对老年人给予全面保护。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健康有了更好的物质保障: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可以及时治疗疾病,不会因疾病过早死亡;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战胜疑难杂症也成为现实,各种因素共同促成人们的生命不断延长。这一现实所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类与自然相抗衡的能力有限,人类的寿命很短。许多人在青壮年时代就死亡了,能够进入老年的人口比例很低。人类的寿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长的,但生命延长造成的人口老龄化将会对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与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国际上普遍认为,65 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但有 的国家和地区规定 60 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按照目前的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7%就称为人口老龄化。1 世界率先进入老年型结构的为法国。1870 年法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是 12%,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 7%,成为老年型年龄结构。42 年后瑞典人口年龄结构过渡到老年型,61 年后英国也达到老年型标准。目前,发达国家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8%,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 13.5%,达到严重阶段。发展中国家特别像中国、印度等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老年型过渡,老龄化已在发生着。21950 年时,全世界老年人口为 2.14 亿。1975 年增加到 3.5 亿。2000 年达到 5.9 亿。2025 年预测达到 11.2 亿。在这 75 年间,世界人口总数将从 25 亿增加到 82 亿,增长 3 倍多,而老年人则将从 2.14 亿增加到 11.21 亿,增长 5 倍多,老年人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1950 年全世界 60 岁以上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为 8.48%,平均 12 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到 2025 年,60 岁以上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将上升到 13.68%,平均每 7 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取决于死亡率和出生率(除去人口迁移因素) ,而出生率的下降则是加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在我国,计划生育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和重要法律手段。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稳步下降,同时也必然付出一定代价。3但是,我们既不能放松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也要考虑和预防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避免使人口过分老龄化。我们可以根据人口发展规律及我国的实践经验,找出一个人口数量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都可以接受的数量界限,制订今后的人口发展规划,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这也必将有利于计划生育法律的贯彻实施。 我国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及人口老龄化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49 年,我国人口基本上结束了以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为特征的第一个阶段。1953 年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是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65 岁以上人口仅有 4.41%。1982 年人口普查表现为从年轻型向老年型逐渐过渡的特征,65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到 4.9%。1982 年到 2000 年人口呈现缓慢老化阶段。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资料显示,我们目前 65 岁以上的人口为 8811 万,占人口比例的 6.69%。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4.9%-7.3%,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从 2000 年-2025 年处于加速老化阶段,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 7.3%-13.6%,几乎翻了一倍。从2025 年-2050 年为超老化阶段,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从 13.6%上升到略超21%,这是当今世界上未曾有的。1950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为 4000多万,1975 年为 7000 万,2000 年为 1.3 亿,2025 年预测增至 2.8 亿。75 年间,我国人口由 5 亿多增加到 14 亿多,增长 2.6 倍,而老年人却增长 6.7 倍。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1950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为 7%,平均每 14 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而到 2025 年,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为 20%,平均 5 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这种发展速度快于世界老年人增长速度。在中国未来的几十年里,如何应对快速增长的老年人问题显得非常紧迫。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和走向老龄化,有着同世界发达国家大致相同的趋势,也有着自己的一些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可归纳为:其一,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以联合国的中位预测为例,420 世纪末大致可步入或接近老年型年龄结构,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 10%,65 岁以上接近 7%,年龄中位数达到 29.9 岁。2040 年达到老龄化峰值年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 23.7%,65 岁以上占 18.3%,年龄中位数达到 39.4 岁。这一趋势表明,中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出生率的急剧下降,使人口年龄结构走向老龄化速度大大加快,并迅速达到严重阶段。以进入老年型 结构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 7%上升到 17%而论,中国花费不到 40 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一般要花费 80 多年,有些甚至在 100 年以上。2040年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 18%以上,老龄化已超过目前发达国家的程度。 其二,老龄化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累进性。依据联合国的该项预测,1980-2010 年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 4.7%提高到 7.6%,升高2.9 个百分点,年平均提高 0.1 个百分点,速度缓慢;2030 年提高到18.3%,升高 10.7 个百分点,年平均提高 0.36 个百分点,速度最快。其后老年人口比例转入下降阶段,峰值年份过去。可见在 2040 年以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呈加速推进态势。其三,老龄化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这有两层涵义:一为城乡之间老龄化呈现出一定差别,二为地区之间老龄化呈现出一定差别。总的地区分布情况是:人口密度较高地区,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也高,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人口密度较低地区,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也较低,以西北、西南边远地区为主;其余中部内陆地区,大致处于中间状态。这就形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格局:自西北向东南逐步加深,形成层次比较分明的结构。5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产生许多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主要有:其一,人口老龄化使劳动人口相对减少,消费人口相对增加,这样就会加重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负担。其二,人口老龄化将使劳动力结构逐渐老化,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一个社会的物质财富是靠劳动力创造出来的,适龄的劳动力人口减少可能影响国民生产总值,超龄劳动力人口比重过高将影响到经济效益。其三,人口老龄化将使抚养指数上升,增加适龄人口赡养负担。当前,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抚养比直线上升。其四,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的需求增加。经济保障对于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它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这在我国城市与乡村极不平衡。退休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基本上只适用于城市;农村的老年经济保障基本依赖子女、依靠家庭。由于农村中的收入普遍较低,这种保障是质量极低的,往往只能达到温饱水平。中国家庭正在发生演变,小家庭、核心家庭在增多,使得广大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其五,人口老龄化对于婚姻家庭的全面影响。在核心家庭、独生子女增多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给养老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子女数目减少加重了子女抚养、照料老人的负担;寿命的延长使高龄人口增多,家庭中两代老人的比例上升;高龄者的发病率比其他年龄组的人要高得多,生活自理能力也差得多,老年病患者在经济、生活、精神方面给家庭带来负担。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中国老龄委员会对于老年人问题提出全方位策略目标,这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一目标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老年人有获得物质保障的权利“老有所养“是老年人最起码的生存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老龄化问题。作为一个人,生存权是第一位的基本人权。老年人在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后,难以通过劳动手段解决生存问题。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合理的物质保障,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核心。我国界定 60岁以上为老年人。国家规定法定退休年龄,男 60 岁、女 55 岁;重工业男 55 岁、女 50 岁。也就是说,一个人达到退休年龄就是老年人了。这一规定是针对老年人自身的特点作出的,符合自然规律。我国的老年人口中有几种不同的群体,他们在获得物质保障上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是退休职工,他们享有退休待遇。退休金额根据其工龄和其他条件而定,为其原工资的 60%-100%不等。退休金制度基本上解决了这一群体的老有所养问题。但这一制度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1)退休金不变,物价调整,职工生活受到影响。 (2)有的老年人无子女、无亲属,精神上无依托。 (3)妇女职工反映退休早,建议与男子等同。 (4)企业退休制度的难以为继。现行退休制度的职工退休劳保基金的分配形式,是国家从劳动者所得收入 中扣除保险基金,由企业提取和分配给职工,当企业发生亏损时便无力支付。老企业的退 休职工逐年增加,有些老企业在职职工人数与退休职工人数相等,甚至超过,加重了在职职工的负担。 二是“三无“的鳏寡孤独的老人。即无子女、无经济来源、无依无靠。鳏寡孤独老人绝大多数都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一部分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破产、失业、流亡、家庭破裂,有些人从未结婚,另一部分是解放后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这些人缺乏劳动力,无依无靠,需要社会的救济。在农村,据统计有 250 万五保户,近 300 万孤老户由集体给予五保,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但有些供特困乡、村,连五保户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集体经济的削弱,五保户的生活更加困难。三是离休干部。物质上与离休前差别不大,但是个人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为从事业转入生活,从面向社会转入面向家庭,从工作型生活方式转向休息型生活方式。精神上感到不习惯,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离休生活的过程。2、获得医疗保障的权利老有所医指老年人享有医疗保障的权利。能否有良好的医疗保障是老年人能否有生命质量保障的问题,也是解决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实践中老有所医是从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两方面进行的。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是老年医疗保障,它通常是指因伤病使健康受到损害,并由此带来生活上的困难,经医疗措施使其能进行治疗和维持其生活。建立老年医疗保障制度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医疗保障的支出仅次于养老金居第二位。家庭保障由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保障,包括老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