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帮助“学困生”走向成功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中小学的大部分数学作业是学生被动完成的。因为教师要求做,学生才完成,而教师的批改,因为时间紧,大部分作业也只是简单机械地打“”或打“” 。于是作业“多、空、假”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本应该用在学习他们感兴趣、不懂的知识上的时间,被许多重复作业无情地夺走;教师把本应该放在教学研究与备课上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学生作业的批改上,这是一种低效的劳动,毫无疑问应该改进。 但是,由于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机制并未改变,仍然停留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层次上,因此,绝大部分教师还是通过辛苦的大量的反复练习来提高数学成绩。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尽管如此,我认为通过改变数学作业的处理模式,这一现状可以得到改善。 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通过以下环节,能够达到改善的目的: 一、作业布置 做题顺序从易到难,学生遇到无法独立完成的题目时,可暂时搁置不做(即不强行要求“学困生”完成所有题目,但强调需独立完成) 。可避免学生因完成作业的压力,相互抄袭现象,使学生各自明确自身遗漏知识和知识运用中的困难之处。既如实接受了自己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也可以查缺补漏的心态做好听课准备。 2二、教师批改 根据上述作业布置方式,教师批阅作业时,可顺利了解学生对题目难易程度的主观感受,以减少无效劳动(如,学生不会做的题,教师要求一定要做完,很多学生就抄作业来交,批改这种作业,就是一种无效劳动。 ) ,以使作业真正起到反馈的作用,上课时有侧重地解难答疑。 三、作业反馈 教师公布作业中反应出的困难题号,依次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在未能完成题目中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点掌握是否有偏差,如何建立正确的知识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还可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交换解题思路,互相陈诉解题经验,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对于大多数同学无法解决的“拦路虎” ,教师可与同学一同探讨完成。 定期对不同类型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是否掌握相关知识,对未掌握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总之,通过在作业布置、批改、讲解的改进,让“学困生”减轻了学习压力,学习到自己想学的知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帮助他们走向了成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