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9月下 半 月生命教育成为现阶段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关怀幼儿的生命” 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但并非现阶段提出来的新主张。 早在18世纪, 卢梭、 福禄贝尔等著名教育家在教育理论中就已体现出对幼儿生命的关注, 后来这些教育思想又为蒙台梭利、杜威等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 本文通过解析国外的生命教育思想和方式, 结合今天我国幼儿生命教育的实际, 总结出一些有益经验, 以促进我国幼儿生命教育的发展。一、 国外关怀幼儿生命的重要教育思想解读(一)“自然主义” 卢梭在 爱弥儿 中对儿童生命的关怀与尊重在 爱弥儿 中, 卢梭借助主人公爱弥儿提出了自然主义改革方案, 充分体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在卢梭看来,“自然” 主要是指事物的本来面貌、 原始倾向, 外界不强加干预, 没有人为的约束、 塑造。 他提出 “自然” 即是儿童的天性。“在人生的秩序中, 童年有它的地位; 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 把孩子看作孩子。 分配每个人的地位, 并且使他固定于那个地位, 按照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 为了人的幸福, 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这些。 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 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详地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1卢梭这种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倡导尊重和解放儿童的天性, 体现出对儿童生命的关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真正实现了由尊重人权向尊重童权的过渡, 开启了儿童研究的大门, 吹响了儿童天性解放的历史号角”,2促使儿童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二)“恩物” 福禄贝尔给儿童的关怀和礼物被誉为 “幼儿教育之父” 的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 吸收和发展了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然、 扩大知识面、 提高发展能力, 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了一套供幼儿使用的活动玩具“恩物”。“恩物” 与儿童天性的发展相契合, 被视为给儿童的最好礼物, 是其幼儿教育思想精华的体现。 福禄贝尔认为, 从儿童刚诞生起, 我们就必须按照儿童的本性去理解和正确对待他们, 让他们自由、 全面地运用自身能力,而不能违反他们的本性把成人的形式和使命强加于他们。 福禄贝尔强调:“一切专断的、 指示性的、绝对的和干预的训练、 教育和教学, 必然起着毁灭的、 阻碍的、 破坏的作用。”3他指出, 人的力量、 天赋及其发展方向、 四肢和感官的活动, 是按照它们本身在儿童身上出现的必然次序发展的。 因此, 他重视游戏和幼儿自主活动, 主张教育必须适应自然、 适应儿童的天性。 这一思想体现了他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三)“儿童中心主义” 杜威为了儿童生命发展所倡导的一切国外幼儿生命教育思想与方式 解析及其启示马军腾隔 海 的 风932011年9月下 半 月杜威倡导的 “儿童中心论” 把儿童从传统教育的弊端中解救出来, 使儿童的生命得到自由健康的成长。 杜威主张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 反对传统教育消极地对待儿童。 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 这是一种变革, 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这里, 儿童变成了太阳, 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 儿童是中心, 教育措施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4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 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 这就是杜威倡导的 “新教育”, 也就是 “以儿童为中心” 的教育。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是提醒成人重视儿童的存在, 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其最终结果是成人和儿童之间建立起保持其各自特点的平等关系。5(四)“儿童之家” 蒙台梭利对弱势儿童生命的关注蒙台梭利基于早期治疗低能儿童的工作经验,提出:“低能儿童并非社会之外的人类, 他们即使无法得到比正常儿童更多的教育, 也应和正常儿童所得的教育一样多。”6她认为, 低能儿童的生命也需要得到关怀, 不能因为他们生命的缺陷而歧视他们, 忽视对他们的教育。 后来, 蒙台梭利又投身于正常儿童的教育, 着重研究3岁6岁儿童的教育问题。 创办了贫民儿童的学校“儿童之家”,使贫民儿童不再被视为异类而走上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蒙台梭利关怀儿童生命的思想。二、 国外现阶段生命教育方式简介在现代, 面对青少年生命意识缺失这一社会问题, 生命教育持续引发国外学者的研究和实践的热情。 美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早: 从20世纪20年代起, 美国学者开始探索有关 “死亡教育” 的问题,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式兴起并逐步成为教育的一门分支学科, 之后发展为 “生死教育”。1968年,美国学者杰 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 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 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 到1976年, 美国共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 到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在全美基本普及。美国生命教育有其丰富内涵, 主要内容包括直面生命的死亡教育、 关注社会生命的生计教育、 对他人生命和社会理解的品格教育、 面对健康问题能作出抉择并以健康行为生活的健康教育、 张扬个体生命的个性化教育等。 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 让学生学会尊重, 培养学生的自信、 乐观的心态、 提高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生存。 这些都反映了美国当代教育对儿童生命的关注。许多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在生命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 开始着力探讨生命教育及其实施方式。 例如, 英国的很多中小学都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 引发儿童对生命的热爱。 德国实施了 “死的准备教育”, 引导青少年以坦然和明智的态度面对死亡。近年日本教育界提倡的 “余裕教育” 的主题就是“热爱生命, 选择坚强”, 目的是使青少年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 使他们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7现在, 许多国家中小学阶段已系统地开展生命教育, 并向上向下分别延伸到大学与幼儿教育阶段开展, 以帮助青少年和幼儿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生命教育由此得到迅速发展, 真正成为一种为学生快乐而成功地生活做准备的、 把书本的学习和人生的体验融为一体的、 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三、 启示走向生命关怀的幼儿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史上, 陈鹤琴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均体现了对幼儿生命教育的关注。 陈鹤琴提出的 “活教育” 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培养 “活的儿童”, 即一切以儿童为中心, 尊重儿童的天性, 发展儿童的个性, 鼓励儿童创造, 体现了对儿童生命的关怀。 陶行知提出了 “解放儿童” 的思想, 使儿童的生命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自在的成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生命教育在我国进入实践探索阶隔 海 的 风942011年9月下 半 月段。2001年颁布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体现了国家对幼儿生命的关怀和重视:“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然而, 对于如何开展幼儿生命教育, 并未提出具体的方法。 根据上文对国外生命教育的思想和实施方面的介绍, 我们可以总结出其中一些可借鉴之处。(一) 保护幼儿的生命对幼儿而言, 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从事一切学习活动的必要前提, 我们首先应该关怀和保护幼儿的生命, 使其生命存在并得以健康快乐成长。“保护幼儿的生命” 也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 因为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远未完善, 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匮乏, 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幼儿的心灵稚嫩纯洁但特别容易遭到伤害。 为此, 保护幼儿的生命理所当然地成为幼儿园和家庭的首要任务。(二) 尊重幼儿的生命尊重幼儿的生命, 把幼儿看作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是践行幼儿生命教育的基础。 幼儿是与成人相互平等的主体, 是有着自我发展潜力的个体, 教师不应把幼儿看成是容器, 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 关怀他们的情绪和情感需要、 支持他们的选择和判断。 同时, 还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并以一种 “向孩子学习” 的心态与幼儿进行互动, 引导和支持幼儿主动发展。(三) 解放幼儿的身心所谓解放幼儿的身心, 就是要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一方面把儿童当 “人” 看, 教育过程中尊重人的特性; 另一方面, 把儿童当 “儿童” 看待, 承认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 把儿童从规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 使他们能说、 能笑、 能思、 能动,“赋予儿童精神发展的自主权”。 当然, 解放课堂,并不是否定纪律, 提供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 纪律是为幼儿发展服务的, 我们反对的是无视、 压抑幼儿成长的纪律。 此外, 还要使幼儿从成人的 “阴影” 中走出来, 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们。(四) 彰显幼儿的个性生命教育要做到珍视和彰显幼儿的个性。 个性是幼儿的特质, 是 “他自己独有的、 谁也代替不了的”, 也是幼儿创造幸福的源泉。 当然, 尊重个性并不是说要造就不可通融和不能调和的非社会的人, 而是要帮助幼儿发展属于他们的独立的精神世界。(五)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创造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 教师要使幼儿的这种能力得到良好的、 持续的发展, 首先要鼓励幼儿大胆去创造, 保护和灌溉幼儿创造力的萌芽, 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创造力的培养对孩子发展的价值, 在行动上支持幼儿去创造。 要力戒用“答案正确” 这一传统标准衡量孩子的学习能力。同时, 对于幼儿的表现欲和创造行为, 应重视并予以保护, 使幼儿感到生命的快乐、 伸展和满足。注释:1法 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上卷)M.李平沤, 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 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91.3 孙祖复.福禄贝尔的生平与教育思想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 赵祥麟, 王承绪, 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132.5 刘晓东.为杜威 “儿童中心论” 辩护 J.学前教育研究,2002(2).6 杨汉麟, 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 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278.7 王学风.外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及启示 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马军腾: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教学研究所上海201100责任编辑: 郭卉菁)隔 海 的 风9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