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坛英华3 52 0 0 7年 第1期管理未 成 年 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德 育 大 观 园一、 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原因分析青少年代表着一个活跃的、 富有好奇心的、 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某些特质在 2 1 世纪的青少年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追逐时尚就是他们的“ 行为标签” 。“ 时尚” 作为社会流行文化的集中体现, 已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 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 好奇心理。新奇是时尚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 青少年对新奇事物尤为敏感, 一旦社会上出现流行的新奇事物, 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他们会对某种流行的事物趋之若鹜, 倾心追求, 以满足自己好奇求新的心理欲望。2 . 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时尚的流行与人们的从众心理是密切相关的。青少年的独立人格尚未形成, 理性思维的发展尚不健全, 因此特别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和行为。 如果自己赶不上“ 潮流” , 他们就会感到极大的不安,甚至茫然不知所措, 害怕为群体所不容。 也就是说, 当一种时尚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时, 会给群体中的部分成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心理压力下, 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追逐某种时尚, 以与大家保持一致, 使自己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换言之, 从众的心理压力导致了青少年对时尚的追逐。3 . 模仿心理。不仅从众心理压力会迫使人们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 模仿心理也会使人们的行为趋于相同。模仿是人类普遍的社会行为方式, 人的社会化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为学习、 模仿的过程。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 往往通过模仿某种新的品格和行为方式, 来融入群体、 适应环境。在这种情况下, 流行的时尚势必会诱发他们采取模仿行为。4 . 表达自我的心理。追逐时尚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青少年宣泄情感、 寻求认同、 追求个性、 表达自我的心理需要。时尚作为一种流行文化, 沉淀着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情感和行为方式。青少年通过对时尚的追逐, 可以发泄内心被压抑的情绪, 放松紧张的神经。 在现实生活中, 青少年的情感需要宣泄、 寄托, 而追逐时尚的行为正可以满足其需要。 追逐时尚也是青少年寻求社会承认和同龄人认同的手段。在追逐时尚的过程中, 他们寻找彼此之间的共同点, 借此交流心得, 表达见解。 此外, 青少年对某些“ 新潮” 商品的消费, 往往也是为了标榜自己的“ 个性身份” ,表达自己的“ 个性追求” , 消费过后易产生自尊、 自足的感受。二、 追逐时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1 . 积极影响。从总体上看, 追逐时尚的行为能够加速青少年的社会化成长过程。青少年社会化成长的途径有家庭熏陶、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 在参与时尚活动的过程中, 青少年的生活空间扩大了, 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了,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同时, 青少年通过接触时尚文化, 可以全面了解前人或他人的生活经验, 使自己能够顺利地与他人及群体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 在时尚生活的浸淫中, 在时尚文化的“ 刺激” 下, 青少年的社会化成长不再是完全被动的, 而是积极、 主动地参与创造着新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将自己的个性融入社会乃至影响社会, 有些青少年甚至扮演着时尚“ 领潮者” 的角色。另外, 追逐时尚的行为也能有效扩大青少年的知识面。 他们可以在网上“ 畅游世界” , 获取信息, 极大地拓宽知识面和个人发展的空间。同时, 时尚文化的多样性还给青少年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 不仅能够提高其知识层次, 而且能够满足其多元化的娱乐需求、 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2 . 消极影响。第一,过度的时尚追求影响青少年全面认知的形成。 时尚文化具有重现时轻传统、 重西方轻本土的倾向。“ 追逐时尚”扬州大学毛春梅陈家麟 扬州大学附属小学张 艳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探讨2 0 0 7年 第1期3 6管理未 成 年 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德 育 大 观 园在一些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 麦当劳、 肯德基、 可口可乐、 耐克、 欧美大片等西方商业和文化产品显现着它们独有的魅力,它们凭借其强大的宣传优势和新颖的形式, 使中国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远隔重洋的外来文化的“ 优越性” 。 同时, 各国文化、 民族传统和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也给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带来了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两难。比如, 日本“ 动漫” 中就充斥着“ 武士道精神” 和军国主义作风, 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第二,过度的时尚追求影响青少年积极情感的形成。 对时尚的过度追求, 就像“ 饮食过度” 一样, 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伤害。 很多青少年把全部情感和精力都寄托在时尚( 如明星) 方面。 这种狂热的追求常常导致青少年产生种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如过于激动、 兴奋和不由自主等; 甚至同时伴随着漠视道德规范、 脱离正常轨道的行为反应, 如热衷于挖掘名人隐私、 收藏名人用品或放弃正常的生活方式, 陷于幻想境地等。第三,过度的时尚追求影响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形成。意志是个体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时尚文化刻意制造的明星效应使青少年的行为和观念呈现出功利性。 时尚文化对明星的“ 炒作” 和“ 包装” , 传媒轰炸式的宣传和渲染, 使青少年很少去追慕英雄、 科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 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等。 大众传媒所塑造的“ 魅力人士” 形象对青少年更具有吸引力。“ 名星” 的成功通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青少年常常看不到现实生活中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 也未能养成面对困难不低头、 面对挫折不放弃的奋斗精神。第四,过度的时尚追求影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时尚文化的影响下, 有的青少年过高地评估“ 偶像价值” , 而降低对自我的信心和期望值, 失去自我, 甚至形成对自我的负面评价。 这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会产生不利影响, 将降低其趣味品格, 甚至阻碍其人格独立性的发展。 如有的女生身材相貌已经很好, 但为了追逐时尚, 就去作整形美容等等, 最终得不偿失。 另外, 健全人格的核心是积极进取, 而部分时尚文化产品往往难以摆脱商业化的“ 包装” 方式和被传媒大肆渲染的命运, 从而使它们在传播过程中, 始终沾染着一种消费主义、 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气息。青少年如果长期不加辨别地汲取时尚文化, 不加选择地接收传媒发出的“ 时尚讯号” , 终将导致正确人生观的缺失, 阻碍健全人格的形成。三、 教育对策首先, 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提高青少年的时尚辨别、 选择能力。 对青少年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引导青少年确立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的现代意识。从盲从、 过度地追逐时尚的怪圈中跳脱出来, 辩证地、 理性地看待每一种时尚文化元素, 吸纳时尚文化中积极、 健康的因素, 摆脱时尚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从而确立正确的“ 时尚观” 。其次, 加强情感教育, 提升青少年的审美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形式向学生推荐高雅文化,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艺术的熏陶。 如, 利用音乐课和校本课程向学生全面介绍中西方古典音乐, 从音乐创作背景、 音乐内涵以及如何欣赏等方面切入, 使学生对古典音乐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 引导学生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比较鉴赏, 或者利用校广播站播放经典的古典音乐,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感受美、 识别美的能力。流行音乐中美的元素也可以被引入课堂, 实现青少年在审美方面的“ 雅俗共赏” 。再次, 加强人格教育, 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对传统的怀疑、 批判态度; 另一方面, 他们遭遇了个体价值取向的困惑。他们往往需要寻找新的“ 模特” 或“ 模型” 作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通过偶像崇拜和时尚追求来重寻自我并重新定位自我价值,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可见, 偶像崇拜是基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要而引发的正常社会文化现象,但任何过度崇拜偶像、过分追逐时尚的行为则是心理不成熟的标志, 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 因此, 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格教育, 特别是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的教育。 例如, 可以通过“ 磨砺教育”“ 生存训练”“ 青年志愿者活动” 等方式, 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 促使青少年养成对事物进行独立分析及沉着应对的能力, 进而克服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的盲从心理, 构建起独立、 健全、 理性、成熟的人格体系。最后, 弘扬主流文化, 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可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主流文化。 学校应承担主导作用, 社区、 家庭也应积极加强对主流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同时, 大众传媒也应不断规范大众文化。大众传媒在制造和引导社会主义文化潮流时,除考虑商业效应外, 更应考虑社会效应,多编排一些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如中宣部组织实施的“ 五个一工程” 就是宣传主流文化的有力举措。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辐射和延伸作用, 用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当代青少年, 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求。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 如多创造一些师生谈话、 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以帮助学生平衡心态, 缓解压力; 还可以组织一些时尚、 健康的活动。适当的引导能帮助青少年将成长过程中盲目的标新立异转变为对待时尚文化的冷静分析。(责任编辑 邓 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