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课堂练习存在误区的思考对课堂练习存在误区的思考课堂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激发和挖掘创新潜能,提高数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高效、 ,高质量的练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一。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有部分教师不够重视课堂练习,比较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练习现象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本期专题的选文涵盖了课堂练习存在的误区的分析解读、练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课堂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案例等不同角度的内容,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对于课堂练习的探索与反思,希望对广大小学教师的教育有所帮助和启发。课堂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它既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高效、高质量的练习是高质量的课堂的基础。但在实践中发现在当前的课堂中,课堂练习存在以下一些误区:一、忽视练习的循序渐进一、忽视练习的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习惯把书上的题目做完了事,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过多地模仿例题,重复单调杂乱无章,练习的设计缺乏循序渐进,不能使学生从练习的安排中领会到知识的结构、加深对基本概念法则的理解。案例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中新课的课堂练习一般都很少,这里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教材理解,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练习的添加设计和深化。如五年级下册轴对称一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只有一个练习:请学生把一张纸连续对折 3 次,看剪出的是什么图案?4 次呢?我们的教师让学生得到一个结论后,觉得练习量不够,于是就赶紧往后翻书,终于在后面的“练习一”里发现一些“轴对称”的配套练习,赶紧让学生完成掉!把书上的练习做完了才松了口气,这样的课堂练习,没有考虑课堂的循序渐进,会使学生练得零乱琐碎、漫无边际,等新课上完了,练习课的内容也用光了。二、忽视练习的探究过程二、忽视练习的探究过程我们知道现行教材以及各类练习册主要是书面练习册,而其他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则很少,目的在于应付书面的考试,局限于封闭性的练,这些课堂练习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导致教师根本无法知晓学生对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探索过程。案例学习分数应用题后,学生独立练习“一根长 64 米的铁丝,剪去总长的 5/8 做了 20 个周长相等的方框架,余下的还可以做同样的方框架多少个?笔者曾经特意做过一个小统计,7 个班的 7 位数学教师批改了近 420 位学生的作业,教师的判题标准是看答案是否是 12,是 12 给“” ,不是 12 的,不管这个学生的解题方法如何科学,都是“” 。教师们很少关注自己班的学生有哪些不同的解题方法,哪些学生的分析方法、探究方法最科学,长期下去,学生成了做练习题的机器, “发展智能”成了空话。三、忽视练习的个别差异三、忽视练习的个别差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我们设计的大多是“一刀切”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基础、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各异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是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不具备潜在意义,这样的练习无法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而为之,只能是机械学习。案例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大家觉得这类题学生都掌握得很好,课堂上的练习均能正确解决,教师对这堂课很满意,可是班级里的优秀生总觉得“吃不饱” ,不过瘾。因此笔者认为在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可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1)口算:1/3+1/3、5/7-2/7、5/11+4/11、b/a+c/a、a/b-c/b(a、b0,ac).(2)笔算:7/18+13/18、13/20-7/20.综合练习:填空:5/( )+7/( )=1、 ( )/( )-2/5=2/5、3/11+( )/( )=7/11、 ( )/( )-1/6=5/6.解方程:1/5+=4/5、-7/13=5/13.C、发展练习:仿照 7/11=( )+( ) 、7/11=( )-( ) ,分别编出 5 道加法和减法计算题。上述三种练习一次呈现,要求大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不急于对这些结果的对错进行评价。而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自己去练习,看能独立完成到哪个层次,然后再请学生有代表性地汇报交流,既“保底”又不“封顶”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总的来说,练习的难度要由易到难,要求也要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做到循序渐进.四、忽视练习的思维训练四、忽视练习的思维训练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记忆。教师为学生推荐各种练习资料,让学生自己去购买练习,美其名曰:“熟能生巧” ,这样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侧重了技能训练,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练习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练习停留在简单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中的思维因素。而实质上,练习只是一种手段,培养能力与发展思维才是目的。例案在学习了“比”和“分数应用题”后,有这样一个练习题:“根据 a 是 b 的5/6,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看到“a 是 b 的 5/6” ,要求学生联想到:(1)a 与 b 的比是 5 :6(横向) ;(2)b 与 a 的比是 6:5(逆向) ;(3)b 是 a 的11/5 倍(横向,逆向):(4)a 比 b 少它的 1/6(纵向) ;(5)b 比 a 多它的 1/5(纵向,逆向) ;(6)a 增加它的 1/5 与 b 相等(纵向) ;(7)b 减少它的 1/6 与 a 相等(纵向) 。教师最怕这类开放题,难分析,难反馈。有的则干脆对学生说这类题不会考,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成了泡影。以上四大课堂练习误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堂的质量。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生动、有趣、富有魅力的、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思考一:以趣引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如“循环小数”的教学后,17,27,37的结果既有趣味性又有规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要求释疑,产生求知欲。思考二:以趣诱奇。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思考三:以趣促思。课外练习作为课堂练习的有效补充和扩展,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我们要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压缩在课堂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乐于学习,乐于练习,通过设计并使用好高质量的课堂练习,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