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浅谈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 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谈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是篇质量较高的学 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谈思想政治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 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 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为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教育工作者先后提出了“情境教学”、 “体验教 学”、 “愉快教学”、 “案例教学”、 “问题教学”、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等模式和主张,这些模式和主张的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存在的问 题是,面对众多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主张,一线教师究竟应该作何选择呢?答案是整合,即 建立“教学模式库”。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开展 教学。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 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 观的过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 师)为此进行了不懈地探索,经过艰苦的努力,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拟结合 这些研究成果就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一、关于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指出的,主要表现在过于 注重书本知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克服传 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教育工作者先后提出了“情境教学”、 “体验教学”、 “愉快教学”、 “案 例教学”、 “问题教学”、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等模式 和主张,这些模式和主张的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面对众多的课 堂教学模式和主张,一线教师究竟应该作何选择呢?答案是整合,即建立“教学模式库”, 具体分析其指导思想、教学过程、应用范围及预期效果,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课程目标、 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就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而言,我们认为可尝 试建立综合课堂教学模式。系统整合的思想是综合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的指导思想。综合课堂教学模式尝试以全 面达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宗旨,以成功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线,将教学过程中涉 及的各种要素(即学生、教师、教学过程及各种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从综合课堂教学 模式可以看出,它既吸取了其它教学模式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其它模式使用过程中容易 出现的片面性;既强调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又不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积极意义;既明确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地 位和作用,同时又突出强调了学生作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者的主 体地位和责任。我们相信,在系统整合思想指导下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必将取得很好的效 果。二、关于教学过程设计学习犹如旅行,应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使活动的进行在预设的框架内展开。 当然,预设目标和框架并不是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操作活动,而是为学生的思维和操作活 动指明方向。因此,我们认为,新课程课堂教学也应紧紧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精心设 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教学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但与以 往不同的是,新课标在具体内容目标的呈现上并没有直接采用习惯的“三维”目标,而是采 用了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这给一线教师对内容目标的把握,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带来了一 定难度。下面就如何把握内容目标及围绕内容目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进行简要分析。关于行为目标的表述问题,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关涉的问题有行为目标 表述需要包含的要素、行为目标的优缺点以及目标表述的方法等。新课标内容目标的表述 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学生,常常省略) 、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预期表现。课标 组负责人曾举例加以说明,援引如下:例如,描述(行为动词)几种消费心理(条件) ;比 较(行为动词)消费行为的差异(条件) ;辨析(行为动词)消费观念的变化(条件) ,树 立(行为动词)正确的消费观(预期表现) 。这一表述方式有什么特点呢?它的主要特点是 通过不同的行为动词(过程性和结果性)的使用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出不同的要求。就内容目标的把握而言,我们首先应意识到它是综合性的,包含了三个维度,不过 每类目标的要求,都是以“个性化的具体行为这种外显的方式”来表现的。第二是要意识到 每一行为目标的表述中都对操作过程提出了特殊要求,对相关内容的把握在方向、程度和 范围上都有所限定。明确上述两点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效果的评 价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建议,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将行为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再根据三维目标、行为目标及其提示与建 议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下面以经济生活的第一个内容“货币”为例加以简要说明。对 这部分内容,新课标的要求是“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 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其分解为三维目 标(知识:货币的含义;货币的作用;货币的基本职能;常见的信用工具的信用工具的用 途;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能力:分析、归纳、演示、辨析。过程与方法:猜想 与假设,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 观) ,然后,根据三维目标、行为目标及其提示与建议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一线教师在设计教学过 程时,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根据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安排相应的学习活动(可参考本文第一方面内容) ,以全面贯彻新的课程理念,成功实现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目标。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试教通讯/ 思想政治专辑(一).3朱明光.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试教 通讯/思想政治专辑(一).4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67179.5沈伟基.货币金融学.北京工业出版社,2001.134.6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萧琛等译.经济学,华夏出 版社,1999.376385.7余静.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7.(作者单位:山西临汾市第六中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