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析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思考论文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社会需求 市场定位 专业建设 论文摘要:在分析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定位市场,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训练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一系列问题,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以增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要想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大学,高水平的专业建设是基础。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人才质量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满足社会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目标,社会适应性是专业发展的基础,战略规划是专业发展的基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已进人规划、建设阶段。笔者在分析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训练、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系列问题。 1 社会对 GIS 从业人员的需求 1)GIS 专业程序员或系统员大致有 4 方面的要求:编程语言要求。比如要求熟练掌握 cc+十语言,更高要求是精通 C#,C 十+Java,JSP,VB.NET 中的某种语言,熟悉 VC+,JBuilder 等编程环境,熟悉某种建模工具构建系统模型;GIS 平台要求。如要求熟练掌握某种主流 GIS 平台及二次开发技术,更高要求的是对 WebGIS、三维 GIS 的开发有一定了解;数据库技术要求。熟悉某种数据库,更高要求是能基于 Oracle 等大型数据库进行开发;要求有一定的项目经验。 2)GIS 市场梢售或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不开发系统,做市场或管理,要求有行业知识与背景,更重要的熟悉市场,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只要2熟悉相关 GIS 软件就足够了。 3)相关行业的应用或分析人员由于 80%的信息都和空间位置有关,GIS 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能服务于众多行业,而且 GIS 也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生命力,特别是行业的 GIS 深度应用。其要求就是除了有 GIS 专业知识外,需要有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 4)与 GIS 相关的数据人员空间数据是 GIS 的核心,对一个 GIS 项目来说,相当大一部分资金用于数据的采集、生产与维护,这个方向对 GIS 人员需求量较大,要求是能熟练使用相关 GIS 软件,比如利用 GIS 软件进行矢量化,利用软件对遥感和航测数据进行处理等。 5)GIS 教育或研究人员越来越多毕业生加入了考研大军,部分学生毕业后仍然从事前面所述的工作,也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进人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从事 GIS 教育与研究。GIS 教育与研究大致可分为 GIS 基础理论研究、GIS 实现技术研究、GIS 应用及其探索。相应的,在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行业背景知识上会有更高的要求。 根据上面的社会需求分析,长江大学 GIS 本科毕业生的市场定位主要分为 3类:GIS 研发、GIS 市场与管理、GIS 应用。不同的市场定位对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 GIS 研发人员来说,计算机技术是最重要的,对于 GIS 市场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或管理知识,而对相关行业的 GIS 应用或分析人员来说,需要有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 2 基于市场定位,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学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基于市场定位来调整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 3 点:厚基础、宽口径、突出特色;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不同的市场定位,学生选修时加强择业引导;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3养。 按照这个思路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学科知识模块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方面,应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使培养的人才不仅能适应企业对技术和经济的需要,熟练地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要依据市场的变化和需要,较快地适应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转换。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加强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保证其课程和应用的不断线;专业课程以大专业为基础设置,同时体现不同市场定位的需要,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计算机技术是 GIS 专业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计算机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强调“三个一”(一个 GIS 平台、一个数据库平台、一门编程语言),要求每个学生能够精通一门编程语言,熟悉一个数据库平台,能基于一个 GIS 平台进行操作和二次开发。 2)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体现不同就业方向的需要。如设置一些高级计算机技术课程模块,如计算机图形学、网络编程、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这主要是针对部分学生将来可能从事软件开发的需要而设置的;设置一些管理类课程,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既懂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又懂管理,将来成为 GIS 市场销售或管理人员而设置的;设置一些应用专业模块,如数学地质、沉积岩石学等课程,将我校的一些优势学科核心课程开设为 GIS 专业的应用专业选修课,注重整合资源、交叉融合,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辐射作用,引导部分同学选修,将 GIS 作为工具,以后从事这个领域的行业分析与应用工作。 3)对学生进行择业、课程选择引导。学时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学生的兴趣各异,在课程设置中将需要的、可能需要的分开,能够让学生有所为有所不4为,分阶段量力而行。为了减少学生选课、就业的盲目性,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商,让学生能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有利于课程选择。另一方面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到与本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其他高校学习或实习,以便毕业后能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工作。 3 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好后,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具有一个较长的周期,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急剧加速,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毕业的学生踏上社会时会沮丧的发现,在学校所学的一些技术已趋于过时,要胜任现在的工作必须重新学习新的技术。这个矛盾永远存在。要解决这个矛盾可以从以下 2 个方面人手: 1)对本专业进行预测性教育研究,即对影响未来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预测并试图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发展态势或未来趋势圈,从而使高等教育为“一个尚不存在的社会培养人”,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目前,已有部分教育研究人员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这是缓解上述矛盾的一种方法。 2)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即前面提到的隐性需求问题,这才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性方法。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21 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 ”对于高校来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要能满足社会显性需求外,还要求能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即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