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omment F1: 同学们考虑:是否存 在什么法律不追求实质正义?试论经济法的价值试论经济法的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常健内容摘要:价值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将经济法的价值与一般意义 的法以及邻近法律部门,主要是民法和行政法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论 证以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和谐为其独特价值取向的经济 法具有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和独特的存在价值及意义。关键词:经济法价值,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经济秩序价值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是古 代或近代世界里,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 的主要活动。”1古今中外的学者通常认为法的价值包含秩序、正义、公平、 效率、安全、自由等方面,法的价值在于实现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正义、自由和秩序的要求。现代社会中,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调整 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经济 法的价值则是经济法通过其规范和调整所追求的目标。2学者们对于经济法的 价值,已多有阐述。有学者认为经济法的价值在于“整体效益”;有学者认为 经济法的价值包括社会经济福利价值和经济民主价值两方面;还有学者认为经 济法的价值包括工具性价值-结果公平、经济安全与体制效益,目的性价值-可 持续发展。3上述观点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反映出经济法的某种价值属 性。然而,毋庸讳言,它们却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沿用法哲学通用的概念 ,却不曾赋予其有别于一般意义法的价值的特别意义与属性;未能通过将经济 法价值与邻近法律部门(尤其是民法、行政法)的价值对比并有效区别,从价 值角度来突出的经济法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和独特的存在意义。只有把握经 济法独立的内在价值并与其他法律部门如民法、行政法的价值相区别,才能从 理性和逻辑的高度确立经济法的独立地位,为实现经济法律体系内在和谐统一 奠定基础。4鉴于此,笔者倾向认为,经济法的价值表现为实质正义、社会效 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和谐,并在本文中试图将经济法价值与一般意义上 法的价值以及邻近法律部门,主要是民法和行政法的价值进行比较,以论证经 济法独特的存在价值及意义。一、实质正义自从人类社会发生公正与不公正的社会问题以来,正义一直被视为人类社 会的崇高理想和美德,法一直被视为维护和促进正义的艺术或工具。许多著名 的思想家和法学家强调,正义是法的实质和宗旨,法只能在正义中发现其适当 的和具体的内容,也只能在正义中显现其价值。但是,“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 斯似的脸(a Protean face),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 的面貌”。5从法哲学的理论高度来看,思想家与法学家在许多世纪中已提出 了各种各样的不尽一致的“真正”的正义观,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正义意味 各得其分,各得其所;正义指一种德行;正义意味着一种对等的回报;正义指 一种形式上的平等,指某种“自然的”从而也是理想的关系,指法治或合法性 ,指一种公正的体制,等。在上述诸种正义观中,社会体制即社会基本结构的Comment F2: 理解实质正义与形式 正义的概念,了解是否存在其他解释。 再了解一下程序正义这个概念。正义具有决定意义,6是首要的正义。而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包括两个基本方而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包括两个基本方 面,首先是社会各种资源、社会合作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方面的正义,即实质正面,首先是社会各种资源、社会合作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方面的正义,即实质正 义;其次是社会争端和冲突的解决方面的正义,即形式正义。义;其次是社会争端和冲突的解决方面的正义,即形式正义。近代法尤其是近代大陆法系或民法法系,从亚里士多德的校正正义中发展 出来的形式正义,其要求同等的人受到同等的对待。众所周知,在各个法律部 门所确立的形式正义是以民法为典型代表的。民法的形式正义的价值取向,从 根本上说,是与法律的普遍性相联系的,其以个人主义为指导,以抽象的人格 平等为假设条件,强调机会均等,一视同仁,提倡对所有的人普遍平等地执行 法律和制度。民法形式正义的价值取向表明,民法试图用自然法来建立永恒不 变的法律与正义,只要实现平等对待就足够了。与此同时,民法的正义价值又 承认市场主体起点不平等的合理性-只要这种不平等不是市场外的因素造成的, 他们之间的交易就是公平的。7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日益复杂,国家积极地参与到 经济生活的管理、调控和运作之中;同时人们之间的能力、财富等方面存在着 极大差别,如果法律严守形式正义的需求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也就必然导致、 甚至加剧竞争结果的实质不平等。面对这些问题,以形式正义为基本价值取向 的民法无力解决,从而导致了新的正义观及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出现。“经济法 产生于国家不再任由纯粹司法保护自由竞争,而要求通过法律规范以其社会学 的运动法则来控制自由竞争的时候。”8相对于民法的形式正义而言,经济法 所要实现的法的价值首先在于实质正义。从理论角度讲,经济法在追求和实现 实质正义的过程中,其强调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的人予以不同的法律调整,要 求根据特定时期的特定条件来确定经济法的任务,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利益和发展;同时随着法律调整手段的丰富性和多样化,立法者和社会赋予执 法者以不同程度的自由裁量权,而执法者不仅根据普遍性规范来解决问题,也 针对个别情况、个别主体、个别案情作特殊调整,体现了实质正义要求法及其 调整所具有的能动作用、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实质正义的法律调整手段之多样 化,更表现为经济法为了纠正社会不会而采取的种种积极措施或手段。9从实 践角度讲,经济法在追求实质正义的过程中,亦努力平衡各种市场主体的意志 和利益,维护和保障最大多数人的福祉。一方面,经济法从市场规制角度出发 禁止垄断、限制竞争、不正当竞争等破坏竞争秩序的行为以维护自由公平的竞 争环境;对市场交易主体一方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给以特殊的保护,以维护 交易的公平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经济法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通过金融 、税收、产业指导等经济手段引导市场主体作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选择;规 定企业、金融机构等权利义务,促进社会经济收益的公平和社会分配的公正。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正义的实现,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正义的实现,行政法法也不例外。然而行政法对正义价 值的追求与经济法又有不同,其对行政程序正义更加关注。美国著名的行政法 学家伯纳德?施瓦茨精辟地指出:“行政法的要害不是实体法,而是程序法” 。现代行政法是通过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程序的规范和制约,最终达到行政 法控权的目的的。一个行政机关,权力即使再大(如可以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如果其行使方式有严格的程序规范,遵守一整套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 规则,其对相对人权益的威胁并不是很大;相反,即使其权力很小(如仅可对 公民进行小额罚款),但如果其行使方式没有程序制约,可以任意行为,其对Comment F3: 注意:还有社会整体 效益的提法。相对人权益亦可能造成重大威胁。10“行政法的基本目标是在公民受到不法 行政行为损害时为他提供充分的救济。” 11正是在这种价值理念的指引下, 在具有经济内容的行政中,行政法对正义价值的追求不体现在国家干预经济的 手段正确与否,而体现在防止权力在适用这种手段的过程中被滥用,并以有效 的方式来监督权力的行使。显然,行政法对程序正义价值追求是有别于经济法 的实质正义价值的。二、社会效益效益(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概念,表达的是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的 关系,其基本意义是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少的资源 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效益作为一种 法的价值目标导入法学领域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律经济学的勃兴。从法哲 学角度讲,所谓法的效益价值是指法能够使社会或人们的较少或较小的投入而 获得较多或较大的产出,以满足人们对效益的需要的意义。12法的效益价值 在于利用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方式,来规范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利用法律的有机 作用促使效益结果的出现。法律不仅要以自由、正义、秩序、安全和平等为指 向,而且要以效益为皈依;法律所指向的自由、正义、秩序等价值之实现性是 建立在法律效益前提上的。法律效益作为现实的法律价值,总是与某种评价相 关联的,包括个人效益价值和社会整体效益价值;其中法的社会效益外延十分 广泛,主要表现为权力运用效率的提高、社会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和社会公正 的维护等。13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而市民社会是特殊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有学者 认为,在民法的规制与引导之下,个人自由竞争成为规范经济活动之高度有效 手段,可以将劳动与资本引导至能产生最大利益之场所,实现对资源分配及利 用的低成本、高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14可见民法根源于社会分工、 个人占有和个体小生产,它追求的价值目标虽然也是效益,但其却是以个人利 益的基点的,它确认和保护单个经济主体依照自主意志与市场规则来实现自己 利益的最大化,它的效益价值追求的是个体的、微观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 民法的个体效益价值追求在法律上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民法规范不应为主 体行为设置人为障碍,不得使主体的交易成本无谓增加;二是民法规范应该尽 量增加或保护交易的达成,而不是减损主体的交易机会。15基于民法对个体 效益价值的追求,按照亚当?斯密之观点,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最终会 促进实现社会的财富最大化。换言之,民法的价值取向是充分保证个体效益的 实现,而对社会效益的维护则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调整个体利益之间的冲突 来实现个体与社会效益的平衡。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无疑是行之有效的。 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自身固有的缺陷,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 实现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面对市场失灵,面对“对个体利益的无限追 求反过来会扼杀个体利益”的悖论,16虽然传统民法亦作了一些修正,如对 契约自由作出了限制,从过错责任发展出无过错责任等,但其自治性的性格及 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使其无力解决效率与公平、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等矛盾问 题。于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法自产生之日起就以社会效益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经济法根源于集 体协作、共同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其效益观所追求的社会效益,在于它不是 一般而言的经济成果最大化,同时更是宏观经济成果、长远经济利益以及人文 和自然环境、人的价值等诸多因素的优化和发展,微观和经济的成果只是社会 效益的组成部分之一。17具体而言,经济法把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评价视角从 自身延展到整个社会,也就是说,经济主体追求效益的行为,必须置于社会效 益之中来认识和评价,只有符合社会效益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经济法从社 会效益的需要出发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即通过经济法的一些强制性 规范来规制经济生活,重新确立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界定经济个体活动领域 和行为方向。18经济法对社会效益价值的追求,要求个人经济行为与社会总 体的经济发展相协调,其不是追求每个市场竞争主体的个体利益最大化,而是 侧重于促进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益、调控个别、微观经济效益以取得国民经济整 体效益最优,另一方面,经济法亦在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的过程中综合 运用各种手段防止“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状态的出现,为市场主体的竞 争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法治环境,从而为每个市场竞争主体自由竞争 以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总而言之,“经济法是实现经济效 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法”。行政法对“效益”的价值追求与经济法、民法有着明显区别。行政法调整 的主要是行政管理关系,其并未直接介入生产过程,不能直接创造财富,而且 其在调整行政管理关系过程中都以消耗社会物质为代价。因此,行政法并不以 “经济效益”为其价值追求,而是以努力提高行政效率为其价值取向。在行政 法规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过程中,一方面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在作出行政决策时 尽可能减少误差,做到行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