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6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5页 / 共66页
第6页 / 共66页
第7页 / 共66页
第8页 / 共66页
第9页 / 共66页
第1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章 蜂窝移动通信概论,1.1 蜂窝移动通信概述 1.2 蜂窝移动通信 1.3 其它移动通信系统 1.4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与发展方向,1.1 蜂窝移动通信概述,1.1.1 移动通信的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 例如运动中的人、 汽车、 轮船、 飞机等移动体间的通信, 分别构成陆地移动通信、 海上移动通信和空中移动通信。,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微电子学的发展。微型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数字信号处理器和专用集成芯片等技术的发展为通信设备的数字化和小型化、 通信服务的综合化奠定了基础。,1.1.2 蜂窝移动通信概念 20世纪60年代末, 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系统的概念和理论, 所依据的就是电波传播损耗与传播距离的四次方成比例这一客观事实。 无线电频谱资源十分有限, 能用作移动通信的频段也就更有限。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为社会公众开放业务。 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给它的名称为“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英文缩写为PLMTS。,1.1.3 蜂窝移动通信特点 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 移动通信是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 (2)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 移动通信的市场需求巨大, 但可被利用的频谱资源又非常有限。 (4) 对移动通信设备要求苛刻。,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除前面所述特点之外, 还有覆盖区可无限扩展, 服务区域不受限制等特点。 可采用多种蜂窝组网技术, 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 以区群为蜂窝结构进行频率复用, 可实现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蜂窝结构和频率复用带来了如下的新问题。 蜂窝结构、 蜂窝小区的分裂、 微小区及微微小区的问题。 频率复用使相邻同频小区之间引起同道干扰的问题。 为避免区群内各小区间的干扰, 通常的做法是各小区采用不同的频道, 这样, 将带来越区切换(Hand-off)的问题。 当移动台从一个交换服务区进入相邻的交换服务区时, 所发生的信道切换叫做漫游(Roaming)切换。,1.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按照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 移动通信可分为单工制、 半双工制和双工制三种工作方式和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制式两种双工制式。,1. 单工制 (1) 单频(同频)单工。 单频是指通信的双方使用相同工作频率(f1); 单工是指通信双方的操作采用“按讲”方式, 如图1 - 1所示。 (2) 双频单工。 双频单工是指通信的双方使用两个频率(f1和f2), 而操作仍采用“按讲”方式。,图 1 - 1 单工通信方式,2. 半双工制 半双工制是指通信的双方中, 有一方(如A方)使用双工方式, 即收发信机同时工作, 且使用两个不同的频率, 即f1和f2; 而另一方(如B方)则采用双频单工方式, 即收发信机交替工作, 如图1 - 2所示。,图 1 - 2 半双工通信方式,3. 双工制 双工制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 任一方在发话的同时, 也能听到对方的语音, 如图1 - 3所示。,图 1 - 3 双工通信方式,1.2 蜂窝移动通信,1.2.1 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局限性 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是早期采用的, 它由一个基站覆盖一个较大的服务区, 半径R约在3050 km范围, 如图1 - 4所示。,图 1 - 4 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大区制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覆盖范围有限。 (2) 系统的容量受限。 (3) 系统设备受限。,1.2.2 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 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提高覆盖区域内的系统容量以及有效利用频率资源, 提出了小区制覆盖蜂窝结构的概念。 将一个大区制覆盖的区域划分成若干小区, 每个小区(Cell)中设立基站(BS), 与用户移动台(MS)间建立通信。,图1 - 5是蜂窝电话系统的示意图。 每个小区设有一个(或多个)基站, 它与若干个移动台建立无线通信链路。 若干个小区组成一个区群(蜂窝), 区群内的各个小区的基站通过电缆、 光缆或微波链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相连。 移动交换中心通过PCM电路与市话交换局相连接,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蜂窝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图 1 - 5 蜂窝电话系统的示意图,图1 - 6为小区的链状覆盖和面状覆盖以及频率复用的示意图。 图1 - 6(a)为链状覆盖小区及其频率复用的示意图。 为避免相邻小区间的干扰, 图中采用3组频率(f1、 f2、 f3)进行频率复用。 图1 - 6(b)为面状覆盖小区及其频率复用的示意图, 图中分别示出N=4, 7, 12和19的频率复用。,图1 - 6 小区覆盖以及频率复用的示意图 (a) 链状覆盖; (b) 面状覆盖,图1 - 6 小区覆盖以及频率复用的示意图 (a) 链状覆盖; (b) 面状覆盖,图1 - 6 小区覆盖以及频率复用的示意图 (a) 链状覆盖; (b) 面状覆盖,2. 频率复用 在频分制的蜂窝系统中, 每个小区占有一定的频道, 而且各个小区占用的频道是不同的。 假设每个小区分配一组载波频率, 为避免相邻小区之间产生干扰, 各个小区的载波频率应不相同。 因为频率资源是有限的, 所以当小区覆盖不断扩大, 小区数目不断增加时, 将出现频率资源不足的问题。,对区群的划分提出如下条件: (1) 区群是由一组载波频率不同的小区组成的覆盖区域; (2) 区群的几何形状应能构成无缝隙的更大的覆盖区域, 并可无限扩展; (3) 覆盖区内的任何相邻小区的载波频率不相同; (4) 区群间的同频小区间的距离应保持相等, 且为最大。,满足上述条件的区群结构以及区群内的小区数N应满足下式: N=a2+ab+b2 (1 - 1) 式中, a和b为相邻同频道小区间的间隔小区数, 取正整数, 且不同时为零。 图 1 - 7给出了N为不同值时的正六边形蜂窝的区群结构。,图 1 - 7 正六边形蜂窝的区群结构,区群间同频小区的距离D由下式计算:,(1 - 2),当频率复用时, 因相邻通信小区应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 相互间所造成的通信干扰叫做同道干扰(Cochannel Interference)。 为保证通信质量, 要求接收端处的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满足一定的载干比。 影响载干比的因素是区群结构和小区覆盖, 若同信道小区的距离为D, 小区半径为R, 则可用同道干扰衰减因子q来表征, 有:,(1 - 3),在系统设计时, 设本小区载波信号最大传播距离为R , M个同频小区干扰信号的传播距离为D, 若路径损耗按距离的4次方计算, 则载干比C/I可表示为,(1 - 4),3. 信道切换 最简单的蜂窝小区分裂方法是将小区半径缩小并增加新的基站。 另一种蜂窝小区分裂的方法是在原基站采用方向性天线将小区扇区化, 利用120定向天线将小区分为3扇区, 利用60定向天线将小区分为6扇区。,图1 - 8所示为信道切换机理。 其中, 图(a)为同频小区距离, 它标志区群的位置, 即交换服务辖区的分界; 图(b)所示为移动用户穿行于各个频分小区时发生信道切换的位置。 其中, 在小区 C1到小区 C4间发生的信道切换都属于越区切换, 仅当移动用户从小区 C4进入小区 C1时, 发生的信道切换才属于漫游切换。,图 1 - 8 信道切换机理,*1.3 其它移动通信系统,1.3.1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1. 概述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又称集群调度系统, 简称集群系统, 是专用调度无线通信系统的新体制, 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高级发展阶段。,2. 什么是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多信道、 多用户共享的高级调度系统。 早期的调度系统都是专用的, 即一个单位为自己生产和工作的需要, 申请几对无线频率, 购买一批设备, 组建成一个无线通信系统, 一般不进入市话网或与市话网保持一定关系。 其典型结构如图1 - 9所示。,图1 - 9 无线调度网示意图,3.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与移动电话系统相比,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如下特点: (1) 多“用户”共享。 (2) 采用排队制。 (3) 具有限时功能。 (4) 具有电话互联功能。,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我国早期引进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大多属于150 MHz及450 MHz频段的中小容量集群系统。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荷兰菲力浦公司提供的TN10、 TN100及TN200系统, 其使用频段为6888 MHz、 132225 MHz、 405512 MHz; 芬兰Nokia公司提供的ACTIONET系统, 其使用频段为80 MHz、 160 MHz及450 MHz; 英国马可尼公司提供的集群系统, 其使用频段为174225MHz。,1.3.2 无中心移动通信系统 无中心移动通信系统是没有中心台, 即无基地台的系统。 前述大区制的基地台是系统的中心, 基地台所需设备多、 天线高(需天线铁塔等), 全系统在这里集中控制, 价格也高; 而无中心系统中用户只要买一部移动台即可加入该网进行通信, 所以它是一个成本低的移动通信系统。,这种系统的呼叫、 信道指配全部由自己的移动台控制, 没有交换控制功能, 因此实际的通信是点对点通信。 通常, 每个移动台有一个控制信道和若干个通话信道, 还有自己的识别号(包括个人码和群码)。 用户呼叫(包括搜索、 呼叫等)都是自动完成的。,由于无中心系统没有交换功能, 是一个自我选择信道的点对点通信, 因此它除了组网方便和价格低外, 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是: (1) 通信距离短。 (2) 空闲信道的确定不可靠。 (3) 搜寻信道时间较长。 (4) 信道上发生碰撞概率较大。 (5) 与市话通信有一定困难。,1.3.3 无线寻呼系统 寻呼系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动拨号寻呼, 可不需寻呼台话务员控制操作, 甚至可将传来的信息转接到指定的电话或由秘书接转寻呼服务。 (2) 寻呼速率提高, 容量扩大。 (3) 寻呼服务向多元化发展。,(4) 寻呼区域将由一个城市联网到郊区直至全国, 跨域联网也将会有所发展。 (5) 寻呼机将更小巧、 漂亮, 如手表型、 信用卡型、 计算机型已问世。,1.3.4 第二代无绳电话 第二代无绳电话即CT-2(Second Generation Cordless Telephone), 它是相对于 CT-1而言的。 CT-1是模拟式无绳电话, 它是普通电话的延伸。 因为现在使用的电话机, 手持机和座台间的连接缆绳长度是有限的, 所以人们打电话只能在座机周围进行, 而无绳电话是用无线信道来代替这根缆绳, 所以给用户带来了很大方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