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研简报(总第(总第 2424 期)期)西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西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 20032003 年年 1010 月月 2020 日日 目目 录录 科研总结科研总结我校近年来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总结 科研统计科研统计2003 年上半年获得的各类科研项目2003 年上半年获得的各类科研奖励 科研管理科研管理科技处 2003 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小结科技处 2003 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科研资料科研资料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全球最具影响的十大期刊最新 SCIE 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及影响因子 科研信息科研信息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正式开通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有关规定 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我校承办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2003 年课题评审会第三届 STN 中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大会在我校举行海峡两岸文史哲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召开第二次全国心理学学术刊物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全国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第五届课程理论研讨会暨课程领导与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敦煌艺术学院美术教师作品将赴美国展出 科研简讯科研简讯我校新增 8 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 个博士后流动站,21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我校积极申报高分子新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我校两项入选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我校南国农教授论文中被引用次数名列教育学学科第二名我校参与完成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在国际物理学界产生重要影响我校卢小泉教授荣获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表彰奖励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马如云教授榜上有名科研总结 重点学科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学科是高校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本平台,学科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学术水准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加强学科建设是实现大学使命和价值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创新教育的基础,是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产生新成果和造就学术大师的前提,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学校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了对重点学科建设的领导和管理,重视了学科的科学规划,加大了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的学科建设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从 1992 年开始,甘肃省教育厅为我校省级重点学科投入专项建设经费和学校配套经费累计 476 万元(图一),学校为校级重点学科投入建设经费 600 万元。从 2003 年开始,学校计划三年内投入 900 万元用于 2003-2005 年度重点学科的建设。这些经费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我校重点学科建设事业的发展,重点学科的支撑、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得到了较大发挥。目前,我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 12 个(表一) 、校级重点学科 19 个(表二) 。图一图一: 19921992 年以来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图示年以来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图示11272359718265.56997.549240300050100150200250300经费数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年度表一 西北师范大学 2002-2005 年度省级重点学科一览表序号序号学科门类学科门类学科名称学科名称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所在学院所在学院1社会学贾应生政法学院2法 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陈晓龙政法学院3教育学万明钢教科院4教育学体育学魏争光教科院5中国语言文学赵逵夫文学院6文 学艺术学康建东文学院7历史学专门史(西北史)田 澍文学院8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王云普化工学院9分析化学杨 武化工学院10基础数学马如云数信学院11生态经济学程国栋地环学院12理 学原子与分子物理董晨钟物电学院表二 西北师范大学 2003-2005 年度校级重点学科一览表序号序号学科名称学科名称学学 科科 带头人带头人学科类型学科类型所在学院所在学院1教育学万明钢A 类重点学科教科院2中国语言文学赵逵夫A 类重点学科文学院3化 学杨 武A 类重点学科化工学院4基础数学马如云B 类重点学科数信学院5专门史(西北史)田 澍B 类重点学科文学院6社会学贾应生B 类重点学科政法学院7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陈晓龙B 类重点学科政法学院8艺术学康建东B 类重点学科艺术学院9体育学魏争光B 类重点学科体育学院10生态经济学程国栋B 类重点学科地环学院11原子与分子物理董晨钟B 类重点学科物电学院12教育技术学杨改学B 类重点学科传播学院13应用物理段文山重点研究方向物电学院14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周爱保重点研究方向教科院15人文地理学石培基重点研究方向地环学院16英语语言文学姜秋霞重点研究方向外语学院17网络计算王治和重点研究方向数信学院18经济学李兴江重点研究方向经管学院19植物学孙 坤重点研究方向生命学院科学研究事业不断发展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在学科建设中的基础和支撑地位,坚持“基础研究上水平、应用研究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方面的制度,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获取科研项目和科研奖励、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不断增加,科研经费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开创了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一)项目和经费项目和经费2000 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656 项,2002 年获得科研经费2068 万元,三年累计争取科研经费 2830 万元(图二) 。图二: 1998 年以来科研经费增长情况柱状图(二)论文和专著论文和专著2000 年以来,发表各类学术论文 2930 篇。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在国家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62 篇;自然科学被 SCIE 收录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图三) ,全国高校排名保持在 50 位左右(图四) 。图三:图三: 1989-20011989-2001 年年 SCISCI(SCIESCIE)收录科技论文数量柱状图)收录科技论文数量柱状图133891216212937366263010203040506070篇数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年度160.8148334428206805001000150020002500经费 (万元)19981999200020012002年度图四图四 1989-20011989-2001 年我校年我校 SCISCI 收录科技论文全国高校排名曲线收录科技论文全国高校排名曲线1698458139134855957514442 4855121416181101121141161181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年度名次2000 年以来,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 203 部,其中在省部级以上出版社出版专著 43部。(三)科研奖励科研奖励2000 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各类各级科研奖励成果 232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91 项(图五) 。2002 年,获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3 项,获奖总数和获奖级别居全省高校第一位;获省高校 2000-2001 年度社科成果奖 43 项,省高校科技进步奖17 项,获奖总数均居全省高校首位。我校科技处被教育部评为 2001 年度人文社科管理先进单位。图五图五 20002000 年以来学校获得科研奖励情况饼状图年以来学校获得科研奖励情况饼状图一一一一一 (141)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4)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10)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67)一一一一一 一一(3)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7)(四)应用开发和社会服务近年来,学校在确保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担了多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开发课题,累计研究开发经费近 1000 万元,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化工学院开发的“利用废烟气和 30%烧碱原液生产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的工艺技术”和“高粘度羧甲基淀粉固相合成技术”产业化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甘肃明珠电力科技园有限公司开发的“灰水非加酸治理技术”在电厂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良好前景,已在西固热电厂、平凉热电厂、连城电厂等企业进行现场实验。物电学院为兰州军区油库研制的“呼吸阀”经使用效果显著,大大改善了储油罐的日常管理,现已生产 20 余台。为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研究力量较强和学科齐全的优势,跨学科、跨学院组织研究力量,广泛开展软科学研究,学校先后成立了“软科学研究中心” 、 “成果转化中心” 、“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 “世界遗产研究中心” 、 “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等机构,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软科学研究项目 30 多项,一些研究成果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巩固和提高了我校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水平,为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三年来,共鉴定科技成果 16 项,其中国际先进 3 项,国内领先 7 项,国内先进6 项。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 6 项。(五)学术交流蓬勃发展2000 年以来,学校共举办“妇女与少数民族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 “国际数学家常微分方程卫星会议” 、 “第 12 届国际精细化学和功能高分子学术会议”等重大学术会议 44 次,其中国际会议 5 次;特邀校外知名专家来我校主讲学术报告 300 人次;2002年,有 10 余名院士先后来我校作学术报告或访问、讲学;我校教师校内校外作学术报告及参加学术会议达 608 人次。“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成果显著从 2000 年 3 月开始,学校先后启动了“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一、二期研究项目,从贷款资金中拿出 835 万元,重点支持了 29 项研究项目。通过大力开展应用科技开发项目和重大基础性项目的研究,以期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并转化几个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应用项目,产生一批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建设若干能获得博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为西部特别是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该工程通过三年多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根据对各项目的年度检查结果,已在国家权威刊物和 SCIE 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出版近 20 部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应用开发研究项目亦有了突出进展,部分成果已完成了小试或正在进行小试。如:新型去屑止痒剂 P.O.的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影响因子 8.2)发表,这是我校教师多年来取得的一项标志性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西北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已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5 部,成果核心内容在求是杂志上发表;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出版的系列研究丛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民族教育实验研究及示范成效显著;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措施及保障机制研究研究成果被国家社科规划办以成果要报形式报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阅,项目有关研究内容在政治学研究杂志上发表;高分子功能材料应用开发研究在沥青改性和固沙种草研究方面有重要进展,获得了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资助,成果已申请 5 项国家发明专利。通过实施“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 ,稳定了一批学术骨干,增强了广大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级别有了明显提高,科研经费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学科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我校 2003 年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研统计科研统计 一、2003 年上半年我校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共 85 项)1、教育部科技研究项目(1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负责人 所在学院 经费(万元)起止年限1地方 03126在强激光场中原子的性质 及其应用研究周效信 物电学院22003-2005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 项)序 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负责人所在学院经费 (万元)起止年限1 02JA880031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地方课 程发展研究万明钢教科院3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