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电视娱乐文化“奇观化”研究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电视娱乐文化走进了中国文化的“生态圈”并日渐显要。2010 年热播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掀起了我国电视娱乐文化奇观化的狂潮,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传播技术高度发达、传播媒介高度融合的“超真实”的世界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电视媒介制造了华丽的“景观”,靓丽的舞台、刺激的音乐、虚拟的空间等元素的相互“内爆”,让观众眼花缭乱、头晕目眩。 “奇观社会变得更有诱惑力,它把我们这些生活在媒体和消费社会的子民们带进了一个由娱乐、信息和消费组成的新的符号世界。 ”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被虚拟化、符号化、奇观化,我们对娱乐文化奇观现象的解读“印证了鲍德里亚的虚拟幻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幻像的后现代社会,无法分清真实与虚假、现实生活和虚拟幻像”。真实与“超真实”的界限已变得模糊不清。媒体奇观电视娱乐文化的拓殖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悲情沉淀之后,理性地建构了媒体奇观的理论, “媒体奇观”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奇观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电视娱乐节目通过设置豪华的场景、表现“伪真实”的事件、设定虚拟的交流空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媒体奇观。电视娱乐节目在“走红”之后,追求的就不是简单的娱乐大众,而是要突破原有的娱乐文化的范畴,重新建构“后现代”的主流价值观。 “电视娱乐文化是指电视机构播出娱乐节目以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娱乐文化形态。 ”(董天策语)后现代的电视娱乐文化并非要继承现代娱乐文化的精神,而是“以其新的技2术、新的文化范型与经验形式、引人注目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转型,构成与以前生活方式的彻底决裂”。在媒体奇观的巨大影响下,电视娱乐文化所表现出的“后”时代的“气质”,对原有的理性化、标准化、同质化的生活规范发起了强烈的挑战,换句话说,媒体奇观不仅仅是对电视娱乐文化的延伸,而且已经发生了裂变与拓殖。电视娱乐节目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制造着媒体奇观现象。比如快乐大本营通过设置参与性的环节来满足大众“超我”意识的表达;超级女声零门槛的参赛要求,带来了全民的娱乐狂欢;2010 年最火爆的电视娱乐节目非诚勿扰以相亲为主题,激起了年轻一代的官能欲望,参与者体验了“满足”的同时,观众“替代性”的体验与强大的窥视欲也得到了满足,相亲的豪华场景与刺激音乐的完美结合,把娱乐奇观再度推向了高潮。娱乐节目奇观现象的盛行折射出媒体奇观已经成为一个展现多元竞合与冲突的“竞技场”,有主持人、参与者在舞台上的激情绽放,也有媒体、广告商对“造星”的大肆渲染,更有粉丝的疯狂呐喊和观众的热情参与。在这个话语主导权“扁平化”的时代,电视娱乐节目所展现的媒体奇观,拓展了电视娱乐文化的“机械娱乐”,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娱乐主体丰富、表达方式多样的“全娱乐时代”。电视娱乐节目奇观化“渐变式”的演进过程“1997 年 7 月 11 日,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标志着电视娱乐节目的正式兴起。 ”笔者认为, 快乐大本营也是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奇观化的开端,它打破了以往电视精英娱乐文化的格局,塑造了一种全新的娱乐理念全民参与型的娱乐文化,凸显出了“精英文化”到“草根文化”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突然抑或彻底的,而是以渐变式的方式在不断地推进。3“快乐”奇观早期的快乐大本营。 快乐大本营创办于 1997 年,创办初期“以其广泛的参与性、多彩的娱乐性、强烈的刺激性与巧妙的构思,开播后收视率就不断攀升,不久便成为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牌电视游戏节目”。它重视了大众的参与性,增强了全民的娱乐意识。 “节目的基本形态是以各类游戏的现场竞技为总体格局,以演艺界明星的文艺表演、协作单位的现场展示、观众的即时参与为依托,让观众度过一段既轻松快乐又有艺术享受的时光。 ”游戏性的节目形式,让更多的观众参与进来,互动感加强,热闹的舞台制造奇观景象,打造了电视娱乐文化的“快乐”奇观。 快乐大本营的节目形式与内容始终都围绕着“快乐”这一主线进行展开,层出不穷的笑料内容,让我们在“超现实”世界里体验快乐,放松了我们的感官系统。明星参与“快乐”奇观过程中“愚笨”的表现,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与窥视欲望,让电视观众可以“触摸”到明星的真实生活,不断地消解着明星的“神化”形象。主持人作为串联的活跃角色,一改昔日“报幕员”的形象,作为一个“立体的人”而不断地被强化,构成了主持人明星化的奇观现象。 快乐大本营初期的主持人何炅、李湘以青春、活泼、热情的主持风格受到了大家喜爱,时至今日,这两位名嘴都已经被“奇观化”,他们在舞台上大跳、大叫的各种动作、表情都是对奇观景象的诠释。观众的现场参与、电话沟通,无不让他们再度兴奋,体验着“参与”的快乐。 快乐大本营作为一种娱乐文化奇观现象强化了电视媒介的“亲民”意识,打破了“媒体受众”的单向度思维模式,表演者与参与者心理上已经慢慢地趋于平等,激发了观众参与的热情与欲望。“真人秀”奇观超级女声。2005 年,一群充满了“个性”与“时代感”的女孩4亮相湖南卫视的荧屏,并迅速红透中国,成了“选秀”的神话。超女掀起了国内的选秀热潮,注重了“自我”与“超我”的体验,制造了盛大的“真人秀”奇观,通过“拉网式”的海选与极具社会震荡效应的“PK”将娱乐文化奇观带到了一个巅峰的境界。超级女声已经成为中国大众文化成功的标本,它不仅仅是一个选秀的舞台,更是一个展现话语冲突的竞技场,前卫、保守等各种话语在此相互交织与激荡。海选成为一种文化景观,被媒体不断地制造、放大。超女在全国进行拉网式的海选,制造了声势浩大的场面。选手们“原生态”、 “粗糙”、 “丢丑”的表演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及“审丑欲”。海选零门槛的参赛要求渗透着公平与民主。喻国明认为:“海选是这个节目能轰动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它破除了很多以往此类竞赛的选拔的门槛最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我们社会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社会对于机会平等的渴求。 ” 新媒体是制造奇观的重要场所。超女时期,各大网站纷纷成立超女论坛,每天的跟帖量上百万,超女在网络世界里畅通无阻,成为最火爆的奇观现象。2005 年李宇春总决赛获得了 3528308 票,充分显示了手机媒体功能的强大性,手机短信投票让“真人秀”娱乐像癌细胞一样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张的 PK 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竞争的隐喻,加速了媒体奇观的进程。 “在超女最后的晋级赛中,最吸引眼球的恰恰是 PK 台上的残酷对决,败者的隐喻性死亡(以及临终前的悲恸)正是看客们欢呼的源泉。 ”超女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念,中性气质的李宇春登上了 2005 年超女冠军的宝座,她迅速红遍中国,并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国际媒体的专题报道,使其蜚声国际。李宇春已经成为一种媒体奇观现象,延伸到了审美、文化、思想等领域。她中性的气质打破了传统女人的“漂亮”、 “妩媚”,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帅气”、5“酷”的形象特征。李宇春代表了“后现代”的审美取向,消解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建构了人类新的审美取向中性美, “中性美在娱乐市场上比较畅销更符合现代人的心态,这是青年亚文化的表现”。粉丝是“真人秀”奇观中最活跃的因子。在超女的比赛现场,我们经常看到声势浩大的“玉米”、 “凉粉”等粉丝团体挥舞着双臂疯狂地呐喊。粉丝已经成为众目睽睽之下的媒体奇观事件,他们为偶像而穿梭于各大城市,他们不断地在偶像身上寻找着自己的影子,偶像所得到的认可,就是社会对“自我”的认同。因此,粉丝具有极强的“本体意识”,他们追星不仅仅为偶像,也是为自己“呐喊助威”。“婚恋”奇观非诚勿扰。20 世纪 90 年代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在中国的荧屏上曾刮起一阵旋风,1998 年湖南卫视的玫瑰有约就曾红极一时,后来在“选秀”的浪潮中逐渐沉寂。婚恋、交友本是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事情,一旦媒介大规模介入,就造成了强有力的社会震荡效应,形成了媒体奇观。2010 年江苏卫视的新派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横空出世,该栏目的收视率一路飙升,创下收视的巅峰与收视奇迹,形成了“婚恋”奇观。非诚勿扰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相亲模式,创立了一对多的新模式,即 1 位男生和 24 位女生“对阵”,反映出后现代人的婚恋观念:张扬、暴露。24 位女嘉宾年轻貌美、气质各异,在舞台上站成一排,气势恢弘,俨然就是景观社会的视觉奇观。 “个性出场”的男嘉宾通过“爱之初体验”、 “爱之再判断”、 “爱之终决选”三大模块的闯关,女嘉宾以亮灯或灭灯表示对男嘉宾的认可或否定。 “比赛性质”的舞台设计,刺激的音乐,加上故事化的叙述路线, “挑逗”了人们的官能欲望,建构了奇观景象。6主持人孟非“没有走常规的谈话秀的主持老路,而是以新闻的眼光和独特的经历,以非常健康的形象来抵制娱乐主持人的内俗”?輥?輯?訛。他在热闹的娱乐现场能够做到冷静与理智的控制、点播与引导,成为一道亮丽的奇观。在消费主义观念盛行的今天, “身体”已经成为一种消费品,观看非诚勿扰其实就是从视觉的角度消费了年轻女性与男性的身体。在热闹的舞台上,男女相互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消费身体”,如校花马伊咪、宝马女马诺等都是男人评价美女的标准,女嘉宾同样也看重男嘉宾的外貌。非诚勿扰是展现 80、90 后的婚恋观、人生观“冲突”与“内爆”的场所。随着80、90 后承担的社会角色重要性的凸显,他们的婚恋观、人生观等都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 非诚勿扰通过男女嘉宾的话语表达,不断地映射着他们的内心价值取向,把一向处于“暗处”的婚恋观拉向了舞台,成为众目睽睽之下的焦点话题。80、90 后们大胆地表达着他们的择偶标准、家庭观念,各种思想在舞台上交织、碰撞。电视婚恋节目的奇观化向我们诠释了“电视+真实”的生活环境,创造了一个虚拟与真实逐步模糊的奇观社会, “它所体现的是人们参与奇观和窥视他人隐私的永无休止的欲望,满足的是人类根深蒂固的窥淫癖和自恋情结”?輥?輰?訛。结语“在现代生产条件蔓延的社会中,其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奇观聚集。曾经直接地存在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 ”?輥?輱?訛在媒介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奇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国电视娱乐文化在不断地表征着我们的价值取向,传统的审美观念受到解构与颠覆,大众文化不断地消解着精英文化。近年来一些娱乐节目被商业化控制,电视的崇高感将会消7失,娱乐作为一种艺术将会遭到解构甚至颠覆,导致电视娱乐文化的放纵。注释:道格拉斯?凯尔纳美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3 页,27 页,2 页,25 页。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纳美著,陈刚译:后现代转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 页。杜俊飞、袁光锋:选秀:庄严的嬉戏,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 25 页,194195 页,193 页,144 页。孙宝国: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学,新华出版社,2009 年版,第 120 页。游洁:电视娱乐本性的回归从快乐大本营说起, 现代传播,1999(3)。张国华: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研讨会综述, 现代传播,2010(5)。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等著,吴琼编:视觉文化的奇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58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