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用达尔文理论的破灭大道无形的达尔文理论的破灭 1859 年 11 月底,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其“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观点,在普遍相信上帝造物的当时,激起了轩然大波,并引发知识界与教会、知识界与民众以及知识界内部的激烈争论。1871 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由来,更进 1 步将人类本身纳入进化之列。书中,在历数了人类的罪恶之后,他颇有几分激动地写到:“就我个人而言,如果要我在猿猴类祖先和野蛮人祖先之间作 1 抉择的话,我宁愿认猿猴,而不愿认野蛮人。 ”这种态度使得进化论被广泛地讥讽为“猴子理论”而失去了大多数民众的同情,同时,其正面地与圣经针锋相对的姿态也导致了教会更加激烈的反对与压制。 不过,自从第 2 本书的出版,进化论只用了 1 代人的时间,便在知识界中取代了教会维持近两千年的观点。原因之 1,是经过物种起源发表几 10 年以来的理性思索,知识分子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理论符合逻辑,且具有绝大多数真理的特点简单明了;原因之 2,是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这本书中,全面地阐述了“性选择”这1 概念,使进化论显得 10 分完整。当时看来,它可以解释 1 切现象,这令习惯于以培根的归纳法进行研究和思考的英国人 10 分信服和欣慰。公开持肯定态度者日渐增多,大多数人虽然同意进化论的观点,但或是因为当初“站错了队”、或是摄于教会的淫威而保持缄默。可想而知,这种内心带有倾向性的“弃权票”,丝毫没有阻碍进化论在学术界迅速建立其优势地位。 随着民智的开启和教会势力的式微,进化论以其它任何 1 个学说都无法企及的广度和速度,在大众中普及开来。似乎每个人都是进化论的支持者,这足以说明这个理论的简单明了,用它来解释自然界各种生命现象时 10 分贴切。同时这个理论对2传统的上帝造物理念冲击甚大,且与人类自身有关,使得它与其它学术理论相比,受到普通大众更多的关注。这是进化论深入人心、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以至于物种起源发表整整 100 年后,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动物学、心理学教授朱里安赫胥黎在总结了正统科学的态度后声称,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不再是1 种理论,而是 1 个事实。 ” 基因的发现,使得科学家们对进化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许多达尔文要颇费 1番口舌加以解释的现象,现在看来是那么的简单,简直是不言而喻。事情似乎是这样:达尔文作为 1 个天才,在 150 年前仅靠对生命现象仔细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得到了当今充斥着最尖端科研设备的实验室的证实。1 些科学家,因而自称“比达尔文还达尔文。 ”如果达尔文本人能活到今天,恐怕也会对将他的学说在基因的层面上做如下的概括而深表满意: 1。生命的意义在于基因传递,与此相比,生物体存活的本身,只是手段,而非目的;2。在生物体的 1 生中,其各种活动只有 1 个目的:将自己的基因最大化地遗传下去; 3。生物体的基因以 1 定的几率发生突变,造成结构和功能上发生 1 些细微的变化,这种“未经事先设计的变化”如果碰巧有利于生物体的生存,其变异就会保留下来。否则,则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4。进化是 1 个循序渐进而又历时长久的过程,基因不断突变造成的细微变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会导致新物种的出现;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只要把握住“将自己的基因最大化地遗传下去”这 1 生命的真谛,就不难理解各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策略。达尔文的进化论也不必再将选择力量分为自然选择(对应个体的生存)和性选择(对应繁殖)。这其实是 1 枚硬币的两3面。拿 1 群鹿来举例:为了逃避狮子的追捕。鹿能跑得很快、有很高的警惕性和敏锐的感官等等。至于公鹿为何每年要长出很大的鹿角,既浪费许多能量,又使自己行动不便且易于被猎食者发现,则是因为公鹿要以此为武器,在每年的繁殖季节与其它公鹿争斗以获取交配权。得不到交配权、自己的基因无法传递,那么跑得再快、藏得再好也就没有任何意义。通过争斗选出 1 只最强壮的公鹿与整个鹿群中的母鹿交配,从而保证只有最好的基因才能得到遗传。同时,1 只在 1 个繁殖季节中取得优胜的公鹿,在任务完成后,往往因“房事过度”而发生“跛足现象”,这使得这只种鹿在繁殖期后的第 1 次被追捕中成为牺牲品。如此便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1、增加了怀孕母鹿或小鹿的生存机会; 2、使某 1 只公鹿多年“连任”的情况成为不可能,从而保证其它公鹿的机会和整个鹿群基因的多样性。 虽然近年来生物学家们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了 1 些细节上的修正和补充,但其核心思想仍然“不容置疑”。就连教皇保罗 2 世,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在公众面前表达了对进化论的赞同之意。 其实,近百年来,1 直不乏宗教界人士将进化论与圣经加以调和的努力。在这些人看来,造物之初,上帝仅用了 A、C、T、G(分别代表基因编码中腺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 4 个基本成份)4 个字母,写了封寄给自己的鸡毛信丢在地上,这封信的魔力便在于它能自我复制,这正是生命形式最基本的特征。随着信在复制和传递过程中在所难免的 1 些小错误的出现,生命便显现出其多样性来。就这样传呀传呀,直至世界的末日,再由上帝收回这封信各种版本的复印件,并对其中的优劣和善恶加以评判。 4换 1 个角度看,这未必不是事实! 然而世事难料,且颇有几分滑稽。几乎就在曾是进化论最坚定的敌人表示妥协的同 1 时间,知识界内却有人吹响了反对和置疑的号角: 1、化石问题: 既然任何物种的进化都是从其原有物种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那么在这 1过程中会出现无数个过渡形式。比如,脖子不那么长的长颈鹿、骨骼结构不那么完美的猎豹等等。达尔文本人清楚地意识到这 1 点,并为当时找不到相应的化石证据而苦恼。在人类的由来中他这样写到:“如果找不到这样的证据,我的理论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不过我坚信,这样的化石证据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被找到。 ” 但是不幸,历经 100 多年,运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手段,这种据推断数目 1 定 10 分庞大的过渡生物的化石,根本找不到。以至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地理学教授斯蒂芬杰古尔德在 1977 年这样写到:“出土的化石记录无法为这种进化过程的循序渐进性提供任何佐证。 ”由此,古尔德提出了“不规则进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5 亿 7 千万年前的寒武纪之初,地球上充斥着单 1 的生命形式蓝绿藻,由于另 1 种以蓝绿藻为食的生物大概是酵母菌的出现,为生命的多样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可能。于是,在短短的 1 千万年之间,生命的形式以对数增长的模式迅速增加,很快达到 S 曲线的顶端并保持长时间的稳定。 这便是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不同于达尔文的循序渐进式的进化观点,古尔德认为,生物仅将 2的时间用于创造,其余 98的时间则仅用于守成。另外,古尔德另 1 个更为重要的思想是:当 1 个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之后,生物的进化就将终止。目前,持这种观点的人正逐渐增多。 2、共生理论: 5通过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来产生新物种,这 1 思想已经通过托马斯刘易斯脍炙人口的小书细胞生命的礼赞而广为人知。然而,在这 1 领域做出决定性贡献的却是 1 位女性马萨诸塞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林恩马古利斯。她率先系统地提出了“连续内共生理论”,用以解释新物种的产生。例如,在原核生物界(如细菌),1 个细菌吞噬另 1 个细菌,往往并不是简单的消化,而是与其基因发生整合,从而形成新物种。1 个个头大、球形的细菌,有较强的吞噬能力。在吞噬 1 个细长形的、能够快速运动的细菌后,两者的基因可能发生整合,从而形成 1 个球形的、长着尾巴的既能移动,又有较强吞噬能力的新细菌。 该理论甫 1 出台,曾遭受广泛的置疑甚至嘲笑,但林恩马古利斯用基因测序的方法证实:所有动物细胞内的呼吸器线粒体的基因,以及植物细胞内叶绿素的基因,均不同于其宿主的遗传物质,而是来源于细菌。这之后, “连续内共生理论”迅速得到承认并被写进了美国的高中教科书。 目前,仍有不少科学家倾向于把“不同生物通过共生产生新物种”这 1 途径限制于较低等生物范围之内。但是,多布然斯基做的 1 个果蝇实验,10 分强有力地说明了,高等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共生关系的改变,对于新物种的产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受控的实验中,果蝇群体在逐步升高的温度下繁殖,产生了遗传隔离的结果。两年之后,在高温下繁殖的种群不能再与在常温下繁殖的它们原来的兄弟种群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就像马和驴产生的后代骡子不具备生育能力 1 样。经证实,其原因正是前者缺少正常果蝇所具有的 1 种细胞内共生菌。 与达尔文传统进化论不同,该理论认为新物种是原有生物通过合作而非竞争的方式产生。在所有的“异端”中,林恩马古利斯的理论已得到最确切的证实,因而对传统进化论产生的冲击也最大。 3、有向进化?6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的“获得性性状可以遗传”的学说的本质区别,在于他坚持了进化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混合在变异水平呈偶然性,在选择方面呈必然性。因此,达尔文坚持认为进化的无方向性,使得进化并不必然导致更高等生物的出现,它只能使生物更加适应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但是,对这种变异的偶然性也很是应该仔细推敲 1 番:既便是在其著作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也承认:个别后天肢体伤残的人,会将这种伤残遗传给他的后代。更为人熟知的是,公鹿在争斗中如果鹿角受伤,第 2 年生出的新角往往也会长成去年受伤后的样子。最有说服力也颇有几分幽默的例子当数生活在南太平洋 1 个岛上的雀鸟了。这种雀鸟因为受到达尔文的喜爱而被后人命名为“达尔文雀”。然而正是这“达尔文雀”,现在给达尔文出了个不小的难题:这种鸟以岛上蒺藜的种子为食。有些蒺藜的种子过大,壳太厚,因为雀鸟的喙无法叩开它们而得以避免被食用的厄运。当岛上发生干旱时,正常大小供食用的蒺藜的种子很快就被消耗殆尽。此时“达尔文雀”繁殖的后代,喙的长度要比其父母多出 4。这种差异,足以使这些雀鸟能够叩开其父母只能徒唤奈何的大 1 些的蒺藜的种子,而在荒年存活下来。有意义的进化仅在 1 代中便发生了。这与达尔文的“需循序渐进、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概念大相径庭。这个极端例子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旋律是何等的奔放。它仅仅是进化论的 1 个例外?抑或它揭示了,生命之歌完全是另 1 个曲调?面对这样的奇迹,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奥妙与深邃。我们自以为无所不知或即将无所不知的浅薄心态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敬畏和谦卑。伊恩斯图尔特在谈到数学中的“无限”时曾这样说到:“让 1 只猴子坐在打字机前不停地敲击键子,它迟早会敲出 1 部莎士比亚的名著,1 字不差。 ”然而现实中的猴子既便寿比南山,也不会有这样的成就。因为地球不过才 50 亿年的生命。如果相7信“寒武纪大爆发”的学说,生命的进化只用了短短的 1 千万年时间。考虑到以下的事实,我们很难相信基因突变的无序性:如果让 1 只猴子坐在计算机有 102 个键子的键盘前,每秒钟敲 1 次键。那么它仅靠巧合打出自己的称谓“Monkey”,就需要 35710 年。如果这个单词是由 10 个字母组成例如,BillClinton(这比遗传密码不知道要简单多少),令人大吃 1 惊:这只猴子的用时会超过地球寿命的 700多倍,达 38654 亿年!进化论者如今面临两难的抉择:如果承认突变是有序的,是“经过事先设计的”,那么进化论最重要的支柱便会颓然倒塌,变得与拉马克的学说“本无 2 致”了;如果坚持突变是无序的,那么进化论者就要忍耐天文学家弗里德霍利这样的嘲讽:如果通过机缘巧合可以创造出高 1级的生命,那么龙卷风吹过废品收购站的时候就能组装出 1 架波音 747。从上述的各种诘难中可以看出,科字家们对传统进化论的置疑只集中在物种的起源方式,也就是前文对进化论概括的第 3、4 条上。而对于第 1、2 条的内容,则持完全赞同的态度。这也是反对者中的多数人反对归反对,却依然称自己为“进化论者”的原因。如此看来,我们不妨把目前的情况总结为以下 3 条: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很好地说明了生物对其所处环境的适应性的起源;2。但用此理论来解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