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县有机双孢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内容提要1、项目名称:古县有机双孢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单位:南垣乡人民政府实施地点:陈香、店上、何家岭、燕河、东池、佐村。3、项目技术支承单位及技术咨询单位:古县科技局、南京环球有机食品咨询中心。4、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双孢菇大棚 5 00 棚,1 O 万米。 。建设内容主要有:建棚、制种、技术服务、购买药品及辅助材料,自筹麦秸、牛粪等。5、项目投资概算:总投资 1 00 万元。6、项目资金筹措:申请扶贫资金 50 万元,自筹资金 50 万元。7、项目实施时间:2 003 年。二、项目区基本情况古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临汾地区东山,介于北纬36。02,36。34 ,东径 ll l。48112。ll之间,全县辖 7 个乡镇,1l 1 个行政村,8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 7 万人。全县总面积 120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3万亩,其中旱地 3l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90以上。境内山多川少,地形地貌以丘陵、旱垣地带为主,属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10的积温为 40014,无霜期 187 天。境内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降雨适中。全县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核桃为主,兼种棉花、豆类、薯类、瓜菜、油料等作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2002 年全县粮食总产 42111 吨,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ll 5万元,财政总收入 600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128 元。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古县是一个省级贫困县,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县 33 万亩耕地中,有 31 万亩是旱地农业,多数是低产田。粮食平均亩产处于较低水平,常年平均亩产粮食仅在 l 50200 公斤之间,丰欠年粮食产量波动更大,特别是在灾年旱地减产在 80以上,农民收入微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并大力推广各种旱作农业新技术,农业生产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农民人均收入逐渐增加,截止 2002 年底,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尽管达到 2128 元,但这仅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 48和54。全县仍有 272 万余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加入 WTO 之后,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冲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迫在眉睫。1998 年,由县、乡政府、县科委组成考察组,赴山东济南等地进行了全方位综合考察和论证,于当年 8月,引进技术,在原下冶乡建造了 11 个塑料大棚温室,试栽双孢菇 2000 平方米,获得成功,每平方米产量达 6 公斤以上,所产鲜菇品质优于南方各省及北方产地山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9 年,县政府把双孢菇列为年度重点科技项目,并与山东莘县食用菌技术开发中心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同时与福建客商取得联系,达成长期供货协议。双孢菇原料主要为秸杆和畜禽粪便,通过生产双孢菇既可使作物副产品增值,同时又可通过实施有机旱作提高作物产量和带动养牛业的发展,为此县委、政府决定把发展双孢菇作为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来抓。目前,已建成双孢菇 5000 棚,年产菇8000 吨,年产值 3000 万元,其产品已取得绿色食品标志,成为山西省最大的双孢菇基地县。在发展双孢菇产业上,为了解决好菇农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山西天力生物有限公司于 2000 年新建双孢菇加工厂,统一收购、加工、销售,解决了菇农销菇难的问题,加快了双孢菇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新格局,为我县大力发展双孢菇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目前形势看,我县的双孢菇生产发展势头良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已加入 wTO,要面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产品质量将面对严重挑战,如不居安思危,超前发展,双孢菇市场前景将不容乐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人们追求安全、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双孢菇的质量,发展有机双孢菇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这对进一步提高双孢菇经济效益,增加菇农收入,稳定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也十分必要。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自然条件优越古县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立地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无环境污染,为生产有机双孢菇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2、原辅材料充盈双孢菇栽培的原材料主要为牛粪与麦秸,古县属山区农业县,黄牛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小麦是种植业的主导产业,可以满足双孢菇生产需求。双孢菇栽培的辅料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当地市场均有销售,能够满足需求。3、技术力量雄厚我县经过近几年双孢菇生产实践,培养造就了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县上成立了专门的食用菌科研所,并先后聘请了山大生命科学系杜复教授和福建省食用菌协会会长林杰等专家教授来我县传授双孢菇栽培和科学管理技术,采用传、帮、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了懂栽培、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3 l 2 人,其中高级农艺师 2 人,中级 23 人,初级 287 人,他们已成为双孢菇生产管理的主力军,为发展双孢菇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为了搞好我县的有机双孢菇生产,我县已于去年同南京环球有机食品咨询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由该中心为有机双孢菇生产提供技术咨询。4、市场前号看好双孢菇是一种可食、可补、可药的著名食用菌。 ,在国际上被誉为健康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我国目前双孢菇生产主要集中在南部诸省,我省仅有零星栽培,不成规模,仅我省大中城市日消费量在 l 万公斤以上,加之周边省份需求,年消费量在 3000 万公斤以上,市场供不应求。双孢菇加工产品在市场上更是紧俏,1999 年,我县通过福建客商与日本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产品的销售将以出口为主,发展双孢菇潜力很大,市场前景看好。尤其是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不仅销售好,而且价格比普通产品高50-1 50。5、交通条件便利我县地理位置优越,309 国道横穿全县,全县 7 个乡镇,乡乡镇镇通油路,ll1 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西邻霍候一级公路,产品调运方便,信息灵通。6、政策倾斜,资金扶持近年来,古县县委、政府把发展双孢菇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县、乡、村分别成立了双孢菇生产领导组,明确一把手为组长,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双孢菇产业健康发展。县上近几年来,累计拿出 500 万元作为双孢菇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补助,大力扶持双孢菇产业的发展。7、群众基础较好由于近几年我县大力推广双孢菇生产,当地农民看到双孢菇是一项投资小、收益高、风险小的好项自,发展早的菇农年人均纯增收入 1200 元,他们尝到了甜头,对发展双孢菇积极性越来越高,建设双孢菇基地县是古县人民的共同心愿。五、项目实施地点南垣乡 6 个村:陈香村、店上村、何家岭村、燕河村、东池村、佐村六、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目标新建双孢菇大棚 500 棚,10 万米。建设内容主要有:建棚、制菌种、技术服务、购买药品及生产辅料,自筹麦秸、牛粪等。七、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l、投资概算经测算,项目总投资 l00 万元。其中:建棚:500 棚500 元棚=25 万元菌种:500 棚200 米棚2 元米=20 万元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费:500 棚50 元棚=25 万元药品及辅助材料费 500 棚50 元棚 25 万元原材料(麦秸、牛粪等)费:500 棚5000 斤棚02 元斤=50 万元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 100 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 50 万元,农民自筹 50 万元。八、效益分析l、经济效益:建设双孢菇大棚 500 棚,10 万平方米,每平方米产鲜菇 8 公斤,总产达 160 万公斤,按普通产品每公斤 25 元计算,每平方米收入 20 元,l0 万平方米年收入 200 万元,纯收入可达 100 万元,受益菇农人均增收 500元,大硼可使用三年,第二、三年收入会更高。如按有机产品计算,年纯收入将达到 l 50250 万元。2、社会及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1)可以提高旱作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500 大棚占地 250 亩,亩纯收益 4000 元,是种植粮食收入的 l 0 倍以上,变废为宝,解决了焚烧秸杆及乱堆麦秸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麦秸、牛粪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旱区发展大棚带动集雨节灌,一棚一井,河谷区“人字闸”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500 棚双孢菇残渣可增 5 万担有机肥,培肥 500 亩耕地。(2)可为市场提供双孢菇产品,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可以安置 500个劳动力就业。(4)可带动运输、商业、饮食服务、购销等相关产业发展。九、项目实施措施1、组织措施为了把此项工作切实抓出成效,县上成立双孢菇基地县领导组,由县上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科技局和相关乡镇一把手组成。项目区内的乡镇、贫困村,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负责具体实施。2、技术措施由县科技局会同有关乡镇技术骨干组建技术服务组,编印技术资料,对菇农进行集中培训,培养 1000 名农民技术人员,技术组要派专人包村蹲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负责双孢菇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真正做到技术指导到村、到户、到人。委托南京环球有机食品咨询中心制定有机双孢菇生产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3、资金管理措施该项目资金到位后,实行报帐制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并加强资金的检查监督,严格核算制度,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4、经营管理措施双孢菇生产严格按照“四统一”经营管理,即统一制种,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确保菌种质量,科学栽培,保障菇农的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双孢菇产业的健康发展。十、结论本项目实施后,不仅为项目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可以加快古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全县经济的发展,项目切实可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