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章 交际活动中的礼节交际活动中的礼节(上上)古今中外,在交际活动中的“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我国若名作家丁玲对“自由”问 题曾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女排再拼搏,打得再好,但总是在四条线里面。你的 自由只能在四条线里面拼搏,出线就输了。 ”在交际活动中,也存在许许多多看不见的线, 人们只有在这些线内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法国礼仪专家让塞尔也指出:“礼节构 成的栅栏似乎很低,似乎可以任意跨越而不受拘束。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自己倒霉,就像 塞甘先生的山羊那样,被恶狼所吞食了。 ”1第一节 交际礼节概述 礼节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就拿日常生活来说,一名男子吃过早饭,临出家门上 班时,就要向父母或妻儿告别一声;出了门,见到熟人,自然少不了相互打个招呼;若是 乘坐公共汽车,面对蜂拥而上的老人、小孩和妇女,就要有点“绅士”风度;进了工作场 所,见了领导、同事,还要微笑地点点头以示致意可见,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 的关系,礼节作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随时随地都在发挥着自身的作用。 礼节是指在交际活动中符合交际双方关系、身份和地位的应对进退的具体形式。我们在第 一章第二节中已对礼节与礼仪、礼节与仪表、礼节与仪式的关系作过论述。下面我们拟通 过进一步分析礼节与仪表的区别来说明礼节的特点。1礼节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仪表和也包含有尊重他人的成分,具有重要的礼仪功能。但是在自尊与尊人这对矛盾中, 仪表更偏重于前者。正因为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会把仪表要求中本来存在的 自尊与尊人的统一性割裂开来,为打扮而打扮。曾有人提出过女人“精雕细琢却为谁”的 问题,认为许多女子注重仪表美并不是为了取悦或尊重别人,仅仅是她们为了满足自身美 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难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形体健美,衣冠楚楚,但在与人交际时 却表现出自私自利,毫无尊重他人之意。这固然是一种畸形的仪表美,但它也说明仪表之 美稍不注意就会脱离礼仪的运行轨道。礼节却不同,它的产生本来就是为了适应调节人际 关系的需要,其出发点是对人的尊重、宽容和理解。因此,礼节在调节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较之仪表更为直接和明显。 2 礼节体现了具体的动态之差 仪表也是静与动的结合物,但从总体上看,仪表主要是一种静态美。礼节却不同,它始终 是一种流动着的美,是在应对进退、活动周旋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即便是仪表中的仪 态之美在现实的交际活动中也要通过礼节才能具体地落到实处。通俗点说,礼节就是应酬 的规矩。 “应”就是接应,是接受他人给予自己的;“酬”就是酬答,是自己接应了之后回 答人家的。礼节就是在这种一来一往、一接一答中体现出来的动态美。比如,一个人收拾 打扮停当之后去参加一个聚会,在聚会过程中他的衣饰外表不再发生变化,但打交道的却 是各式各样的人,对于不同的人都要根据双方的身份地位讲究应对的方式,在问候、介绍、 交谈、就座等一系列环节上都有个言谈举止是否得体的问题,这些都是属于礼节的范围。 二、礼节的一般要求 表面看来,礼节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形式,但是在礼节的方方面面要求中都渗透着一定的 人伦道德观念。因此,只有把握了礼节的精神,才能更好地使礼节形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1讲究态度1 让塞尔.西方礼节与习俗.高凌瀚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4在都德的小说塞甘先生的山羊中讲述了山羊不愿受绳索羁绊,要求自由,逃到山里,结果被恶狼吃掉 的故事。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客观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有这样一个事例,3 个专职牙科医生给人拔牙。第一个根本不和病人说话,板起脸孔,不 由分说就把病人的坏牙拔了。第二个在拔牙过程中,能和病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第三个 对病人抱有同情感,能安慰、鼓励病人。事后对病人进行调查,问他们哪个医生最好。结 果没有 1 个人说第一个好的,有 8 个人说第二个好,有 14 个人说第三个好。可以看出,虽 然判断一个医生的好与不好主要应当看他的医术,但是人们往往把态度摆在了第一位。现 实生活中,每个人对人、物、事件、团体制度,以及对具体事物的观念形成多种态度,总 的称态度丛,具体人的行为常常受到态度丛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在礼节问题上亦是如 此,有没有诚恳热情、尊重他人的态度,常常是人们评价一个人有无礼节修养的最重要的 尺度。 2弄清关系 人际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有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乡关系、主客 关系、业缘人际关系、地缘人际关系、群体人际关系、趣缘人际关系、同层次人际关系, 等等。不同的关系就有不同的礼节规范。每个人在与他人打交道之前,首先就要弄清自身 与对方是何种关系,关系不同礼节规范就不同,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出现“角色误差” ,闹 出笑话来。 3把握分寸 礼节之美就体现在分寸上,运用任何礼节都要适可而止,注意限度。比如,在婚礼上, “人 逢喜事精神爽” ,出一些节目,逗一逗,乐一乐,本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只图自己痛快, 不管别人是否能够接受,想出各种格调不高的花样让新郎新娘当众表演,那么就可能使对 方变脸恼怒,大家不欢而散。 第二节 朋友关系的礼节 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朋友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在“五伦”中,除去亲属关系和从属 关系就是朋友关系。从广义上说,恋人、同学、同事、邻里也都可以算是朋友关系。就是 旅行途中,和同道路人聊聊天,我们也会把他视做初识的朋友。中华民族历来就十分珍惜 朋友之情。孔子早就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之间有所谓的交友之道, 这个“道”实际上就是体现一定道德观念的礼节。在论语颜渊中有一段对话,司马 牛有一次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都由命决 定,富贵都由天安排。君子恭敬而无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貌,那么四海之内皆兄第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可见,以礼待人就能广交朋友,处处赢得友谊。 一、日常往来的礼节 是朋友,就会有来往。礼节不仅在盛大庄严的场合用得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都 可见到它的踪迹,甚至可以说,正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礼节才显示出了自身巨大的社会价 值。 1见面礼 狭义的见面礼指的是体语,就是人们在相见之时,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表达欢迎、尊 敬之意的动作、姿势和表情。 (1)握手礼。现在这是世界上最通行的相见礼节。行握手礼时,距离对方约步,上身稍向 前顷,两足立正,伸出右手,4 指并拢,拇指张开,手掌向左,掌心微向上,两眼注视对 方,握住之后,轻轻用力捏一下即松开,时间大约 3 秒钟。如果关系亲密,可上下微摇几 下以示热情。行握手礼时,一般是由主人、长辈、女士、上级先伸出手,否则贸然伸手会 被人视做无礼。另外,需注意不可坐着握手,不可叼着香烟握手,不可交叉握手,不可拒 绝握手。男子一般不要戴着手套握手。如果对方先伸出手,应毫不迟疑地回握,表示内心 很重视对方的友谊。与初识者握手,可以不必多开口,但要尽量记住对方的姓名和容貌,至少要记住对方的姓。 (2)鞠躬礼。鞠躬礼常用在服务人员欢迎宾客、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悼念活动等场合。鞠 躬礼分为两种:一种是三鞠躬,常用在婚礼和追悼会上;一种是一鞠躬,其他场合可采用。 鞠躬前应脱帽。施礼时,用立正姿势,双目平视,上身可向前倾斜 15 度,或 30 度或 45 度, 躬身越深,礼仪越重,一般以 15 度为宜,随即恢复原态。行鞠躬礼动作要规范,不可马马 虎虎地弯弯腰敷衍了事。 (3)注目礼。注目礼本是军人特有的礼节,现在己演变为一种常用的礼节。在奏国歌、升国 旗和接受检阅时,要行注目礼。另外,教师进入课堂,学生起立时,也应向老师行注目礼。 行注目礼时,行礼者面向受礼对象成立正姿势,同时注视受礼对象,目迎目送,礼毕时将 头转正。 (4)点头礼。即用点头表示致意。一般是在路上行走时碰到熟人、在同一场合多次遇到同一 人时采用。在外交场合遇到身份高的领导人,也宜有礼貌地点头致意,不要主动上前提手 问候。 除了上述见面礼外,还有其他一些式样的见面礼,如作揖礼、合十礼、拥抱礼、接吻礼、 脱帽礼,等等,有的民族甚至用吐出红红的舌头代表赤诚的心以示欢迎来宾。 2问候语 人们在施见面礼的同时,还常以热情简洁的语言互相致意,这就是问候语。经常见面的, 可用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问候语,如“您好!”也可根据见面的时间进行问候,如“早上 好!” “晚上好!”等等。若是在饭后,又都是中国人,问声“吃了吗?”同样显得自然而 质朴。如果双方多日不见,则可采用一些询问对方近况的语句以示问候,如“工作忙吗?” “身体好吧?”与初识者见面时,若是无意深谈,可用“您好!” “见到您很荣幸!”欢迎 您来玩!”等语问候;若是有意交谈,可以设一些需要对方回答的问句:“听您说话,像 是山东人?” “请问您和主人是在一个单位工作吗?”但需注意,在初次见面时一般不要询问 对方的年龄、经济收入、经历以及婚姻状况等。 3介绍 介绍是使双方相识、建立关系的一种礼节形式。在交际活动中,介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按交际场合来区分,有正式介绍和非正式介绍;按被介绍者的人数来区分,有集体介绍和 个别介绍;按介绍者来区分,有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等等。 介绍的一般原则是,将男子介绍给女士、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将年轻的介绍给年 长的、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在介绍过程中,先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是对此人的一种 尊敬。比如,把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时,可以这样说:“张伯伯,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 是我的朋友高晓红。 ” 一般说来,在较为正式的场合进行介绍时,可先有礼貌地询问一下女士、长者或地位较高 者,如:“刘老师,我可以介绍李华和您认识吗?”得到同意后再作介绍。在非正式场合进 行介绍时,可以自然随便些,一般不必过于讲究介绍的顺序,比如可以这样说:“这就是 赵唯明,这位是黄冬生” 。 在作集体介绍时,如果你是主人,可以把大家召在一块,介绍他们相识,如说:“诸位, 这位是我的朋友陈小英。 ”然后你可以把其他来宾介绍给这位朋友,可以这样说:“小英, 我来介绍一下,这些都是我的朋友,这位是徐立达,这位是陈畅远,这位是唐永胜” 自我介绍也是交际活动中常用的介绍方式。参加交际活动时,如因各种情况,主人对互不 相识的客人未作介绍,自己可以首先自我介绍:“我是张振榕,是梁春辉的同事。 ”这时对 方自然也会作一番介绍。自我介绍前,也可先问别人的姓名:“您贵姓?”对方回答后再作 自我介绍。有时几个互不相识的人聚在一块,也可这样开始自我介绍:“让我们大家来认 识一下。我叫姜松,在福建利雅达公司工作。 ”然后把目光转向其他人,这样大家自然也会作一番自我介绍。 介绍时还应注意,被介绍的双方在介绍人作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向 对方问候或握手为礼。介绍者在介绍时可加上简短的说明,如对方的服务单位、职务、兴 趣爱好等,便于初次见面者交谈。 介绍时,如带有名片,还可以互换名片。递送名片时应恭敬,可用双手递上,并说上一句: “这是我的名片,请随时联系。 ”对方接受名片时,应双手接过名片,并说一句“多谢了” 。 接到手后,要认真地看一遍,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请教,然后慎重地收好。如果身上带有 名片,也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没有名片的,应道歉说明。 4称呼 此处说的称呼是指当面招呼用的表示被此关系的名称。在交际生活中经常都要用到称呼, 特别是对初次相识的人,更需注意称呼得当。 长期以来,我国大陆最普通的称呼是“同志”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同志具有“志同道合” 的意思。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就对“同志”下了定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随 着政党的出现,为了表达政党内部政治理想的一致, “同志”便成了政党内部成员之间的称 呼。解放后, “同志”这一称呼广泛地运用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职务者 之间,以示大家平等互爱、互相尊敬。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感到不分对象 一律称“同志” ,难以准确反映对方的身份,而且政治色彩过浓,在有的情况下,显得过于 生硬,所以不分场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