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经济教学要点: 1、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和运行机制变 2、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3、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4、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焦点问题一、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及运行机制一、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及运行机制(一)主体(国家主体与非国家主体)(一)主体(国家主体与非国家主体)1、国家主体、国家主体两种社会制度、多种类型国家的相互依存和竞争 迄今为止,主权国家依然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世界上有 200 多个主权国家: 按社会制度划分,大体可以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大体可以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经过战后 几十年的演化又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处在由工 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之中。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过不懈努力,战后经济取得了可 喜的成就,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统计,1950 年至 1980 年间,发展 中国家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 9.1提高到 16.5。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中国家普 遍陷入严重困难和危机,被人们称作“失去的十年” 。这种状况迫使发展中国家进行调整与改革, 亚非拉不同地区和国家开始走上不同的道路: 一方面,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抓住了发达国 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经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推进出口贸易,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它们被称作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其发展程度处于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水平过渡的阶段。 (韩国处于工业社会的过渡期;香港达到知识社会的 发展期;台湾达到知识社会的起步期) 与此相对应,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南亚地区的 40 多个国家经济长期停滞,贫困 现象进一步恶化,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继续拉大,它们被称作最不发达国家。 因此,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发展中国家内部已经分化为不同类型。 2、非国家主体(最重要的是跨国公司)、非国家主体(最重要的是跨国公司) 定义定义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 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 主体。 特征特征: 跨国公司大多数为一国资本,但也有少数多国资本。人们一提到百事可乐、福特、IBM、 微软、雪铁龙、丰田、本田就会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国家,这种公司具有明确的民族属性, 但一提起壳牌(shell)石油公司,则英国人认为是英国公司,荷兰人认为是荷兰公司,归属是 多国的。由于股权利益和各国税率不同,以及经营上的利害冲突,这类公司数量很少。 发展发展 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1600 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是最早的跨国公司。但是,由于东 印度公司首先不是在生产国际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其次也没有以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资本输出作 为最直接特征,所以不是真是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 断时期限,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和积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国内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已2经为数不多。本国资本的相对过剩使资本输出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普遍现象,垄断由国内向国际 方向发展,这时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如杜邦公司、壳牌石油公司、西门子公司、 瑞士雀巢公司等。但这些跨国公司经营的业务相对于整个经济活动来说比重是很小的,投资方 面集中在欧洲、北美,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采矿业和石油生产部门 跨国公司真正大发展是在二战后。首先是美国的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到 60 末 70 初,西欧、 日本的跨国公司也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据统计,目前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 约占世界总产值的 40%,世界贸易占 50%,工业研究占 80%,生产技术占 90%,左右着世界技 术转让的 3/4 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 90%,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补 充:就单个跨国公司的规模而论,许多巨型企业的销售额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在世界上近 200 年国家和地区中,在约 90%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低于跨国公司的销售 额。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1996 年的销售额达 168369 亿美元,与当年世界各国 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排名 24,居然超过挪威、南非、希腊和新加坡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据统计,现在全世界 100 支最大经济力 量中有一半以上是公司而不是国家。目前,拥有跨国公司特别是巨型跨国公司的多少是决定一 个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未来国际经济竞争力的较量将不是以国家和地区集团为 单位,而是以巨型跨国公司展开。从经济意义上讲,研究巨型跨国公司比研究一些中小国家还 要重要。 作用(作用(两方面) 积极作用:就其影响来看,它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弥补了资 金不足,加速了先进技术的转移传播,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合理的资源配置者的功能,有利于各国经 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它在加强各国联系、增进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跨国公司持扶植和欢迎的态度。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 地区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跨国公司,改变了跨国公司是发达国家专利的状况。 消极作用:控制在少数大国手中的跨国公司所体现出来的强大的经济渗透力强化了发达国 家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利润和红利的形式从发展中国家带走大量资金,加深了南北矛盾加深了南北矛盾。 特别是在国际经济政治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化的趋势之下,一些跨国公司凭借强大实力操纵弱小 国家的经济命脉,甚至插手他国内政的例子时有发生。这正是现存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 真实写照。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 跨国公司的最新发展是企业兼并浪潮企业兼并浪潮在全球风起云涌。日本三菱银行和东京银行合并成世 界最大的银行,戴姆勒奔驰汽车股份公司收购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 合并,英国电信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宣布联手,等等。 不同于以往“大鱼吃小鱼”的兼并,这些兼并多是强强联合,是为了优势互补,巩固垄断 地位而携手谋求长期发展的合作战略。在这场方兴未艾的兼并浪潮中,得益最多的是西方国家 的大型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将经受重大挑战。 当前许多成功跨国公司采取新的战略:本土化战略。 (如宝洁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和可口可 乐公司) 跨国公司之所以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非国家主体,根本原因就在于跨国公司随时间的流 逝、环境的变化、条件的不同,能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策略和举措。 我国应大力发展跨国公司。(二)运行机制(二)运行机制1、世界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世界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 贸易简单说就是商品的交换。世界贸易是世界范围内商品的交换,指国际间商品、劳务、 技术、管理及其他知识所有权方面的交换关系的总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贸易的广度、深度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3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在各国获得不同程度的贸易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国家之间的贸易 纠纷和冲突。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税问题) 。这就使规范国家间的贸易行为,协调国家间的贸 易关系越来越重要,从而就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国际贸易组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WTO。 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 1948 年在美国倡导下成立。二战期间经济实力急剧增长的美国为了克服当时各国普遍实行 的高关税、外汇管制和各种双边协定所形成的贸易障碍,进行经济扩张,组织包括中国在内的 23 个国家于 1947 年 10 月签订了关税减让协定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48 年生效。 关贸总协定确定的战后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互惠和减让关税原 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透明度原则、磋商调解原则等,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权威准则。 关贸总协定的建立,表明了自由主义对保护主义的一种胜利。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进行了 八轮多边贸易谈判,来拆除各国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但是关贸总协定作为一种多边贸易体系是不完整的,这一方面在于它一直所处的“临时性” 地位,另一方面在于其成员国没有包括一些在世界经济中居重要地位的国家,即那些被认为是 “计划经济的国家” ,占人口 1/4,居国际贸易第 11 位的中国创始缔约国的地位迟迟没有恢复, 显然不能说它是一个真正的贸易体系。 经过八年的艰难曲折的历程,1994 年 4 月 15 日,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成果最后文件 签署,在规范世界贸易竞争规则和加快贸易自由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宣布成立世界贸易 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于 1995 年 1 月 1 日正式运行。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关贸总协定的继续和发展,它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单一市场为宗旨。 它比关贸总协定更具包容性、全球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它管理的领域和范畴大大拓宽,从商 品、服务扩展至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各成员国内部与贸易有关的宏观调控、财政、立法等 国内政策。WTO 的功能: 管理 WTO 贸易协定 贸易谈判的论坛 处理贸易争端 协调国家间外贸政策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与训练 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 截至 2004 年 10 月柬埔寨正式入式,世贸组织共有 148 个成员,并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要 求加入。 WTO 虽功不可没,但也应注意其弊端:发达国家在 WTO 中的优越地位,WTO 的决策程序不合 理,发达国家在 WTO 中运作的经验性,都是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 国际金融的含义国际金融的含义 金融,即货币的周转和运行。所谓国际金融,就是资金在国际范围内融通。 与国内金融相比,国际金融牵涉面广,问题更复杂。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和货币政策,在 国际货币流通时实行什么样的汇率,各国有没有一个中心货币,各国应保存多少为世界各国普 遍接受的储备资产,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国际金融 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机构,在稳定国际金融秩序、监督各成员国货币金融政策、推动国际金融合 作、协调金融矛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战后国际金融格局的深刻变化二战后国际金融格局的深刻变化 战后的国际金融格局经历了从单极转向多极的深刻变化。 初期,各国忙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只有美国以低息贷款为其盟国提供援助,以营利为目 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数量比较少。国际金融活动的整体水平很低,美元基本上是惟一的国际货币, 占据了国际金融霸主的地位。 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随着战后经济复兴的完成,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4取消了外汇管制,实行多边支付,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各国利率水平的差异使私人 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为套汇套利而大规模流动,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各国政府之间为争夺黄金 储备、限制资本流动而展开“货币战” ,并最终导致以固定汇率制度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崩溃。受此影响,国际货币关系动荡,汇率波动剧烈,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现象严重,改革世界 货币体系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问题。1976 年,国际货币基金理事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 成了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牙买加协定 。此后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被 称作“牙买加体系”或“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其特征是浮动汇率合法化。日元、马克加入了国 际货币的行列,传统的英镑区、法郎区加强自己的活动和联系,国际货币格局多元化。伦敦、 东京成为与纽约并立的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等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成长为新兴的金融市场。 金融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得以巩固。 1999 年欧元启动后,成为美元的第一个真正的竞争对手。从长期的走向来看,启动欧元后 的欧盟不再总是被动地承受美元利率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