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目目 录录前前 言言 .1一、活塞的概述一、活塞的概述 .11.1 活塞的功用及工作条件活塞的功用及工作条件 11.2 活塞的材料活塞的材料 .11.3 活塞结构活塞结构 21.3.1 活塞顶部活塞顶部 .21.3.2 活塞头部活塞头部 .21.3.3 活塞裙部活塞裙部 .2二、活塞的结构参数二、活塞的结构参数 2三、活塞最大爆发压力的计算三、活塞最大爆发压力的计算 .33.1 热力过程计算热力过程计算 .43.2 柴油机的指示参数柴油机的指示参数 .93.3 柴油机有效效率柴油机有效效率 .11四、活塞销的受力分析四、活塞销的受力分析 13五、参考文献五、参考文献 .151前前 言言内燃机的不断发展,是建立在主要零部件性能和寿命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基础上的,尤其是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的提高、功率的增大和转速的增加,零部件尤其是直喷式柴油机活塞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了。活塞的结构直接影响活塞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因此就有必要对活塞的结构和性能作出预测和评价。活塞是内燃机上最关键的运动件,它在高温高压下承受反复交变载荷,被称为内燃机的心脏,特别是坦克、舰艇和军用车船用内燃机活塞则要求更高,它已成为制约内燃机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活塞的概述一、活塞的概述1.1 活塞的功用及工作条件活塞的功用及工作条件活塞是曲柄连杆机构的重要零件,主要功用是承受燃烧气体压力和惯性力,并将燃烧气体压力通过活塞销传给连杆,推动曲轴旋转对外作功。此外,活塞又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活塞是内燃机中工作条件最严酷的零件。作用于活塞上的气体压力和惯性力都是周期变化的,燃烧瞬时作用于活塞上的气体压力很高,如增压内燃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可达 1416MPa。而且活塞还要承受在连杆倾斜位置时侧压力的周期性冲击作用,在气体压力、往复惯性力和侧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引起活塞变形,活塞销座开裂,活塞侧部磨损等。由此可见,活塞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质量要轻。活塞顶部直接与高温燃气接触,活塞顶部的温度很高,各部的温差很大,柴油机活塞顶部常布置有凹坑状燃烧室,使顶部实际受热面积加大,热负荷更加严重。高温必然会引起活塞材料的强度下降,活塞的热膨胀量增加,破坏活塞与气缸壁的正常间隙。另外,由于冷热不均匀所产生的热应力容易使活塞顶部出现疲劳热裂现象。所以要求活塞应有足够的耐热性和良好的导热性,小的线膨胀系数。同时在结构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过大的热变形。活塞运动速度快,工作温度高,润滑条件差,因此摩擦损失大,磨损严重。要求应具良好的减摩性或采取特殊的表面处理。1.2 活塞的材料活塞的材料2现代内燃机广泛使用铝合金活塞。铝合金导热性好(比铸铁大 3-4 倍),密度小(约为铸铁的 1/3)。因此铝活塞惯性力小,工作温度低,温度分布均匀,对改善工作条件减少热应力延缓机油变质有利。目前铝活塞广泛采用含硅 12%左右的共晶铝硅合金制造,外加铜和镍,以提高热稳定性和高温机械性能。铝活塞毛胚可采用金属模铸造,锻造和液压模锻等方法生产。为了提高铝活塞的强度和硬度,并稳定形状尺寸,必须对活塞进行淬火和时效热处理。1.3 活塞结构活塞结构 活塞按部位不同,分为顶部,头部和裙部三部分。 1.3.1 活塞顶部活塞顶部活塞顶部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其形状与燃烧室形状和压缩比有关,一般有平顶,凸顶和凹顶三种。1.3.2 活塞头部活塞头部活塞头部是指由活塞顶部到油环下端面之间的部分。在活塞头部加工有用来安装气环和油环的气环槽和油环槽。在油环槽的低部还加工有回油孔或横向切槽。活塞头部有足够的厚度,从活塞顶部到环槽区的断面要尽可能的圆滑,过度圆角半径应足够大,以减少热流阻力,便于热量从活塞顶部经活塞环传给气缸壁,使活塞环的温度不至于过高。1.3.3 活塞裙部活塞裙部活塞头以下的部分为活塞裙部,活塞销座位于裙部。裙部起导向作用,并承受侧压力。因此,活塞裙部的形状保证活塞在气缸得到良好的导向,气缸与活塞之间在任何工况下都能保证均匀,合适的间隙,并有一定的承压面积。二、活塞的结构参数二、活塞的结构参数发动机选取为 180F 型柴油机,参数设计参照新型铝活塞活塞缸径 D=80mm 则 S=90mm (S 与 D 均取整)则气缸工作容积 V=DXDXS/4=0.452389343n= =3000 r/minSCm30角速度度 =3.143000/30=314rad/s30nS/2=45mm(一)压缩高度 KH=0.82D=65.6mm(二)顶岸(第一环槽至活塞顶端距离)F=0.23D-6.3=12.1mm(三)采用三道环(其中两道气环,一道油环)气环高度取 5mm,油环高度取 7mm第一道环岸高度为 6mm 第二道环岸高度略小于第一道环岸高度,为 5mm(四)活塞销直径为 BO=44mm 活塞顶环槽宽为 5mm(五)裙长 SL=100mm 下裙长为 65mm(六)销座间距 AA=44mm (七)活塞重量系数 X=0.91.4 取 X=1.23,(八)顶部厚度 S=15mm 总长=80+65=145mm燃烧室 4铝的线性膨胀系数为 活塞头部的最大温度为 350 摄氏度,所以其变形量为活塞裙部最大温度为 200 摄氏度,所以其形变量为三、活塞最大爆发压力的计算三、活塞最大爆发压力的计算最大爆发压力计算参考内燃机原理环境压力 环境温度几何压缩比 有效压缩比燃烧过量空气系数 参与废弃系数参与非其温度 增压空气压力最大燃烧压力 Z 点热利用系数B 点热利用系数 燃烧室扫其系数燃料质量分数 燃料低3.1 热力过程计算热力过程计算5充气过程系数 增压器后空气温度:式中,去增压器内平均多变压缩指数压缩始点温度式中,新气预热度,=5K; -比热修正系数,=1.11压缩始点压力充气系数平均多变压缩指数(1) 式中,a,b常数,对于空气(忽略残余废气),a= 19.26 ,b=0.0025 第一次试算,式(1)等号右端代入=1.37 , 第二次试算,式(1)等号右端代入=1.369, 压缩终点温度6压缩终点压力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燃烧所需的实际空气量理论分子变化系数实际分子变化系数Z 点烧去的燃料质量分数Z 点处分子变化系数7Z 点燃烧产物的平均摩尔比定容热容式中,b 点燃烧产物的平均摩尔比定容热容式中,z 点燃烧产物的平均摩尔比定压热容燃料发热量压力升高比8Cyz 段的燃料燃烧公式,就最大燃烧温度简化后得 (2)第一次试算,取式(2)等号右端的= 2000K 得第二次试算,取式(2)等号右端的=2200K 得第三次试算,取式(2)等号右端的= 2196K 得最后取膨胀过程参数:9初膨胀比后膨胀比求多变膨胀指数 及膨胀终点温度,zb 膨胀线上的后燃公式,(3)(4)将式子(3)与式子(4)联立,得(5)第一次试计算,取=2000K 得,第二次试计算,取 2189K 得,10最后取 (23) 膨胀终点压力3.2 柴油机的指示参数柴油机的指示参数理论平均指示压力(以有效行程为准)实际平均指示压力(以全行程为准)式中, 示功图丰满系数,=0.98指示油耗11指示效率增压器中绝热压缩功增压器中绝热效率式中,k-比热容比,=1.4,;-多变指数,。增压器实际压缩功式中,-增压器机械效率,=0.96增压器的相对做功率123.3 柴油机有效效率柴油机有效效率柴油机总机械效率 式中, ;-增压器相对功率; 。柴油机平均有效压力柴油机有效油耗有效功率活塞形成容积比例尺 代表 ;压力比例尺代表 0.1Mpa。压缩容积: =18.4 代表 压缩终点压力: 代表13压缩始点容积 代表 压缩始点压力 代表最大压力的容积 代表 ,计算压缩曲线 ac 上各点压力,即式中,在 1 至之间选定。计算膨胀曲线 zb 上各点压力,即式中,x 在 1 至之间选定。根据以上两式,计算出压缩曲线和膨胀曲线各点坐标参数兵列表如下:表 3-1序号压缩线上的膨胀线上的1234567123456718994.563.047.337.831.527.012.574.476.618.9511.4813.23.368.615.022.230.138.644.412.003.014.025.036.047.0428.4638.763.590.18118.6171.9200.41489101189101123.621.018.917.217.019.923.026.257.18.059.06229.1257.8根据上表画出示功图图 3-1 6120 型柴油机计算示功图四、活塞销的受力分析四、活塞销的受力分析活塞受力分析:活塞受力分析:曲轴在 10 度转角时产生最大爆发压力,如图所示:60sin10=200sin 所以sin=600.1736/200=0.0521所以 =3 度图 4-115其中:D活塞直径 R曲轴半径 mj往复运动质量 连杆比 =R/l=60/200=0.3 n=1300r/min 曲轴转速对活塞销的校核:对活塞销的校核:1、画出活塞销的、画出活塞销的 Q、M 图图 16图 4-2活塞销外径 44mm,内径 do=0.25d=11mm=选活塞销材料为 45 号钢,调质处理,得所以该活塞销符合强度。五、参考文献:五、参考文献:1刘达利,齐丕骧编著.新型铝活塞.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82 祖主编.内燃机构造与原理.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13主编.机械图学.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94放等主编.机械设计工程学.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95祖编.材料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