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今中外的民生问题古今中外的民生问题问题背景问题背景: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民生问题,简单讲就是有关国民的生存、发展、和福利问题,也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等方面的问题,它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温家宝总理说“民生是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一.中国的民生问题中国的民生问题 1. 古代的民生思想古代的民生思想 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孔子:主张“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 意刑杀,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 墨子:“兼爱” 、 “非攻” 、 “尚贤” ,代表了平民利益; 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主张“政在得民” ,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暴民” “虐民” ,主张给农民一定土地,不侵犯农民生产时间、宽刑薄赋。 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2.产生背景产生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私田大量出现,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井田制开 始瓦解,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封建社会日渐确立。随着井田制开始瓦解,分封制崩溃,周 天子权威丧失,诸侯壮大,开始争霸战争,地主经济的日益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为 了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纷纷变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 3.3.古代两种不同的古代两种不同的“民生民生”思想的治国实践思想的治国实践 重视民生重视民生 春秋: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为齐桓 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战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统一度量衡” 、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 ,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唐朝: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 “兴科举,以儒为师, 大办学校” ,形成“贞观之治” ;唐玄宗“选贤任能” 、 “大力发展生产” 、 “大兴文治,发 展科举,广聚学者” ,形成“开元盛世” ;中期的杨炎“两税法”相对减轻农民负担。 北宋的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 明代 1581 年, “一条鞭法”相对减轻农民负担。 清朝康熙帝实行“更名田” ,雍正帝“摊丁入亩” ,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 松驰,对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忽视民生忽视民生 商纣王大建宫殿苑囿, “炮烙之刑”残害百姓,导致商朝灭亡。 周厉王贪财好利,残害剥削百姓,引发“国人暴动” 。 秦始皇: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引发农民起义。 隋炀帝暴政,导致隋朝灭亡。 明朝后期加派“三饷” ,引发陕北起义。 4.4.近代民生问题提出和实践近代民生问题提出和实践历史背景鸦片战争,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辛丑条约签定,中国半殖半封社会 完全形成,一战期间,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1921 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恢复到 几个列强共管的局面,30 年代 中国面临日本法西斯的威胁,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二战结束后,美国扶助国民党打内战,1949 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近代民生问题: 洪秀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 ”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建立一个“四 有两无”的人间天国(“小农社会” ) ,但没有实施。 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1924 年又提出“新三民主义” ,但未及实施。 1922 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中包括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0 年代,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保障了红色政权的存在;抗战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提 高了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1947 年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开展土地改革, 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5.5.新中国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新中国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实践 建国初 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到土地,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恢复经济的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稳 定物价、合理调整工商业、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巩固政权奠定了基础。 50 年代,照搬苏联模式,解决民生问题急于求成造成失误。 “文革”期间,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对民生问题重视不够。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伟大转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 理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 二二. . 近代世界史上落实民生问题的具体事例近代世界史上落实民生问题的具体事例 1.1.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 法国: 1793 年雅各宾派彻底改造法国:分期付款将土地卖给农民;全面限价法令拿破仑民法典保障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并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 美国:宅地法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 。 日本:明治维新中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关卡和行会制度,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大力发展教育。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重视社会福利制度。 2.2.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苏俄政府为巩固政权采取的经济措施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实施的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以及斯大林体制形成.赫鲁晓夫的改革在农业方面成绩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东南欧:五六十年的改革和八十年代的改革. 三三. .规律认识规律认识 1中国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解决程度及其社会影响各不相同. 奴隶社会: 民生问题表现为奴隶阶级要求获取一定的人身自由和生产生活资料。 解决程度和方式: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井田制被私有制取代,奴隶转变为农民. 由于奴隶主 阶级无限度的榨取奴隶的血汗,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奴隶被迫起来进行反抗. 社会影响:在生产力和阶级斗争的作用下,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确立起来。 封建社会: 民生问题表现为解决减租和吃饭的问题,渴望获得土地的要求. 解决程度和方式: 历代农民起义打击下,统治者调整政策都会改善一下农民的生存状况, 但是在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下,减租不可能的,解决农民耕者有其田问题也是根本不 可能的, 社会影响:促使封建王朝更替,但是有统治者调整封建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出现一些 封建盛世, 。 近代中国: 民生问题表现为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中如何生存,发展问题. 解决程度和方式: 近代各革命阶级提出了种种解决民生问题方案,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和 时代局限,不能解决民生问题. 社会影响:各种方案的尝试,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思想解放和经济近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 民生问题表现为解决落后的生产力和人们需要的矛盾,即温饱问题、全面小康问题。 解决程度和方式: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实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向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迈进。 社会影响: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2.资本主义社会民生问题及解决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为了革命的需要或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资产阶级将 “耕者有其田”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项任务,但是在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对各国劳 动人民的冷酷和残忍也十分厉害,比如英国的圈地运动和美国的西进运动等,虽然从长远 来看,这些运动最终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有其极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在当时是以牺牲 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民生为代价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和稳定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生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这一时期,八小时工作制普遍推行,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衣食住行得到稳定保障,政 治待遇明显提高,国民素质因为义务教育而普遍提高,人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民生问 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出现一片和谐的繁荣景象。 但是在剥削社会,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因为私有制国家是建立在对人民 剥削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利益是对抗的关系。 3. 民生问题与科技革命关系从人类历史发展历程来看,科技革命对于民计民生的发展变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开始告别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时代,进入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城市崛起带来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观 念也相应发生变化。 19 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人们开始享受电灯、电车、电影、 电话、电报、汽车、远洋轮船、飞机、化学工业等发明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工业化程度 加快,城市发展以更快的速度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兴起,人们的民生民计得到极大的改 善。 20 世纪 40、50 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把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主 要代表的科技革命成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之中,人造纤维使得人们的服装变得 更加丰富多彩,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制造的家用电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 讯手段缩短了人们的距离,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的 变革,民生民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和迈进。 为了推动民生的更快发展,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我们应该加大科技的投入、推动科技 创新,让科技在改善民计民生的过程中发挥更好、更大的效应。 四四. .知能训练知能训练 1.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其主张 “富民”的是:墨子 孟子 韩非子韩非子 老子A B C D 2唐初统治者在统治政策的调整和北宋王安石变法中都非常注重解决当时的民生问题,其 中王安石变法的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十分相似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3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口,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 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反映 的民生思想是 A平均主义的大同思想 B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C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4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到处是庄稼,遍地 是牛羊”这是抗战时期流行的歌曲,它主要赞颂的是A南泥湾赛过江南的美丽自然风光 B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治 C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民生成果 D抗日军民取得了辉煌的军事战果 51968 年 12 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有必要”的号召,主要原因在于 A“文革”破坏国民经济,城市就业压力大 B知识分子迫切需要接受社会主义劳动改造 C 农村因为三年自然灾害而缺乏大量劳动力 D农业经营落后,需要知识青年去传播科技 6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