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必要性和措施加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必要性和措施一、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听力是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人们进行双向交流的必备条件之一。从语言的学习规律来看,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有声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语法是第二性的,语言学习始于听,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失去听力,那么他就不会说话。缺了它,无异于聋哑人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缺了它,人无法通过听觉接受电台、广播、电视、交谈、讲座的大量信息。克拉申曾说,“无论儿童或成年人,在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 。对于学英语的高中学生来说,听力尤为重要。它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因为信息输入和输出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听力活动为口头表达和写作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示范材料。没有听力和阅读活动,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就成了无水之源。听力还是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辅助手段之一。通过泛听,学生可以提高语音水平,扩大词汇量,感知语法结构规律。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和时事、科普知识有不少是通过听的途径来完成的。而这些知识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另外,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大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高校毕业生走上讲台,课堂教学的交际化、情景化、用英语组织教学已成大众化趋势。教育投资逐步加大,不少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听力成为影响学生听课效果关键因素之一。因为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网络、电台、电视媒体提供大量视听信息,媒体使用效率的高低也很大程度上受听力的影响。还有,可以不说但不可以不考虑的是高考听力分值已成为仅次于阅读理解的大分值项目。而且,目前是生源的高峰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社会现实回避不了。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听力方面失分,那将是非常可惜的。二、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听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它在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中未得到应有重视,实际操作中有不少困难,出现了不少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专门的听力教材,听力教学活动难以规范化。各学校听力训练和成绩参差不齐。不少师生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训练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升学率固然不可忽视,但一味地顺着高考指挥棒转,治标不治本,往往事倍功半。不少学校都是沿袭听音选答对答案模式。练习形式单一,翻来覆去就是与高考题型一样的练习。部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几乎麻木应付。学生的兴趣未能激发起来,主动作用未能发挥,互动和参与程度不高,未能体现语言的交际特点。不少老师片面教学,方法不当。表现在未能将听力渗透到教学始终,未能充分利用教材。教材配套的对话和阅读材料都有相应的录音,平时要么被省略,要么只用作跟读材料。少数老师认为加强听力训练就是多听模拟试题,忽视了影响听力的语音、词汇、语法、交际习惯等因素,也忽视了方法技巧的训练。课堂上多进行说的练习对听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这一点在高中阶段已被淡化了。而这一点正是许多学生觉得英语听力难的原因。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如中央电视台的希望英语节目和地方台英语新闻节目,网络上也有许多视听材料。校园英语广播也是很好的提高听力的手段。但不少学校基本不搞这些活动。有的老师忽视了影响听力的间接因素。平时不经常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新闻背景、交际习惯等。有时忽视了听力心理训练和听力习惯的培养。有的学生甚至还有边听边在大脑中翻译的习惯。有时只重视训练频率而忽视方法和技巧的介绍。所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三、 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措施江安中学是一所农村完中,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教学设备都不算好。但高三英语组的老师齐心协力,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分析学生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考全校英语平均成绩达 116 分,学生反映听力失分较少。在听力教学中我们主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1. 全面提高原则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和交际运用能力,打好语音、词汇、语法基础,解决深层本质问题。以面带点,为学生听力铺平道路,扫除障碍。防止片面教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2. 持之以恒原则把听力教学渗透到教学活动始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利用教材的 warm?鄄 up,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部分渗透听力活动。坚持每天或每两天进行一次听力模拟练习。3. 多样性原则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听力训练。我们定时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希望英语”节目。录下地方台和 voa 的英语新闻节目让学生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听力材料。提倡学生在课后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简单对话,哪怕是一两个单词也行。这样既练了口头表达,又练了听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