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博山这 200 多个村名地域名称反映了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间传统,以及人们的某种情感和愿望,富有朴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也很有风味情趣。一个村的名称,不只是基层单位的符号,寻根溯源,村名里有的凸现形象鲜明的地理环境,有的记录着是非成败的历史变革,有的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含义相当丰富。博山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有两百多个行政村,建村时间早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如石马一部崔氏族谱的序言里写道:“ 先世祖居莱芜城北石马庄故唐之大姓有五,以吾族冠卢、李、郑、王之首。” 又有“ 由唐迄宋更数代,有讳汝正者,居莱邑之石马庄” 的记载,可见石马村在唐代就有村邑。再如八陡村有薛氏世谱记载:“ 始祖讳德祥,宇云堂。陶于八陡,故于宋仁宗六年。 ” 据此可知,该村在北宋时即已建村。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独有经历,记录着一代代人繁衍生息,村庄名字的背后,多半有故事、传说,溯源村名及有关村的故事,也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村庄的开创者初到一地,亟需家族的团结,方能安家立业,故以姓氏名村,以示别于土著或他族。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代人、十几代人居住下来,早已视居住地为故乡,但以其姓氏而名的村庄名却一直流传下来,令后人忆起创业的祖先,博山的村庄中就有不少是以姓氏为名的,比如昃家庄,据昃氏族谱和碑文考证,昃氏先祖系明朝朱氏后裔,逃难到博山王大岭下,时已过午。因太阳偏西为昃,故取其义命姓氏为昃,后以姓氏命村名为“ 昃家庄” 。其它象冯家、韩庄、杨家、岳峪、刘家台、郑家庄、伊家楼、谢家店、聂家峪、陈疃、王疃等大多如此。这个“ 疃” 字,音 tuan,新华字典和辞海均注为:“ 村庄,常用作地名” 。溯其起源,在说文解字中释之为:“ 疃,禽兽所践处也,诗曰:町疃鹿场,从田童声 ” 。按说文解字所释,其字义应为牲畜所行之路,可引申为“ 牧场” ,史料记载在元、明、清三朝,陈疃、王疃等村所处的池上地域曾经有官府的养马场,以 “ 疃” 命名或许于此有关,村名中保存了一脉历史痕迹。有的村庄是以自然地理实体来命名,最初建村者选择居住地,一般多依山傍水,居高地可防水患,近水则有取用之便,所以此类村庄建村时多以所居之地的山名或水名等作为村庄的专名。博山多山,东、南、西部尤甚,因此这些地方的村名中多带有山、岭、崖、峰、沟、峪等自然地理实体的名称,象东顶、南坡、北崖、麻峪、陡沟、秋谷、岜山、茂岭、洪山口、天井湾等等,还有黑山后、阁子前也与此类似。山多了泉水也多,不少的村名就与水有关,象汪溪、响泉、淄井、泉河、石泉、甘泉、泉子、白杨河、水峪等,不过水峪村名不是因为水多,而是因为远年峪中有一小泉,遇旱即枯,名为“ 干沟峪 ” ,后因村民思水殷切,取吉祥嘉言之意,遂改名为 “ 水峪” 。随着人口增多后另建新村,为了便于区分,又有不少村庄加以方位标识,如东、南、西、北域城,南、北、西、中邢,南、北、西沙井,东、中、西皮峪,上、中、下瓦泉,上、中、下郝峪,上、中、下小峰,东、西厢,东、西瓦峪,上、下焦等等,有的则是以大小来区分,象大、小黑山后,大、小峪口,大、小桥,大、小庄等就是这种情况。地名往往可以反映古代社会经济活动情况,博山有的村庄以代表性产品产物作村名,象麻庄,据传说该庄早年庄北一片涝洼之地,常年积水,建立村庄后,村人利用地利多种麻,后即以此命名为“ 麻家庄 ” ,到清代又简称为 “ 麻庄” 。再如石炭坞,古代因此处地下多煤,先后迁来的各庄贫民各自搬运石头,择地垒成小屋栖居,石屋触目皆是。往来商旅经过此地时,称为石屋子。后因这里地势四面高中间凹,为 “ 坞” 字之义,煤炭俗称石炭,故从其矿产及地形,取名为“ 石炭坞 ” 村。还有窑广村, 依据民国十八年 (1929 年)在该村出土的古窑址和村中薛氏世谱的记载可知,北宋初年有薛氏从八陡迁到这里建窑业陶,所以取名“ 窑广” 。村名可说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通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把一些历史事实和传说保留下来,古人们常怀着祈求祥瑞、向往幸福的美好愿望,以吉祥嘉言来命名村名,比如福山村,因为生产陶瓷历史较久,故名“ 刮大碗” ,后谐音沿称 “ 疙瘩湾” ,因村庄处于福山西麓, 故于清乾隆初年即以山名和取吉祥嘉言之义,将村名改为 “ 福山” 。而五福峪村是因为村旁有一条大沟,沟面从南到北的五条土岭,蜿蜒曲折形似虬龙,因传说龙是吉祥之物,寓意幸福,又有龙卧福地之说,所以取村名为“ 五福峪” , 寄予着村民的殷切期望。 再如邀免村,相传古代邀免村并无此村名,在村旁有一山高入云端,奇峰峻岭,蔚为壮观。有一年村里大丰收,村里两位德高望重的老翁乘兴登上山顶,在一平台上饮酒祝贺,直至夜晚。时值中秋佳节,皓月当空,光华如水。两人喝至兴奋时,面对月光下峰峦竞秀、千山开朗的美景,心旷神怡,一老翁忽然想起了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的诗句,说道: “ 让我们邀请月中玉兔来与我们同饮,但愿我们的家乡日升月恒,乡民乐业久安 ” 。另一老翁赞同: “ 那就让我们的村庄定名为,邀兔崖? 吧” ,从此该村便以邀兔崖为村名。博山的村庄中还有期望安居乐业、邻里团结的村名:公平庄、和平;向往富裕发达的村名:新生、增福、向阳等;祈望吉祥之物的村名:凤凰岭、黄鹿岭、蛟龙等。 这蛟龙村,颜神镇志和博山县志均载村名为“ 焦岭” ,何以改村名为 “ 蛟龙” 呢?相传起初因村西有一高阔平坦的石坡,先取村名为 “ 薄板台 ” 。到宋代时,又因地处焦岭之麓, 改名为 “ 焦岭” 。在元朝末年村庄曾经被洪水淹没,水落后重建家园时,在村西明德山雾云洞中发现一形似龙的化石,于是为永记创业艰辛,将村名改为 “ 蛟龙” 。博山村名中有以的动物冠名,如鹿疃、牛角、凤凰岭、虎头崖、北蚕场,还有虎林村,这一村名的来由是因为村子地处石臼溜西北坡,原来山坡上杂草丛生,森林茂密,西溜有一处深深的大山洞,藏有猛虎。因村处林密中,有虎患,故名 “ 虎林” ,现在当然已经没有猛虎危害了,但也记载了早年间村民们生活的危险环境,生存条件的艰辛;既有动物,就有以植物命名的,如柳沟、桃园、苇园、茜草、竹林、蕉庄、黄连峪、桃花泉、杏树峪、杏花崖,万松山等等。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博山的村庄命名方式还有许多,有用数字命名的,如两平、三元、五龙、五老峪、七峪、七家峪、八陡、冯八峪、郭八峪等;有用颜色命名的,如黄台、白塔、紫峪、黑山等;有用金属类命名的,如金桥、银龙、铜井等;有用建筑类命名的,如马公祠、李家窑、吴家宅、阎家楼、伊家楼等,种类多样,各具特色。另外还有一些村名颇为有趣,需要细细探究才能知道村名的来历,比如石佛村,颜神镇志载村名为“ 石婆庄” ,清乾隆四十一年淄川县志又载村名为“ 石坡庄” ,实际是该村早年村西面有一阁,供奉着一尊女佛,故定村名为“ 石婆庄” ,后来演变为 “ 石佛庄” ,简称“ 石佛” ,并非村中有石佛像。窝疃村是因该村地势低洼,故取名 “ 窝疃” ,需要说明的是, 在这里 “ 疃” 读作“tuo”,而不是像 “ 陈疃、王疃” 村名里那样读作 “tuan”,这样的村名还有 罗圈、因埠、饮马、国家、掩的、小店、西阿、簸箕掌等,每一处名称都有自己的缘由,别有一番趣味在其中。村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博山村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含义,每一个村名都记载了先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通过对村名文化的了解,能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虽然不少村名的本义已经在沧桑历史中模糊了,但后人能凭借这些名称勾起对那些逝去历史的记忆,时光荏苒中,回味曾经的往昔,悄然牵动温热的乡土情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