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力, “被”和“让”的语法化及其对共时分布的影响, 语言第六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32161“被被”和和“让让”的语法化及其对共时分布的影响的语法化及其对共时分布的影响陈 力 【摘要】 “被” 、 “让”表被动客观上存在多种以前未曾引起注意的形式对立。把这些对立置于历时背景下从(1)语义重心后移与“被”的语法化(2)语义淡化和转移与“让”表被动的产生(3)使役结构中“让”表被动的转移条件等三方面进行考察后,得出以下结论:“让”表被动比“被”后起得多,是由使役结构重新分析而来;发生重新分析的条件有三,重新分析的发生与汉语时体范畴的产生密切相关,VP 已然还是未然是制约“让”式凸显被动义还是使役义的关键因素;在时体范畴形成后,被动结构与使役结构在现代汉语里有大致互补的关系,可以看作其上位的“被动/使役”范畴的两个条件变体。虽然书面上清代以前未见“让”用于被动, “让”成为被动标记在唐五代之后就有可能出现,但决不会早于这个时期。同样“被”以词汇意义表达被动虽然很早就有,但“被”真正成为语法范畴意义的标记也当是唐五代之后的事,以前认为的被字句产生于 4 至 5 世纪的估计可能太早了。【关键词】被动标记;被;让;分布对立;语法化历程一、一、 “被被”和和“让让”的句法分布对立的句法分布对立1.11.1 现代汉语中的被动标记现代汉语中的被动标记以往有标记被动句研究中一般认为,现代汉语中表达被动的专用标记除了“被”以外,常用的还有“让” “叫(教) ” “给” 。赵元任(1968)认为还包括“归” “由” “有” ;刘叔新(1989)认为“为” “由”也是被动标记。对这些标记成分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其发展过程的历时考察,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王力(1957) ,吴福祥(1996)对“被” “教” “叫”的历时考察;潘允中(1982) ,太田辰夫(1987) ,江蓝生(1989) ,张惠英(1989)和蒋绍愚(1994)对“让” “给”的考察等。但是对这些标记成分在现代汉语被动句系统内部的地位及其分工,除语体分别和方言影响以外,没有见到其他专门论述。本文不讨论被动标记成分的范围和成员,只关注其中两个使用较为普遍的典型成员“被”和“让” ,其他成员也暂不涉及。本文把各种表被动的“被”和“让” (实的和虚的)都看作性质相同的成分。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在表被动语义时,二者是什么关系。对这一问题目前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一) “被”主要用于书面语, “让”主要用于口语, (二)没有施事成分 N2 出现的时候用“被”不用“让” , (三)被 NP 所 VP 格式中用“被”不用“让。除此之外它们的用法“相差不多” 、“没有什么不同” 、 “简直完全一样”。可是我们观察发现,语言事实并不支持这种普遍接受的观点。实际上,除了上述三点区别外, “被”和“让”在句法分布和表意上还表现出许多其他方面的显著不同;而且,从逻辑上说, “被”和“让”同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系统中使用并表达相同的语义,这本身也和语言的象似性原则相矛盾。本文的任务正是揭示这两个被动标记的分工规律并对其进行合理解释。 “让”在北方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均多于“叫”和“给” 。语料统计表明:表达被动的标记词“被”占绝对优势,“让”在其次, “叫”在书面语中出现很少, “给”有较强的地域色彩,只出现于少数作家的作品中。 参见王力王力文集(三)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454) ;又见,赵元任(1968) 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陈力, “被”和“让”的语法化及其对共时分布的影响, 语言第六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321621.21.2 已知的已知的“被被”和和“让让”的对立的对立“N1 被 N2VP”下文称“被式” , “N1 让 N2VP”称“让式” 。这里 N1 指“被” “让”前的名词性成分,N2 指“被” “让”所关涉的 VP 的施事成分,VP 指结构中的主要动词或动词短语。“被式”与“让式”的对立,已往的研究和描写大致可以综合为以下几点:A.在“N1 被 N2 所 VP”格式中用“被”不用“让” 。芝妹不断地被噩梦所惊醒。人们被这歌声所吸引。B.在“N1 被 VP”格式里,即施事 N1 不出现时不用“让” 。车门被关上了。敌人的油库被炸毁了。C “被”多用来表达“不如意” , “不企望”的意味。表中性意义的 VP 跟“被”连用时,也往往会因结构关系而获得这种“不如意” , “不企望”的意味儿。 “让”的这种表现不明显。如:他没料到在这儿被金枝撞上了。我们前天晚上打麻将被主任看见了。例中的“撞”和“看见”本来没有“不如意、不企望”的意味儿,可是与“被”结合后,便可能带上这种意味儿。D “让”有较浓的口语色彩,所以较正式、严肃的语境中一般倾向于用“被” 。她被中央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1936 年夏,父亲被两所大学同时录取。1.31.3 “被被”和和“让让”的更多对立的更多对立上述研究比较清楚地指出了“被”和“让”的某些重要区别,为我们正确使用这两个语法成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可是除了上述对立之外,我们发现许多句式和语境中所表现出的“被”和“让”的对立,都无法从以上描写中得到满意的解释。请比较以下各组句子中“被式”与“让式”的对立:A 组 那天晌午赶集,康胜故意让没过门的媳妇碰上了。*那天晌午赶集,康胜故意被没过门的媳妇碰上了。你不想再让我瞧不起吧?你不想再被我瞧不起吧?B 组其真实性已被大量试验证明。*其真实性已让大量试验证明。他经常埋怨他不被人理解。*他经常埋怨他不让人理解。C 组不被他追,我不会跌到摔断腿的。*不让他追,我不会跌到摔断腿的。这种字体被人们称为小篆。*这种字体让人们称为小篆。D 组他们被爱情的冲动做下这个错事。*他们让爱情的冲动做下这个错事。 这里的施事概念是宽泛的,不仅包括典型施事者,也包括工具、方式等 NP 成分。 主要参考了王力汉语史稿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朱德熙语法讲义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李珊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 ;侯学超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等。陈力, “被”和“让”的语法化及其对共时分布的影响, 语言第六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32163计算机被人类发明,也该不是偶然的,也凝缩着宇宙的生命奥秘吧?*计算机让人类发明,也该不是偶然的,也凝缩着宇宙的生命奥秘吧?E 组钱守仁的才干开始被林场的领导看重。*钱守仁的才干开始让林场的领导看重。他得救了,我却被一棍子打昏了.*他得救了,我却让一棍子打昏了。F 组二十四被三除等于八。*二十四让三除等于八。有的气场可以被仪器测得。*有的气场可以让仪器测得。1.41.4 影响这些对立的共时因素影响这些对立的共时因素根据我们的研究, “被”和“让”在共时分布中的对立至少受到以下四种因素的影响:(1)N1和 N2 的生命度级别和 NI 对 VP 的参与程度;(2)VP 的语义类别;(3)VP 是否有界;(4)句子所表达的时间是不是现实时间。 然而仅仅了解这些对立和这些对立的影响因素,还不能算是解决了问题。我们更关心的是: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对立?为什么是这些因素而不是别的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对立?1.51.5 共时对立的历史归因共时对立的历史归因1.5.1 按照语法化理论的观点,许多语言成分在句法格式中的对立分布,在“约定俗成”之外往往会有更深层的和“有道理可说”的原因(比如认知上的原因,历史的原因等) 。共时平面上的语法变异现象常常是语法历时演变不同进程的反映,因此语法的演变规律可以用来解释共时语法现象。在历时线索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可以先通过共时分析来构拟历时演变的过程,再通过历史材料来验证或修正。实际上,在揭示语言共时系统的内部差异时,历时研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郭锡良(1998)认为, “研究虚词首先须有历史发展观,要考察每个虚词的来历来源、历史发展;其次,要特别重视语言的系统性,把每个虚词摆在一定时期的语言系统中去考察。一个虚词的各个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自身形成一个系统,不要孤立地看问题,随文释义,把一个虚词的语法意义系统搞得支离破碎,强给它设立一些非固有的义项”。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介词的意义和用法常受其所由生的“母体”动词的某种影响。据此,我们也可以假定“让”和“被”也受到这一规律的制约。从这一立场出发,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结合语法化理论来考察“被”和“让”各自的发展轨迹,从中窥探二者的历时发展对其共时对立的影响。1.5.2 冯胜利(2000)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某些看似单一的句法现象其实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结构的“重叠” 。若仅仅共时地站在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它们是同一种现象,而事实上,却是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先秦的“被V”是合成词,西汉的“被V”则是短语,而东汉的“被NPV”却是包孕句。至于“被NPVNP”最早到魏晋南北朝才出现, “被VNP”决不见于秦汉典籍。有趣的是, 对立的原因可以在 NP 的生命度,VP 的时间性、VP 是否有界等因素来考察,共时上可以通过及物性的高低得到统一的解释。参见陈力(2002)“被”和“让”表被动的句法语义对立及其功能解释 ,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沈家煊(1998) ,二十世纪的中国话语语言学, 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锡良(1998) , 古汉语语法论集 ,语文出版社。陈力, “被”和“让”的语法化及其对共时分布的影响, 语言第六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32164以上这些不同的结构都被继承下来,到了现代汉语里,同时共现。若避开历史不谈,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被动句型,即“被NPVNP” ,这个句型可以省略施事者,于是变成“被VNP” ,有时连动词的宾语一起省略,于是变成了“被V” 。共时的分析要反对历时的干扰,而共时的弊病也正在于此:把本来不同的东西当作同一个东西来处理。共时的原则就是,不管以前怎么不同,只要知道它现在是一个东西就按一个东西来处理,其结果常常是所得的结论捉襟见肘,漏洞时出。1.5.3 汉语被动句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间曾受到过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不清楚,不少问题仍在争论之中。但是,仅就历时发展对共时差异造成的影响看,现有的成果已经很能说明问题,所以这里把相关的论点作一个梳理,借以窥探这种影响的具体表现。二、语义重心后移与二、语义重心后移与“被被”的语法化的语法化2.2.1 1 表被动之表被动之“被被”的语义源的语义源在“被”的各个实词义项中,最可能与表达“被动”有关的义项是“遭受”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纪 屈原列传 )划线部分显然是对举的格式。 汉语大词典把此句中的“被”注解为动词“遭受” 。按此,“谤”当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名词性成分(本文用 VP-N 表示) ,作“被” (遭受)的宾语。而现代汉语中“被”后面直接加表示动作意义的成分时, (如“被杀” , “被害” , “被批判” ) ,多是分析为助词“被”后加动词(被+VP) ,表被动。然而,从它们表达的实际意义来看, “被杀” (被+VP)和“被谤” (被+VP-N)这两种用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即便在现代汉语中,也还能看到一般看作介词的“被”与动词“挨”的联系,比如二者在下面格式中的对应:被打 没被批评 被老师批评 又被爸爸打了 经常被爸爸打挨打 没挨批评 挨老师批评 又挨爸爸打了 经常挨爸爸打此外,表遭受义的“遭受” 、 “遭(到) ” 、 “受(到) ”等与“被”也都有类似的对应。2 2 2“2“被被”的句法属性的句法属性上面的矩阵可以表明“被”和“挨”在现代汉语里的语义上和分布上的联系;但是,在下面的矩阵里又可以看出二者在现代汉语里的对立:挨一巴掌 挨过打 挨了打*被一巴掌 *被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