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惩罚也是一种爱一天早上,有个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心事重重地说:“老师,你能不能别 再折磨我了呀?” 听到这话, 我是一头雾水, 因为最近我没对他做什么特别的事 情啊!这个孩子何出此言呢?迫不及待地询问了他一番,才得知原来是他上个星 期迟到了一次,迟到是要受到惩罚的,而我把这件事忘记了,一直没惩罚他。他 一直为这件事耿耿于怀, 总觉得像背负着重担一样, 寝食难安, 上课也没办法集 中精力听课了。迫于无奈,这才亲自上门要“惩罚”来了。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 任, 我还是被这个孩子那天的行为感动了。 大多数孩子都是在想尽办法躲避惩罚, 但他却因没能弥补自己的错误而内疚不已,这样的孩子在今天这种教育的大环境 下,真的是少之又少了。在感动之余,这件事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 要以平等的心态和孩子对话, 尊重孩子, 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从选 择教师这个职业开始,我就一直听到各种“禁止体罚”学生的声音,因体罚导致 的恶性事件也一次次出现在网络、电视、报刊的头版头条。 在法律的约束和媒体 的 “恐吓”之下,久而久之, “禁止体罚”逐渐演变成了“禁止惩罚”,老师对 孩子的行为越来越放纵, 家长更是对自己的心肝宝贝们更是爱护有加,那么当孩 子犯了错误,该拿他怎么办?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 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 年纪很小的孩子, 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 才会选择逃避责任。 回想我们自 己长大的过程, 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 孩子犯错的时 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 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在此时让他明白道 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也就是说, 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 式,但是,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 的积极作用。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 视、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惩罚的目的应该是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让孩子为自 己的过失负责。关键是我们今天的教师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错把 “体罚”当成“惩罚” ,为贯彻法律精神,也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多一事不如 少一事,哪个“罚”都不要了。所以导致了今天的很多孩子完全丧失了责任感, “勇于担当”似乎早已与他们无缘。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我又常常感觉到不少家长甚至在有意无意中阻碍着教师 实行“惩罚”的权利。每当孩子违反纪律或出现问题时,一些家长的第一反应就 是为孩子说情。所以在每次开家长会上,我都要明确告诉家长:“没有惩罚的教 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请各位家长不要总是为孩子的过失做挡箭牌,让孩子们学会 承担。 ”事实上,家长也都明白,因为社会中充满了惩罚,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 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经常会对违反法律和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我们又 如何能够因为自己所谓的爱而用最拙劣的方式把孩子与社会隔离,最终使他们丧 失了在社会中抗击风浪的能力呢? 然而,什么样的惩罚最有效呢?还记得刚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的时候,班里 的数学成绩特别不理想, 学生总因粗心大意丢掉很多的分数,数学老师为了检测 大家听课的效率, 把昨天刚讲过的试卷又重测了一遍,但结果跟第一次测试差别 不大。作为班主任,我对孩子们特别失望,心里满是怒火,所以决定全班同学集 体受罚。当我拿着一把铁尺子, 从一个个伸出的小手前经过时, 尺子竟然“啪啪”地落在了我自己的手上, 学生们对此惊讶极了, 班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当中, 当从第一个学生走到最后一个学生时,我的手上已经承受了几十尺子, 手心已经 红肿起来了, 而此时,小声呜咽的声音也渐渐越来越大。孩子们没有受到任何的 惩罚,但对他们来说, 那一天他们的心特别痛, 因为他们的错误带来的惩罚给了 别人,这也让他们真正懂得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件事后, 孩子们粗心的毛病大 有改观,学习数学的热情空前绝后, 一个学期下来, 班级的数学成绩一跃成为年 级第一。在以后的日子里, 当有些人因自己的错误而接受惩罚时,他们也都是无 怨无悔,因为他们明白: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优秀教师的惩罚就是让学生在修正自己错误行为的同时,还能清楚地感受到 教师的爱。这种惩罚才是最有效的、最智慧的惩罚!也就是说,成功教师施加在 孩子身上的这种惩罚首先必须基于爱心善意。因为,热爱学生是教师根本的职业 道德,是贯穿教育始终的准则, 任何惩罚都不能偏离这一基准。因为惩罚的目的 是让学生辨恶向善, 并通过自己的行为矫正去避免惩罚,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去体 验惩罚。所以,教师对于学生切不可歧视、 厌恶、嫌弃、粗暴,而要热情、诚恳、 冷静、细致。否则惩罚教育很可能误入歧途了。同时,惩罚还要注意掌握分寸, 体现合理公正的原则。 处罚时要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以及对错误的认 识态度来决定给予必要的惩罚。 要分别初犯和累犯, 重犯和轻犯,无意和故意等, 区别处治。切不可简单化,“一刀切”。要防止教师的“成见”与“偏爱”的情感 因素在处罚中作崇, 造成处罚的失衡、 失准、失当、失效、失败。作为班主任, 我们应该意识到, 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罚在促进 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只要存在利益纷争, 社会 就不可能没有规则和惩罚。 为了让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适应和管理社会,我们必 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和惩罚,因此,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不仅不可能远 离惩罚,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有效地加以利用。我们可以用令人 信服的、健康的惩罚方式,帮助学生在未来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失败、挫 折,为其做出良好的范例。 当然,惩罚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教师切不可仅看到惩罚的作用而一 味选择这种手段作为班级管理的灵丹妙药。其实,惩罚也好,赏识也罢,都仅仅 是为了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聪明的教师往往会选择从自身做起, 所谓“身教胜于言教” 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要时时、 事事、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 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 他们单纯,向上而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强的模 仿力, 可塑性很大。学生只有看到优秀品行在自己的教师身上活生生的体现出来, 才会信服,才能激发他们出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才能培养孩子们 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如我发现校园里的瓜皮果壳时, 往往是主动把它捡起来, 这种不用费口舌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掌握了保持洁净 的方法,何乐而不为了? 俗话说: “灯不拨不亮, 人不劝不善。”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突变阶段, 他们虽然已能明辨事非, 有时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 难免出现不当行为。 所以 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的提出批评,但批评的方法要巧妙、方式要恰当。 在批评之余, 千万不要吝啬鼓励与期望。 要想办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之动 情。只有当我们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时, 孩子们才有可能对 我们敞开心扉,诉说他们的心里话。赏识是一种爱,惩罚却是一种爱的变奏!只 要我们用智慧的方式对待学生, 用真诚的目光注视学生, 我们的教育定会遍地芬 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