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二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 (二二) )学习目标: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2.评价孙中山在 20 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重点:孙中山维护共和斗争的史实。2.难点: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教材整理 1 再造共和1二次革命(1)背景1912 年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1912 年 4 月 1 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袁世凯加紧建立专制独裁统治,于 1913 年 3 月派人刺杀了宋教仁。(2)简况:孙中山兴师讨袁,在袁世凯的镇压下,不久宣告失败。2护国运动(1)背景“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总结教训,继续策划讨袁。1914 年 6 月组建新党中华革命党,孙中山当选为总理。1916 年元旦,袁世凯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2)简况孙中山于 1916 年先后发表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 ,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但中国继之而起的是军阀割据的局面。教材整理 2 护法运动1第一次(1)背景:在军阀割据局面中,皖系段祺瑞出卖国家主权,废弃临时约法 ,破坏共和制度。(2)过程:1917 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领导护法运动。(3)结果:在北洋军阀与桂系、滇系军阀勾结破坏下,护法运动无果而终。22第二次(1)1919 年,孙中山在上海组建中国国民党,宗旨是“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 。(2)1921 年,在广州召开的参众两院联合会议,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因陈炯明叛乱而失败。【深化拓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异同。相同点: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两大矛盾合流。目标:都对准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方式:都进行了武装斗争。性质: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不同点:原因、对象:“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镇压革命势力和独裁专制;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结果:“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失败,护国运动推翻了袁世凯的帝制,但也没恢复真正的民主共和。教材整理 3 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1背景(1)孙中山领导的维护共和的斗争屡屡失败。(2)苏联政府、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3)孙中山认识到以往斗争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力量,决定联合中国共产党,改组国民党。(4)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2过程(1)国共合作标志:1924 年 1 月 20 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标志着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正式确立,是孙中山晚年推进中国革命的一大历史功绩。(2)创建军队:组建了黄埔军校和新式革命武装,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3)扶病北上背景:1924 年 11 月,北京政局出现变动。目的:宣传国民革命。结果:1925 年 3 月 12 日,病逝于北京。3【深化拓展】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的表现新旧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新”在反帝民权主义“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反对军阀专制独裁,孙中山先后发起“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新三民主义政策,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探究点 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史 料解 读史料一 孙中山 1922 年 8 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史料一强调中国当学习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强化与苏俄的邻近关系。关键信息“吾国建设当以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 ;“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俄罗斯。 ”史料二 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孙中山先生意在说明国民党“联俄”政策的原因: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可以帮助中国革命。省略号后最后一句为关键句。4其(指陈独秀等)所以竭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 年 11 月29 日)【史料应用】(1)概括指出史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提示】 1922 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1923 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提示】 为联俄、联共提供依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也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史论拓展】 正确认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功绩(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系统地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2)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之后,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从“二次革命”到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进行了一系列斗争。(3)孙中山先生晚年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直接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始与发展。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孙中山孙文学说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孙中山遗嘱(1)从材料一中可以感受到孙中山的什么精神?“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孙中山什么高尚品质?【规范解答】 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百折不挠、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 “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指的是在孙中山先生不懈努力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局面形成。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分析出,中心内容是追求民主自由与平等;“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体现了孙中山奋斗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答案】 (1)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大无畏精神。说明了在孙中山等人坚持不懈反清起义影响和英勇顽强精神推动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推翻清朝统治的局面已经形成。(2)中心内容:追求民主自由与平等权利,唤起民众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为实现这个目标加快努力。品质:奋斗不息、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或“为国奋斗的高尚情怀”)。11912 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希望你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 ”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 )A实业救国 B教育救国C军事救国 D法制救国【解析】 从材料可以分析得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对建设新6的国家充满了期待,产生了“建造铁路”等许多实业救国的思想。【答案】 A2段祺瑞公开叫嚣: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为此孙中山发起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解析】 为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维护临时约法 ,孙中山于 1917 年发起了第一次护法运动。【答案】 C3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主张,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B提出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新要求D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解析】 B、D 两项为新、旧三民主义所共有的,而 A 项新、旧三民主义均未提出,故选 C 项。【答案】 C4 “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时打出的标语。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A领导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解析】 A 项北伐战争始于 1926 年,但孙中山先生于 1925 年 3 月 12 日去世,排除;B 项说法错误,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共同革命;D 项与本题无关,排除。【答案】 C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 年对 300 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材料二 1923 年 12 月 17 日,北京大学建校 25 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7调查问题调查结果1.下列各种方法,你认为哪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割、外国共管、国民革命)国民革命 725 票;外国共管 19 票;军阀宰割 10 票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 498 票;美国 107 票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世界大人物:列宁 227 票,威尔逊 51 票中国大人物:孙中山 473 票,陈独秀 173 票,蔡元培 153 票(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2)概括材料中所体现出的主流民意。(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主流民意产生的原因。【解析】 第(1)问,要把握时间即 1913 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一方面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又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因此同时崇拜孔孟、孙中山、华盛顿。第(2)问,材料发生在 1923 年,此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正积极促成合作、效仿十月革命,用革命手段救中国成为主流。第(3)问,可综合国内、国际因素进行分析回答。【答案】 (1)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2)材料所体现的主流民意是:认为学习苏联,用革命的手段救亡图存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救国的主流思想,领导俄国革命的列宁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孙中山在爱国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对军阀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真实面目的认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