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下肢水肿病针灸治疗下肢水肿病水肿病的形成是因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等导致肺失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水肿有阴水与阳水之分,阳水发病急病程短,属表.属实。下肢水肿病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阴水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阴水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至按之如泥。下肢水肿多属水湿浸渍,脾肾阳虚证。皮下水气不行,聚而成肿,此乃皮下水气外不得散,内不得降。经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治则:行气,利水,消肿。取穴:厉兑,足窍阴,至阴,足三里,昆仑,合谷,曲池,列缺,中注,水分,阴交,气海。双侧取穴。针法:中注,水分,阴交,气海穴平躺施术,常规直刺 1.52寸,留针 20 分钟,或艾条回旋灸 20 分钟,不需运针。厉兑,足窍阴,至阴穴用 0.5 寸针直刺约 0.2 寸。列缺穴进针后针尖向肘部方向平刺。其余穴位皆常规针法,30 分钟,不运针。中注,水分,阴交三穴处于脾所主的腹部,有导水内行,消除腹部及脾部水湿的强大作用。加之气海穴行气,水湿一消,气行得畅,则脾气得复,不再为害。厉兑,足窍阴,至阴三穴为足三阳经井穴,五行属金,不光可将体表经脉水湿导入体内,更有收降肺气的功能,使肺气之浊得降。昆仑,合谷,曲池三穴意在补气,使清气得以升散。列缺穴为肺经经水分流之枢纽,泻之能较好的改变其不正常的水液分流状态。临床运用上,多数下肢水肿患者 35 日内水肿基本消退。此法远期疗效也非常可靠。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张春梅2013 年 11 月 4 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