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苏武传教案设计他山中学语文组汪勇【教材分析】 苏武传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4 中的经典文章,是历史散文中 的典范之作,选自中国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学习这篇课文要重 点了解汉书传记体作品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 培养翻译能力。 文章篇幅较长,故事主要叙写了苏武被匈奴囚禁,与其贵族官宦的尖 锐斗争,体现了苏武坚强不屈,重义守节,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情操。教 学时,要把握住故事的情节,双方斗争的手段与流程,以展现人物的高大 形象,从而落实情感教育。【学情分析】 1. 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 学生对汉书和班固不是很了解,从文学常识角度要做强调。 针对课文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对文言实、虚词有 一定的积累,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走入文本语境。但是,由于受到心智 水平和认知经验的限制,在理解文意、深透解读文本方面还存在问题。 2. 学习本课,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文章涉及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学生不甚了解,教师要简要介绍。有 部分晦涩专有名词,学生识读起来有困难。双方的斗争策略和人物复杂的 内心,需要教师引领分析。【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文言文知识。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 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3. 德育目标: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 伟大民族精神。【教学方法】 1. 多媒体 ppt 课件展示,提高课堂效率。 2. 课文较长,要充分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了解文章 大意。2 3. 引导自学,强调语言知识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4. 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语感,激发阅读兴趣。校对字音,落 实语言知识点。 5. 合作探讨,回答问题,把时间教给学生,注重互动;教师引领点拨,或 强调补充。 6. 重视课堂与课后双落实,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练习与作业要少而精。【课时安排】 3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落实文学常识、文言知识点,校准字音,疏通文意。【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姑娘小伙了,自己体会一下十七八年的光景, 这是七八年我们有多少的幸福时光,有多少成长与收获。这十七八年太珍 贵了。而有一个人居然用十九年的时间,甘心忍受匈奴的囚禁与压迫,也 不愿意投降,于是书写了一曲高亢的民族气节之歌,这一壮举也被载入史 册,被后人广为流传,这个人就是汉代的苏武,今天我们就一起翻开历史 的卷轴,来品阅一下苏武的传奇故事。二、文学常识 (ppt 展示,学生齐读,教师重点解释、强调划线的语句。) 1. 作者简介 班固(3292) ,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 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 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 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 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 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 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2. 关于汉书 (ppt 展示,学生齐读之后,回忆史记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对比记忆。) 汉书是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 皇四年共 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 ,只是改“书”为“志” ,3 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 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 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 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 并论, “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3. 故事背景 (ppt 展示,学生朗读)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 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 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 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 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三、初读课文,疏通字音,把握文言知识点,理解文章内容梗概 1. 疏通字音 (ppt 展示疑难字音如下, 文章涉及了大量的关于少数民族的专有名词,注 意结合书下注释校准字音。 ) 稍迁至栘中厩( ji )监;数( shu)通使相窥(ku)观; 以状语( y)武;既至匈奴,置币遗( w i )单于; 后随浞野侯没( m )胡中;拥众数万,马畜( ch)弥山; 故使陵来说( shu)足下;武复穷厄() 何以汝为( w i )见;子卿尚复谁为( w i )乎。2. 学生们出声分段朗读课文,校对字音,同时结合书下注释找出文章的通 假字:畔、旃、去、无、见、驩、霑、衿、决。以及古今异义词。3. 点拨、强调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1)通假字: (见书下注释,做上标记) (2)古今异义词:(ppt 展示,请同学说出今义,在思考文中的古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4 4. 找出下列句子所在位置,讨论后请同学翻译。(ppt 展示如下)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 缑王等皆死 , 虞常生得。 (被动) 见犯乃死 , 重负国。 (被动)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意动,名词作状语)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反欲斗两主 , 观祸败。 (使动)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 (省略句,状语后置) 空以身膏草野。(使动) 切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使动,状语后置)4. 点拨重点实词。(ppt 展示,请同学们回答加点词的意义) 发:方欲发使送武等(动词,打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词,起事,动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出动)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动词,揭露,暴露)及还,须发尽白(名词,头发)会:会武等至匈奴(副词,适逢,恰巧)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动词,会同)单于召会武官属(动词,聚集)及:及卫律所将降者(连词,以及)事如此,此必及我(动词,牵连)及还,须发尽白(动词,等到)当:汉亦留之以相当(动词,抵押)副有罪,当相坐(动词,应当)始: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动词,开始)陵始降时,忽忽如狂(副词,刚刚)始以强壮出(副词,当初)5. 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还理解不了的词句,教师点拨。四、作业 1. 熟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第一题。5 2. 翻译 3、4 自然段。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文章层次,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人物之间的斗争语言及策略, 以此来品析人物形象。【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汉书和班固,了解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 还积累了一些重点文言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教师提问相关知识,考 察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订正错误。 )二、划分课文层次 1. 请同学复述文章内容,每个自然段都叙述了些什么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由一组回答,ppt 逐个展示情节过程的小标题) 初使匈奴,单于受礼缑王谋反,祸及汉使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卫律劝降,威武不屈饮雪吞毡,此志不渝李陵劝降,忠贞不二 汉匈和亲,请还苏武历尽艰难,发白归汉。2. 请学生快速划分层次 (ppt 展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1 )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 28 )段:记述了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倍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 9、10)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三、分析课文,合作与探究 (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 ppt 展示每部分的问题,留一些时间交给学生, 每组代表举手回答,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1. 苏武一共自杀了几次?为什么自杀?是否成功?从中可以看出苏武怎样 的品质? 讨论明确: 两次。第一次是张胜告诉苏武自己参与谋反的事实,苏武敏感地认识 到自己定会受到牵连,因为不想国家尊严受辱,所以自杀。第二次是面对 卫律的讯问,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引刀自刺。 不想自己受到屈辱,更不想因为自己而侮辱国家。 第一次是被张胜和常惠阻拦下来,第二次是被卫律请医生救活。从救 治的繁琐的程序可以看出苏武是真想自杀,但都没成功。 苏武的举动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忠于国家,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6 2. 难道只有咱们关注到苏武的精神品质了吗? 明确: 不是,还有匈奴的单于。“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 胜。 ” 单于对待苏武和对待张胜是截然不同的。朝夕候问,一来是怕苏武再 出事,而来体现自己对苏武的关怀,试图收降苏武。这是对苏武人格的肯 定。3. 说服苏武是事情首先落在了卫律身上,因为他就是降将。卫律是怎样来 说服苏武的?苏武有何表现? 讨论明确: 剑斩虞常:震慑苏武 威逼:吓降张胜:有人带头不动 强加死罪:寻找理由 大骂卫律 以自己的地位与财富做例子 利诱:封官加爵:拥众数万不应 荣华富贵:马畜弥山总结卫律的劝降策略威逼利诱。威逼不动摇,利诱不应许。于是卫 律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发出最后通牒“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 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这番话也激怒了苏武,苏武大骂卫律。 于是有了第 6 段的“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 苏武越是坚决,单于越是喜欢。于是用尽办法来折磨、摧残苏武,企 图动摇他的意志。幽禁地窖,断绝饮食;放逐北海,不至廪食。 幽禁地窖,断绝饮食啮雪吞毡,数日不死 放逐北海,不至廪食掘鼠食草,杖节牧羊 苏武这一去已然近十年了。短暂的抗拒固然可贵,但时间是检验一切 意志的试金石。十年的艰辛与苦涩,是否会动摇苏武的信念呢?我们再往 下分析。4. 李陵,匈奴的又一位降将,他来到北海,试图以自己曾与苏武同僚的身 份来说服苏武。他有事怎样劝降的呢?卫律的“威逼利诱”策略已然失效, 李陵又是什么样策略呢? (请同学们细读一下李陵对苏武说的话,其中表达了几层意思?) 讨论明确: 是什么支撑着苏武艰苦地走了十年?(换位思考,人共同的生 命体验)苏武认为自己可以回到大汉朝,回到自己亲人身边。他心中还有 对“国”对“家”的念想,还有对团聚的期待。这就是李陵的突破口。 从李陵的言辞中体察李陵的策略7 家母丧兄亡,妻离子散 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前长君伏剑自刎;弟孺卿饮药而死;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 不可知。 国郡主昏庸,法令无常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李陵老母被系保宫;苏武两兄弟畏罪自杀, 侧面可以看出皇帝的统治严酷。 得出结论 :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安危 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苏武的回应:“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 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 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心甘情愿 李陵走后,在没有人来劝降过,这一过又是近九年。小结: “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 能为信念坚持如此,却实令人佩服!幸而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使命,维护 了国家尊严,保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