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届高三联合考试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届高三联合考试 历史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禹征三苗时, “乃会群后,誓于师” ,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 。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 ,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 。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A. 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 B. 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C. 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 D. 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2、 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 , “弟犯法不得宿卫” ,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说明A. 察举制有较大弊端 B汉代对官吏行为进行立法约束C. 汉书记载有失公正 D秦朝的连坐法在汉代得以延续3、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 年)二月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任)同(通)判。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 B使同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 D防止知州受到同判制约4、 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 ,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A. 是皇权执行机构 B其阁员位卑权重C. 有助于合理决策 D. 是中枢决议机构5、 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通过抽签,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一席,进入议事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对他们唯一的特殊要求就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用。这表明当时雅典A. 政治民主存在泛滥的危机 B. 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C. 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利 D. 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6、 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里,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也清晰地表达了奴隶制违背自然法的观点。材料表明罗马法中A. 追求人的政治平等 B. 理性精神逐渐丰富C. 女权得到有效伸张 D强调天赋人权原则7、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 “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 “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A. 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C. 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8、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稳定机制。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这主要是因为A. 共和派力量十分强大 B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C. 分权制衡机制的作用 D总统仅是形式上的元首9、 有学者认为,就俾斯麦的君主制信念而言, “他身上寄宿着一个中世纪的灵魂” , “俾斯麦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忽视甚至压制自由民主、专注于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权道路” 。他将人道主义贬低为无用的“废话” 。据此观点可推知A. 德意志君主制违背潮流 B德意志帝国潜伏了危机C. 俾斯麦是君主的代言人 D俾斯麦致力于复辟帝制10、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 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 世纪 70 年伐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 世纪 80 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 世纪90 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A. 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C.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1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 “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 。毛泽东认识到中日战争A. 有利于战后两国友好合作 B使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C. 将推动两国的社会大变革 D为筹建新中国创造了条件12、19 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A. 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B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C. 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蔓延13、1931 年 11 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据此可知,这些规定A. 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 B. 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C.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 D. 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14、1847 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虽然马克恩、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 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 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C. 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 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15、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A. 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 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 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 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典范16、德国著名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在评价十月革命时指出:“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 ”在卢森堡看来,十月革命A. 超越了时代要求 B. 完成了工人阶级愿望C. 具有启发意义 D. 违背了马克思主义17、1949 年 11 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 “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 。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A. 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 B. 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 D. 中央允许地方自治18、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巩固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建立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A. 民主法制建设尚不健全 B. 违法犯罪的现象在增多C. 经济建设任务提前完成 D.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9、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 、制造“”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A. 倾向于中共和解 B. 希望台湾回归中国C. 承认新中国地位 D. 坚持“一个中国”论20、20 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帝国主义之间互相争夺殖民地,他们假借跟我们的矛盾来掩盖他们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调整对外关系的政策。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当时中国A.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C.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主动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21、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 20 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到 1977 年到 1989 年到 1997 年政府间国际组织(个)213752非政府国际组织(个)716771163A. 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B. 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C.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 D. 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22、20 世纪 60 年代,肯尼迪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将大批美国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参与旨在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A. 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 B. 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C. 强化美国的经济地位 D. 破坏不结盟运动的成果23、1970 年 6 月 4 日,美国众议院第一次从其援外拨款法案中取消了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决定。紧接着,美国驻法大使向中国驻法大使馆传递美方的意图:华沙这个论坛太公开,也太拘谨,美方希望另外打开一条保密通讯的渠道。这反映出当时A. 美中苏鼎足的世界格局出现 B. 中美建交是美国的战略目标C. 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冷战影响 D. 美国急于瓦解社会主义阵营24、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材料反映出世界格局的发展是A. 体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B. 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C. 缺乏稳定的根基支撑 D. 调整了大国间的关系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共共 5252 分)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 分)材料一 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和隋炀帝“益肆淫刑” “生杀任情”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 ,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唐初即制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