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俄双边石油贸易分析王勃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五班 201024204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稳定的能源供应从何而来,本文主要论述中俄石油贸易的原因以及存在问题。一,中国的石油困局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全国82 个主要沉积盆地开展石油勘探,发现油田 500 多个,更缔造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据2009 年数据统计。我国石油探明可采量约67.91 亿吨,待探明储量约 144 亿吨,占世界总量的 1.4%,近中期正处于储量发现的稳步增长阶段。但是,我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局面并不乐观。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作为工业的血液,石油的消费需求急剧增长,2009年国内石油表现消费量为4.0837 亿吨,2010 年国内石油消费突破4.5 亿吨,达4.58 亿吨。面对国内石油的刚性需求,1993 年我国就已经石油进口量大于出口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石油进口量成直线上升。2001 年石油净进口 7416 万吨,2004年达 1.1062 亿吨,2009 年突破 2 亿吨大关, 2010年更是达到 2.55 亿吨,成为稳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号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5% 。国内石油产量虽然在2010 年突破 2 亿吨,但相比之下,由于政策导向以及东部石油产区减产, 西部产区开发缓于预期, 海洋石油产量低等原因, 面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能源缺口,国内油田显然力不从心,海外购油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原油进口结构为:中东56.2%,非洲 22.5%,欧亚地区 21.3%,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其次是非洲,两者之和高达79% 。这种进口结构风险很大。自古以来中东以及非洲就非太平之地,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 恐怖主义纷扰不断。石油时代来临之后, 更成为各大国争夺的实力范围。 20世纪美国“卡特主义”剑指波斯湾,而今,爆发在利比亚,埃及,也门等国的政治危机更加重了本区的紧张局势,石油开发面临极大的政治风险。同时我国石油进口的运输渠道单一, 从中东以及非洲进口的石油必须通过海运,提高了运输成本。从战略风险角度讲,海运通过波斯湾以及马六甲海峡,那里海盗猖獗,海运混乱。而马六甲海峡地处印度洋咽喉,宽仅2.4-3.6 公里,美国和印度重兵把守,一遇突发事件可以迅速封锁,极大地损害我国的能源安全。1综合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考虑,我们将渴望石油的目光投向了我们的邻邦-俄罗斯。二,中俄石油联姻中俄石油合作起于 1992年,实质性发展起于 1999年,进口量仅占当时总量的7% ,但近些年来逐年增长。在可行性分析上, 首先在资源上, 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沉积岩面积最广,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沉积岩面积达 1290万平方公里。 俄罗斯石油地质储量为 440亿吨,在主要开采国中占主要地位,未开采储量为 10370亿桶,占世界总量的 14.29%,未勘探蕴藏量为 1150亿桶,占世界的 12.25%。1999-2008 俄罗斯石油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产量29650 31625 33905 37025 41080 44435 45950 47490 49150 48811 21 2李昕 殷建平 中国石油进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石油大学2007 ,7面对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与我国严峻的能源现状,中俄双方石油贸易潜力巨大。在政治上,走上经济复兴道路的俄罗斯奉行能源强国战略。在国际油价飙升的背景之下, 俄罗斯经济得到带动, 并力图将对外能源出口作为强有力的外交政策,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 使其成为世界上的石油出口大国。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大规模出口西欧和美国, 但在地缘和国际政治上, 他们作为俄罗斯的宿敌, 摩擦不断,伴随与欧洲的经济政治纠纷,俄罗斯也在追求在石油出口的新途径,寻求新的政治拓展。 中俄的政治基础良好, 从1996年4月到2009年6月两国政府签署的官方文件有: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中俄联合声明 2009年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声明 ,在中俄两国关系的蜜月期里,两国在政治互信基础上的能源投资合作将巩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3在经济上,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 在一定时期内俄罗斯将保持石油的大规模出口以拉动经济, 并且俄罗斯有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油气的迫切需求,这种经济上的互补将带动中俄双方合作。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石油出口成为俄罗斯振兴经济挽救危局的重要手段。目前,中俄两国石油贸易合作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 2009年2月l7 日正式签订的“贷款换石油”协议。根据此协议,我国将向俄罗斯石油公司 (Rosneft) 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1) 分别提供150亿和100亿美元的贷款。作为交换。俄罗斯则在未来20年中向我国出口 3亿吨石油,并放行通往我国的石油运输管道。这一协议的顺利签署在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的进一步扩散在背景下作用不可小视。4随着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日益严重, 俄各大石油公司资金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没有及时的资金补充,已开建项目势必会受到影响, 最终会导致作为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油气产量下降,这对于目前政治、 经济局势不稳定的俄罗斯来说更是 “雪上加霜”。除了帮助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保持资本支出的情况下进行再融资以外,俄方签署这一协议的另一个目的是以石油为诱饵加强与我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期获得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上的支持有利于增加俄罗斯在与美、 欧博弈中的筹码。 而我国则通过这一协议, 实现了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意图,既获得了长期稳定的3孙攀 中俄石油合作的战略意义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4陶海东 新型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机制探讨南阳师范学院2009,6 石油供应,又可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进口的依赖。三,中俄石油贸易的战略意义和问题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量为2003年525万吨,2004年1078万吨, 2005年1278万吨, 2006年1597万吨(年总进口量的11%) 。石油进口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现在从俄石油进口比例还无法彻底取代中东与非洲,但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的俄罗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给予相对可靠的石油供应。原来的中俄石油贸易运输极大地依赖铁路,但铁路运力早已饱和,石油进口开始大规模使用管道运输,虽然初期成本较大,但管道运输的周期长,距离短,可靠性强。石油运输管道由俄罗斯东部和中部开端, 经过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亚腹地到达远东地区,大大降低了海运石油的安全风险和运输成本,促进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但问题也存在, 尽管近年来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量大幅增加,但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由于石油产量巨大,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只占5 左右,所以,是否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只是俄罗斯政治经济战略取向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同时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色彩浓厚, 自苏联解体后民族优越感的消失招致民族主义势力的抬头。中国改革开放 30年经济飞速发展,但俄罗斯经济复苏势头缓慢,“中国威胁论” 沉渣泛起。 而俄罗斯一直以来将能源变作手中的政治魔杖,企图利用各国对能源的需求增加之际,挑起他国矛盾,坐收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安纳(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 石油管道与安大 (安加尔斯克至大庆) 石油管道的修建就曾让中日大为恼火。 因此俄罗斯的对华能源政策能否继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俄两国政府高层能否着眼长远利益,共谋经济蓝图。同时,现在我国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依赖“贷款换石油”政策,其中的“利率”和“价格”成为两大症结。中俄石油贸易价格成为谈判重点,最终实行“浮动价格”即跟随国际市场价格变动而变动。当国际原油价格维持高位时,俄罗斯可以用少量石油出口还贷,扩大出口,利于其收益。但当国际油价走低时,大量的低价油出口也将损害其利益。但贷款的利率是固定的, 一旦油价维持高位, 远远大于利率的承受限度 (即大于还本付息额) 我国的损失不言而喻。 找到一条权衡两国国家利益,互利互惠的能源贸易机制才是长远之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