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玉门市油城学校2010-2011 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教案第 10 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主备人:蔺渊使用人:蔺渊审核人:审核时间: 【课程标准 】 (明确标准,有的放矢)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 知识与能力: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 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分析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收集有关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杨家将、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有关史实, 提高收集整理资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叙述和演绎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归纳和表述历史知 识的方法,增强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讲述有关历 史故事,编演历史情景剧,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 分析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的和战关系以及汉化的过程,认识民族大融合的 历史必然。通过重要史料的学习,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 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通过对契丹族、党项族的发展和变迁及其与汉族的密切交往,认识少数民族对奠定祖国 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学习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探索不同文明之间冲撞与交融的历史规律,认识到 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习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处理办法 自主学习:收集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讲述和演绎历史。 直观感知:收集图片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应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图片、影音资料教 学。 分析探究: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列表归纳:制作表格,归纳重要史实。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 史必然。 处理办法 资料增补:收集补充相关图片和文献资料,通过课件展示,增强直观性,降低理解 难度。 启发引导:设置探究性问题,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制作知识结构示意图,综合梳理史实,总结概括评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本课主要学习唐朝灭亡前后汉族政权的更迭、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 北宋与辽、 西夏政权之间的和战以及辽、西夏政权推行汉法、各民族交融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 立、战事频繁,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是体现民族融合主旋律的重要历史时 期。2. 本课有关民族风情、政权更迭、重要战事以及文化交融等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 的知识,但学生对有关战争的性质及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缺乏理性的历史认识,需要给 予正确的引导。3. 本课教学可以摆脱教材限制,以崛起和分立、战争与和平、交融与发展为三个主 题分别讲述北宋、辽和西夏政权的建立、战和关系以及辽夏汉化、民族融合的历史。 1.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历史课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 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并通过资料整理掌握重要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2 2. 学生对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杨家将、寇准等故事和人物有所了解,是本课教 学的兴趣和感知基础,但要注意正确识别世俗故事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区别。3. 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学生的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对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和战 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暴力冲撞和和平交流的认识相对肤浅,需要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判断。 教法选择 情境体验 图片展示 问题探究 启发引导 分组合作 归纳总结 课件辅助 学法指导 自主收集 合作探究 故事讲述 编演剧本 分组讨论 列表归纳 比较反思 教师准备1.课前指导:将学生分成历史故事组、民族风情组和民族关系组,分配课前准备任务: 收集史料: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杨家将、澶渊之战、寇准等故事和人物资料;契丹、 党项民族社会状况和历史变迁的资料;北宋与辽、西夏战和关系的资料。 作好讲述有关故事或编演历史情景剧的准备。 表述历史:讲述和编演历史。 质疑探究:战争性质和议和作用;民族融合与变迁。2. 关注小组课前准备情况,提出修改意见。3. 制作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 分组合作,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历史故事组:收集整理有关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杨家将、澶渊之战、寇准等故事和 人物史实资料;作好讲述有关故事或编演历史情景剧的准备。 民族风情组:收集有关契丹、党项民族社会状况和历史变迁的史实资料;做好讲述历史 的准备。 民族关系组:收集有关北宋与辽、西夏战和关系等史实资料,并作好对战争性质和议和 作用进行评价的讨论准备。 【导入新课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汉族、契丹族、党项族生活图片各一张, 设问“三幅图片分别展现的是哪一民族的风情?” 【预习自测】 (请认真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崛起与分立 【共同探究】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教师活动史事链接:概述唐朝灭 亡和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3 以图述史:展示图片, 组 织 学 生 表 演 历 史 情 景 剧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史实明确:北宋的建立教师活动传说钩史:讲述有关契 丹兴起的传说风俗叙史:展示图片, 组织学生讲述契丹族的生活 状况人物学习:讲述耶律阿 保机的历史贡献史实明确:契丹政权的 建立历史故事组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澶渊之战:寇准直谏 真宗亲征辽军受挫宋辽议和分组讨论一:北宋 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 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 不同?分组讨论二:北宋 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 双方带来什么影响?分组讨论三:北宋与 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 原因是什么?分 组 讨 论 交 流,推举代表发言, 民 族关系组总结评论分组讨论四:怎样评 价 北宋 与 辽、 夏之间的 议 和?总结评价分组探究活 动,强调对战争性质和议和 积极作用的认识归纳意见,总 结提高, 提高历史评价 的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 史料分析:讲述辽、 西夏推行汉法的原因阅读课文,听 教师讲述,了解史实背 景情况介绍:组织学生 概述辽夏推行汉法、发展生 产、巩固统治的措施民族关系组学 生概述辽夏推行汉法、 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的 措施图文并述:展示图片, 讲述辽、西夏与汉族文化融 合的发展情况参图听讲,增 强感受, 体验中华民族 的多元文化整合知识,构建结构 示意图,归纳总结参图听讲,巩 固新知,深化认识超时空圆桌: 宋辽夏 的建立者超越时间隧道,对 后人的告戒积极思考,讨 论交流,提高思想认 识,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寻踪辽夏:查询资料, 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随辽夏 政权兴衰的变迁情况民族关系组学 生简介, 课后查询资料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 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争灾难; 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经济文化交流; 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 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3.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人民反对战争;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4.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5 说一说:辽、西夏与北宋议和之后,是如何效仿汉制,巩固统治,促进社会发展的。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拔(党项)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 领土,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 法令, 皆与中国等。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 超时空圆桌 历史不能重演,却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反思和借鉴。假设北宋、辽、西夏的建立者超 越时间隧道,出现在当今的某次国际圆桌会议上,他们相互之间会说些什么?又会对现场与会的 各国首脑们说些什么呢? 寻踪辽夏: 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 没有契丹族、党项族, 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 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 唐诗主要通过三个部分来学习, 先是竞赛竞猜活动, 然后对为什么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的讨 论,再重点欣赏李白杜甫的诗歌,体会他们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千古吟咏的唐诗 环节一:热身赛 1. 竞赛竞猜活动。 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唐诗拉力赛,必须背出题目、 作者、内容,循环进行, 以坚持到最后的为胜。 2. 画中有诗竞猜,以个人为单位竞猜。通过刚才的活动,可以看得出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唐 诗,但是事实上我们所了解的仅是冰山上的一角,仅全唐诗中留下姓名的诗人就有二千三百多 人和诗作近五万首。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说: 我认为一切好诗都被唐人做完了。那么是什么原因 使得唐诗如此繁荣呢? 环节二:想一想 唐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科举考试重进士科, 进士科考诗赋;开放的文化政策;社会风气流 行以诗歌会友。)唐朝诗歌繁荣,人才辈出,其中最有名的是李白和杜甫。 环节三:走近李白杜甫 欣赏李白杜甫诗歌中名句,体会李杜诗歌的特点。(李白诗歌特点:雄奇飘逸,想像丰富,激 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诗歌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 主义精神。) 思考:为什么杜甫的诗歌风格特点与李白的有如此大差异?(身世不同,经历不同) 在强盛的唐朝,不仅出现了空前繁荣的诗歌,还有歌有舞。 二、“观者如山”的乐舞 本目内容先简单介绍舞蹈知识,然后欣赏视频唐朝乐舞,最后进行“模仿秀”。 环节一:图片展示,简要概括舞蹈历史 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 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而到唐朝,传统舞蹈艺术达到了高峰。 环节二:欣赏教师下载的视频唐朝乐舞 注意教材中介绍了哪几段乐舞,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乐舞?(霓裳羽衣舞“胡旋 舞”;还有剑器舞、秦王破阵乐) 讲到霓裳羽衣舞时,可提问: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你认为当时谁跳的最好?(杨贵妃) 环节三:模仿秀 展示图片,模拟动作。 三、敦煌艺术 本目通过三个环节来学习,首先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敦煌艺术,总体了解莫高窟的艺术, 然后了解近代珍宝被劫的历史,对流失在国外的文物是否收回进行讨论。最后关注今天的敦煌, 提 出合理化的建议。 环节一:有话要说 观看敦煌艺术6 思考:面对莫高窟丰富的艺术宝藏,你有何的感想? 环节二:流失的文物:观看视频 1. 视频中提到哪些国家参与掠夺中国的文物? 2. 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物约5 万余件,只有不到1 万件留在国内。现在大 部分都收藏在外国的博物馆中。你认为中国政府是否应向这些国家索回敦煌文物?为什么? (言之有理即可。敦煌文物是一个整体,我们期待着流失的敦煌文物能够早日“回家”!) 环节三:我献一计: 小组讨论 敦煌莫高窟保存的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为壁画中的“癌症” 酥碱 病。自从石窟壁画公开展出后, 由于壁画长时间的受到空气粉尘和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腐蚀以及一些游客有意无意间的人为破坏,加速壁画颜料变色和壁画起壳、起酥。莫高窟的壁画正 处于濒临灭绝的险境。 摘自文汇报 除壁画外,敦煌莫高窟的其他文物损坏也较严重。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来保护它吗? 【归纳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