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始始计计篇篇 第第一一原原文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 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 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 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 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 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译文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 不认真地考察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 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 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时, 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 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 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 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 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 负的情形,即 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 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 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将领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 就留下来(任用);若是不 从,打仗就会失败,我将会 (让他)离开这里。 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 就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 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 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 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 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 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 明。 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 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 会失败。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 楚了。 作作战战篇篇 第第二二原原文文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 矣。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 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 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 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 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 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4.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5.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 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6.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译文文孙子说:按一般的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军队十万, 越地千里运送粮草,那么前后方的军需,宾客使节的招待费,胶漆器材的补 充,车辆盔甲的供给等,每天都要耗资巨万。只有作好了准备,十万大军才 能出动。 用此军队作战,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挫折锐气,攻城 就会耗尽人力,久驻在外,会使国家财政发生困难。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 伤,战斗力下降,财力不足,那么诸侯国就会乘机举兵进攻,尽管有足智多 谋的人,也难以收拾这种局面。所以在用兵上,虽笨拙的指挥官也要速战速 决,没有见过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象。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 有利的事情,自古至今,都未曾听说过。因此说,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害处的 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征调,粮饷不再三转运,武器装备在国 内准备充足,粮草补给在敌国解决,这样,军队的军粮就能满足了。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长途转运军需,百姓就会 贫困。临近驻军的地方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国家的财政枯竭。国 家因财政枯竭就会加重赋役,军力衰弱、财政枯竭。国内百姓穷困潦倒,每 家资财耗去了十分之七。政府的经费,亦因车辆的损耗、战马的疲惫,盔甲、 箭弩、戟盾、矛橹的制作补充及丘牛大车的征用,而损失了十分之六。 所以,高明的指挥员务求在敌国内解决粮草供应问题。就地取食敌国一 钟的粮食,等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钟;夺取当地敌人饲草一石,相当于自 己从本国运出二十石。 要使战士勇于杀敌,就要激励军队的士气;要使军队夺取敌人的军需物 资,就必须用财物奖励。因此在车战时,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奖赏最先 夺得战车的士卒,换上我军的旗帜,将其混合编入自己的车阵之中;对于敌 人的俘虏,要给予优待、抚慰和使用他们。这样就会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日益 强大。 所以,用兵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旷日持久。 深知用兵之法的将领,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 谋谋攻攻篇篇 第第三三原原文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 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 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 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 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 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 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 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 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 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 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 己,每战必贻。 译译文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 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 “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 “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 “卒” 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 “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 “伍”投 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 “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 兵策略,只有不战而使敌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 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 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制造攻城的 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 山又要三个月。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 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 是靠硬攻,消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 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 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 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弱少就要撤退远地。所以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 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虏。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佐疏漏,未尽其职, 国家必然衰弱。 国君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知道军队在什么条件下可战而使 其出击,不了解军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这就束缚了军队的手脚。 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手三军的政事,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不了解军 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军队既迷惑又疑 虑,诸侯国军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 胜利。 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能取胜;懂得 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 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才 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这五条,是 预知胜利的道理。 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 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 军军形形篇篇第第四四原原文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 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 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 九地之下,善攻者 ,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 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 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 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 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 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 人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译文文孙子说: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 后捕捉战机战胜敌人。做到不可战胜,就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敌人出现空 隙,就乘机击破它。因而,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 不一定使敌人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若要不被敌人战胜,就先要作好防守工作;能战胜敌人,就要进攻。采 取防守,是因为条件不充分;进攻敌人,是因为时机成熟。所以善于防御的 人,隐蔽自己的军队如同深藏在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 攻敌措手不及。这样,既保全了自己,又能获得全面的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打败敌人而普天 下都说好,也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好像举起秋毫不算力大,看见太 阳、月亮不算眼明,听见雷霆不算耳聪一样。古代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战胜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没有卓越的智慧,也没 有勇武的名声。他们进行战争的胜利不会有差错,之所以不会出现差错,是 因为他们作战的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是战胜了在气势上已失败的敌人。 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进攻敌人的机会。因此, 胜利之师是先具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