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新课程改革后,普遍感到:教师难教了,学生难学了。新课改后,课堂 教学到底应该如何组织呢?所谓课堂教学组织,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安排、组合或者 联结。课堂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可以作如下划分:一是人的因素。这里有教师甲、教师乙(教师之间有差异)和学生甲、 学生乙(学生之间有差异),课堂教学组织在人的因素中有三对关系:师- 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如何安排、组合或联结,才能高效地实 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 二是物的因素。这里有三个方面:教室内(教室空间结构、黑板和多媒 体、课桌椅、教材教辅、课程标准等)、教室外校园内(校园整体规划、绿 化园区、操场音乐室等体艺教学设施、实验室及多功能教室、走廊及楼梯、 各种墙壁、师生宿舍、食堂设施等)、校园外社区内(周边自然环境、人文 环境等),如何安排、组合或联结,才能发挥其整体效能,促进教育教学质 量的提高呢? 三是人与物因素的不同联结方式。这里可以分为和谐联结和不和谐联结 ,如秧田式的课桌櫈结构与课堂讨论生生互动就存在不和谐的联结等。在生 源普遍比较足(不少班级学额超过 60 人)、教育教学资源配备普遍不足( 有的学校连彩色粉笔供应都难以为继)、教育教学管理和师生的观念、方法 普遍不太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情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如何组织呢?课堂 教学资源配置问题,首先,我们的课堂有哪些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发生关 系的?这些资源哪些是稳定的,哪些是不稳定的,教学资源开发的价值有多 大?课堂教学资源最根本的是人的资源,师师互动、互助、互教是师本资源 ,学生互动、互助、互教是学本资源,师生之间的互动、互助、互教也是重 要的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经验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所谓静态,这些资源是可以测量的、可以理 解的;所谓动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过程的推演,这些资源都在发生着 变化,有些变化不太大,有相对稳定性,有些变化却非常大,具有不稳定性 。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带来巨大的困难。它们联结的方式多种多样,什 么才是最适合校情、师情、学情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究。课堂教学资源中的物的资源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起 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构建教学环境的过程中。不少老师也许会发现: 处于通道口的班级,外面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教室内学生们的视线,若窗户 上不安装一些东西,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就显得非常困难。所以,对于处于 通道口的班级而言,窗户上安装的东西就构成了一种教学资源,而且不可缺 少。看一看我们学生的课桌,特别是毕业班,仿佛是书的海洋,教师站在讲 台上,只能看到有的学生几根头发在书皮上忽隐忽现;有的时候学生的桌櫈 经常发出不和谐的音符,使得课堂教学顿时间变得混乱不堪。课堂教学物的 资源也应纳入我们课堂教学组织策略和方法研究的视野。按照新课程要求, 我把课堂教学分解为八个环节:情境创设、问题激疑、引入课题、自主探究 、协作学习、能力训练、迁移深化、归纳总结。这些环节如何组织?在某一环节中,老师的活动方式、活动范围应该是怎样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 活动方式、活动范围应该是怎样的?在这一环节中,教材、教辅、课堂标准 、课桌櫈、黑板、教室内的过道应当发挥什么功能,如何组织安排才更有利 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环节,怎样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创设怎样的外部条件,在具 体操作上,教师应当实施哪些教学行为?这些行为可不可以编成流程?若可 以,这一流程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面临着以上与自 主学习同样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可以采取文本形式和非文本形式, 非文本形式可以是真实事物或实物模型、电脑模拟和角色扮演等三种形式, 情境创设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一、真实性原则。情境源于现实生活,要尽 可能地真实,反映学生生活的原貌;二、集约性原则。所选情境应围绕教学 目标,涵盖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密度要大;三、科学性原则。所选情境应当 遵循事物发展和学生心智发展一般规律,不能想当然。在目前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上,有三大误区:一、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唤醒学生经验、激 发学生兴趣,过分成人化、理想化;二、过于冗长,占据许多课堂教学时间 ,挤压课堂教学的推演和展开时间;三、要么过于花架子,过分强调对学生 的感官刺激;要么过于死板,只有静态没有动态等。问题激疑环节可以说是 课堂教学组织的最重要环节,本人觉得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主题性原则。一节课应当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教学,试图解决什么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什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当有一个明确的设计, 主题不清,目标不明,是问题设计的大忌; 二、挑战性原则。设计的问题应当切合学生实际,不宜过简单或过复杂 ,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解决,失去问题设计的意义;过于复杂, 学生经过艰苦努力仍无济于事,会造成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缺失。简单地说就 是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三、启发性原则。又叫支架性原则,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对问题的解读和 思考,需要教师为学生“搭脚手架”,即必要的知识、技能、情感准备,以 便促进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展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