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新问题及对策【摘 要】 孩子得到爱的满足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但是外出打工的家长,一般一年回 家一次,最多两三次。在家时,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给孩子,甚至把变味的爱也撒向孩子。 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他们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溺爱放 纵。有些外出务工者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慢慢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教育 孩子“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孩子的厌 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当家长外出打工、孩子在校时,学校的严格教育与家长溺 爱发生强烈的碰撞,以致教师教育难。【关键词】留守儿童 新问题 四难 方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吃苦 耐劳的农民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遍及全国各地, 任劳任怨做着最苦、最累、最危险,收入却最低的工作。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然而 最让他们揪心的是离家打工后留在农村的子女教育发展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 在身边,只能交于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管教。一个新的特殊弱势群体就这样诞生了 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 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14 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 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教育工作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和关注较少。一、留守儿童在受教育中存在的主要新问题(一) 、人格发展不健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心理的健康起着重要功能。父母长期在外, 很少回家,与孩子的沟通联系较少,对孩子的成长缺少关注与指导,孩子得不到父爱、母 爱,容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 月才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打工夫妇一年才回家一次,由于家庭教育的忽然断裂或 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平安感、人际交往能 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新问题。 (二) 、学习成绩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因为在学习上没有家长监督、指导,子啊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 ,看到没上过什么学 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 。甚至有一 些学生家长也认为读完大学还得外出打工,孩子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以上情况导致了 孩子自由放荡,整天无所事是,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三)、思想品行新问题较多。 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在家庭结构与少年儿童犯罪的相互关系中,不健全的家庭结 构预示着父母角色的缺失,家庭教养功能的减弱,潜伏着少年儿童走向犯罪的危机。父母 亲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管制就比较少,尤其的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 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致 使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功利化和世俗化。又由于监护人的非凡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不出大事,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 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赌博、打架斗殴、迷恋“网吧”等。 (四)、安全隐患较多。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孩子本身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和家庭之间存 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 ,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 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父母不在身边,作为监护人的 爷爷奶奶或其他人又无法像父母一样做到尽心呵护,再加上监护人本身就缺乏安全教育的 意识和能力。以致于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 伤害和人身伤害。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极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公安 部的一项统计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各类犯罪分子侵害的高危人群,其中男孩容易 被人贩子拐卖,女孩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二是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一些留 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管理,长期和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上 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不良恶习,久而久之,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存在“四难”(一)家长难农村家长大多数背井离乡到外地务工,并不是他们心甘情愿之举。在保障家庭经济收 入和抓好子女教育两方面,不得以,他们最终选择了保障家庭经济收入,忽略了有深远意 义的子女教育。有 75%的民工反映,他们外出务工很多时候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常 挂念着自己的子女。(二)委托监护人难农村留守子女的委托监护人往往是隔代长辈,或亲戚朋友。大部分留守子女觉得他们 没权力过分管理自己,委托监护人即使尽职尽责地管理他们,他们也不服;大部分委托监护 人也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过分管他们,怕因为自己的严格管理产生一些恶果,不好向家长交 代。于是委托监护人在让留守子女吃饱穿暖的基础上既不愿意管他们,又没有精力管他们。 这样就导致了留守子女的思想道德滑坡,学业成绩下降。到实在没法管时,一个电话催促 家长回来就算完成任务。(三)留守子女难别的孩子能经常和父母交心谈心,父母观察到孩子有什么不正常的举动时,也常常会 找孩子、找老师及时了解情况,倾听孩子的诉说,安抚孩子的心灵,帮助他纠正种种思想 错误,使孩子的思想品质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而留守子女则不同,当他们成功时往 往得不到家长欣赏,失败时得不到家长鼓励,进步时得不到家长表扬,忧郁时得不到家长 抚慰,悲愤时得不到宣泄,彷徨时得不到家长指引,孤寂时得不到家长关爱,心理和性格 朝着非健康和非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的孩子。(四)学校教育难孩子得到爱的满足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但是外出打工的家长,一般一年回家一次, 最多两三次。在家时,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给孩子,甚至把变味的爱也撒向孩子。孩子要 钱给钱,要物买物,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他们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溺爱放纵。有 些外出务工者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慢慢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教育孩子“上 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孩子的厌学情绪和 “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当家长外出打工、孩子在校时,学校的严格教育与家长溺爱发生强 烈的碰撞,以致教师教育难。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新问题的方法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 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新问题的根本所在。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要打 破城乡二元化体制,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设施的办学条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农民工流入地的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快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学就读的新问题。政 府应继续做好城市接收农村儿童的入学的工作,在实际中解决好城市入学门槛高、经济条 件限制、住房、城市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强农村普通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尽量 实行学生寄宿制。政府还要制定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在父母打工的城市接受九年制 义务教育的权利,免除不合理收费,使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和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三)、构建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建 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因人而异落实教育保护方案。 学校方面:开展法制平安讲座,促进“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开展。适当开设心 理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喜好小组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老 师要加大家访力度,随时洞察学生心理,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 以更多关心。针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在情感发展上缺少支持的目前状况,教师要及 时进行角色置换,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关注和疏导他们学习、生活、情感、心理 等新问题的临时父母;抓住节假期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使学校、家庭 产生合力效应。 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父母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在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将自己在外 打工的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学校,并主动地和学校加强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 展的状况;要加强和子女的交流和沟通,最好每周联系一次,还要经常和临时监护人保持 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多回家和孩子团聚,做到 挣钱和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 社会方面: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各 媒体、单位、组织、个人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儿童成长做出努力,建立 “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 ,适当开展少年儿童活动,弥补儿童离开父母后的空虚感。有 关部门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加大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共同 营造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四)、发展是硬道理。留守儿童不仅仅是教育新问题和生活新问题,更是经济体制新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新问题,就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经济,所有的新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四、 结语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进行中,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一现象还将在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 期内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睦稳定, 从长远来看,更关系到农村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关注留 守儿童的教育,消除留守儿童的教育新问题,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目前,应立足于城 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在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下,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 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平教育体制,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