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在介绍糖尿病的动物模型之前,首先简要说明一下糖尿病的分型1。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并非单一病因所引起的单一疾病。糖尿病分为: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和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型糖尿病即胰岛 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年发病型糖尿病,本型病因及发病是由于胰岛 细胞受到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破坏。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包括, 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敏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有时并发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症。下面我将按照糖尿病的分型,介绍相应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一、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一)手术方法(胰腺切除法2)是最早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1890 年,Mehring 和 Minkowski 报道,在切除狗胰腺后,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严重的糖尿现象。一般选用较大的实验动物,如狗和家兔等,其次用大鼠。全部切除胰腺,可制成无胰性糖尿病动物模型,需补充外源性胰酶。全部切除胰腺,除可引起高血糖外,并可致酮症酸中毒和死亡,故一般主张切除 75%90%的胰。(二)化学药物特异性破坏胰岛 细胞1.四氧嘧啶(alloxan) 四氧嘧啶产生超氧自由基而破坏 细胞,导致胰岛素合成减少,胰岛素缺乏。其作用可能与干扰锌的代谢有关。豚鼠具有抗药性。四氧嘧啶引起的血糖反应分三个时相,开始血糖升高,持续约 2,继而因 细胞残存的胰岛素释放引起低血糖约6,12后开始持久的高血糖。小鼠 给药剂量因给药途径不同而异(均需临用前配) 200mg/kg(ip) ,85-100 mg/ kg(iv)。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很多。王柳萍等3 观察四氧嘧啶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小鼠体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死亡率、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剂量的增加,小鼠死亡率增高;小鼠体重增加,死亡率亦增高;静脉注射成模率比腹腔注射高;同等剂量分次给药,死亡率、转阴率均降低,认为四氧嘧啶以同等剂量分次给药小鼠糖尿病成模率高。黄敏等4 通过四氧嘧啶()建立速发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不同禁食时间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血清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小鼠造模的最佳时间为禁食 12、18后造模,禁食 18糖尿病小鼠模型组为最好。但陈建国等5观察各种因素对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模型最佳条件为: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剂量为 200mg/Kg,给药前小鼠禁食 16,选雌性小鼠更佳,选造模后第 3 天血糖值在 1530mol/l 小鼠为造模成功小鼠为宜。大鼠 Alloxan 糖尿病大鼠是研究糖尿病治疗药物疗效的常用动物模型。但是,Alloxan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成分、给药次数、给药剂量、动物体重、个体差异等,如不能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就会造成动物死亡率、转阴率高,以致模型的成功率降低,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何学令等6观察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所需的最低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对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静脉给药优于腹腔给药;用四氧嘧啶以静脉给药方法成功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未禁食情况下需剂量40mg/kg。艾静等7 探讨四氧嘧啶致 Wistar 大鼠高血糖模型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表明,实验选取雄性 Wistar 大鼠,体重 190240,在日照时间 10以上且阳光充足的条件下饲养;给药方式采取两步给药法,剂量为 120 mg/kg 第 1 天,100 mg/kg 第 2 天,其成模率最高。小型猪 小型猪在解剖、生理学上与人较其它动物更为相似。因此,本动物模型与其它同类动物模型相比有独特的优点。刘军须等8 将 5%四氧嘧啶(alloxan)按 200 mg/kg 体重经前腔静脉注射入小型猪体内,受试猪注射四氧嘧啶后,出现高血糖,糖耐量减低,糖尿,低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损伤,提示小型猪经前腔静脉注射四氧嘧啶(200 mg/kg 体重)可以建立型糖尿病模型。家兔 王开富等9 用四氧嘧啶 3 种剂量(100,130.160 mg/kg)于雌雄各半家兔中制作糖尿病模型,连续 15d 测定有关指标(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观察动物死亡情况,结果发现,雌性家兔较雄性家兔耐受性强,死亡较少,故以四氧嘧啶 130 mg/kg 于雌性家兔制作糖尿病模型最为适宜。2.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链脲佐菌素能够选择性损伤胰岛 细胞,引起实验性糖尿病。给猴、狗、大鼠和小鼠等注射链脲佐菌素后,血糖水平的改变也可分为三个时相:早期高血糖相,持续约 12 小时,乃此药抑制胰岛释放所致;低血糖相,持续约610 小时,可能是由于胰岛 细胞破坏,大量胰岛素释放,是血糖显著降低;24 小时后出现稳定的高血糖相即糖尿病阶段,此时大部分胰岛 细胞已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与四氧嘧啶糖尿病不同,链脲佐菌素引起的糖尿病高血糖反应及酮症均较缓和。小鼠2 小鼠对此药敏感性较差,需静脉注射 175200mg/kg 方可引起糖尿病。大鼠 于德民等10采用腹腔内 1 次注射 60mg/kg 体重 STZ 方法,建立了速发型链脲佐菌素 Wistar 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每周 1 次连续 3 周腹腔内注射 CFA (福氏完全佐剂)0. 5m1 和 STZ (25mg/kg)方法,建立了迟发型 Wistar 大鼠糖尿病模型。迟发型Wistar 大鼠糖尿病模型建立的可能的机理为:注射 CFA 后激活大鼠体内淋巴细胞,注射小剂量 STZ 后诱导胰岛 细胞发生轻度改变,在此基础上,来自脾细胞的被激活的具有细胞毒作用的 T 淋巴细胞将上述轻度变性的胰岛 细胞当作靶细胞进行攻击,从而导致自身免疫过程的发生,使胰岛 细胞损害加重。经过 3 周注射 CFA 和 STZ,上述自身免疫作用不断被强化,使胰岛 细胞损伤由量变到质变,最终诱发大鼠糖尿病的发生。豚鼠 杨丽萍等11为建立豚鼠的 I 型糖尿病,给豚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枸橼酸缓冲液 200mg/kg,24h 后每天定时皮下注射 2U 长效胰岛素,维持一定水平的血清胰岛素,6 周后眼眶后静脉丛穿刺法采血 5ml/只,测定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含量。结果表明,豚鼠血糖明显提高,血清胰岛素明显减少,认为该模型对研究 I 型糖尿病及其它相关疾病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树据 冼苏等12 探讨链脲佐菌素(STZ)树据糖尿病(DM)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空腹血糖(FBG)标准和最佳药物剂量,结果发现 STZ 能诱导树据 DM 模型,树据 DM 模型标准为 FBG11.1mmol/L,最佳 STZ 剂量为 150mg/kg。(三)手术及药物联合制作糖尿病模型通过手术切除实验动物较易切除的胰腺钩突及体尾部,然后局部或全身应用胰腺 细胞毒性药物,以破坏残留胰腺的 细胞,使其丧失功能,造成实验动物体内胰岛素缺乏,从而诱发实验动物出现糖尿病的临床症象。克服了全胰切除所致的严重创伤和胰腺外分泌障碍的缺点,也避免了大剂量应用胰腺 细胞毒性剂给其他组织器官带来的严重损伤。(四)病毒诱导方法13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多感染儿童,主要经肠道传播,引发胰腺炎,导致淋巴细胞浸润, 细胞坏死,可使新生的小白鼠、田鼠等致病,对成年鼠不致病。选用 DBA2 雌性小鼠,皮下接种脑炎、心肌炎病毒型变异株,47后出现明显的高血糖,伴有血中及胰腺中胰岛素含量降低。其高血糖为特发性,伴有明显低胰岛素血症。在某些小鼠中可自然缓解,但糖耐量异常及高血糖在恢复期中仍将存在。(五)自发性型糖尿病动物模型13 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diabetes animal model)是动物自然发生的疾病,与人类某种疾病有相似之处,或通过遗传育种培养而保留下来的疾病动物。1.NOD 小鼠(nonobese diabetes mouse) 是 JCL -ICR 品系小鼠衍生的 CTS(白内障易感亚系)糖尿病小鼠近亲杂交而来,其发病多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消瘦,血糖显著升高,不用胰岛素治疗,动物存活不了一个月,通常死于酮血症。NOD 小鼠是自发性自身免疫 I 型糖尿病的一个很好的模型,是由 T -细胞(包括 CD4 和 CD8 细胞)介导的,其发展受控于一系列 T 细胞的调节。 细胞损伤继发于自身免疫过程,引起低胰岛素血症。免疫调节剂,可溶性白介秦 1 受体,可溶性 TNF 受体 p55,高果糖饮食等可预防 NOD 小鼠糖尿病发作。NOD 小鼠的糖尿病发病率与性别有关,雌性鼠发病率显著高于雄性鼠且发病早。2.BB 糖尿病大鼠 是从 Wistar 大鼠中筛选出来的一种自发性,遗传性 C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其发病和自身免疫性毁坏胰腺 细胞引发胰腺炎及胰岛素缺乏有关。大鼠糖尿病发作是突然的,大约在 60120 日龄时发病,数天后,糖尿病动物出现严重的高血糖,低胰岛素和酮血症。免疫抑制剂,将新生鼠胸腺切除等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说明自身免疫参与发病。由于BB 鼠能模拟人类型糖尿病的自然发病、病程发展和转归,且没有外来因素的参与和干扰,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型糖尿病动物模型。3.LEW.1NR1/ztm-iddm 大鼠 是 Lewis 大鼠 MHC 单倍型自发突变株,自发性自身免疫型糖尿病动物模型。58左右发病,发病率为 20%,性别不影响发病率。特点是高血糖、糖尿、酮尿和多尿。胰岛被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细胞)浸润。发生胰腺炎的部位 细胞迅速调亡。(六)转基因型糖尿病模型动物14研究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借助于实验手段来控制实验动物的特定基因组分及其表达等,而使动物表现特有的遗传性状,此称之为转基因技术,运用此技术干预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已运用基因转移技术证实动物发生型糖尿病与 MHC 基因异常、病毒感染、T 细胞介导胰岛 细胞损伤等有关。关于型糖尿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已有报道。二、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一)化学药物损伤所致型糖尿病模型1.一次性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造模 STZ 对一定种属胰岛 细胞选择性的破坏,可使许多动物产生糖尿病。由于其对组织毒性较小,动物存活率高,所以是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一种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有报道:给予小鼠 STZ65mg/kg 体重,可致空腹血糖明显上升,不同剂量和不同时期给予STZ 可造成不同严重程度的型糖尿病。2.多次小剂量 STZ 注射造模 多次小剂量注射 STZ 制得的模型与 T 淋巴细胞介导的 细胞不断破坏有关。由于糖尿病除表现胰岛 细胞分泌缺陷及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抵抗外,糖代谢紊乱及伴发的脂肪代谢紊乱也是其重要特征。尤其是型糖尿病,高糖血症和高脂血症为其主要表现。金黄地鼠 乔凤霞等15 给金黄地鼠连续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3 天,剂量为40mg/kg,于注射后 1、2、3、4、8 周测动物血糖、血脂,并用降血糖药二甲双胍和调节血脂药普罗布考验证了该模型的反应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的金黄地鼠可作为同时评价药物降血糖作用和调节血脂作用的动物模型。大鼠16 用 STZ 处理的新生大鼠成年后将呈典型的型糖尿病表现。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在新生期予以 STZ 处理,成年可获得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模型。(二)STZ 加膳食诱导的模型 型糖尿病的基本病变是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岛素抵抗。给予实验动物少量 STZ,破坏一部分胰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