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精巧的语文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用精巧的语文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摘要摘要】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检查、反馈学习效果的重要过程。传统的作业设计存在着各种弊端,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机械重复,问题答案追求绝对性,作业要求统一性,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禁锢在“标准“形式的学习氛围中。新课改理念指出: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学习能力。本文围绕设计趣味型作业、层次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生活化作业来探讨布置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关键词关键词】小学小学 语文语文 作业作业 布置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载体。传统的作业形式、机械重复的作业内容,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被禁锢在“标准格式”的思维空间里。新课改指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合理布置作业,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那么,如何用精巧的语文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呢?1、设计趣味型作业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新课改指出: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推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只有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才积极参与,反之则消极对待。以往教师习惯把课本课后习题生搬硬套布置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疲于应付。因此,教师应重视设计趣味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趣味型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演一演、唱一唱、画一画、编一编等形式设计趣味性作业。例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文后,为了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我给学生布置趣味型作业: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图画。学生听到作业题目兴趣盎然,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当大大小小的图片交上来后,我发现这次批改作业的过程,就是欣赏的过程。学生画出满满的荷叶,仿佛与天相接,中间嵌插着朵朵荷花,在红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很好地诠释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2、设计开放型作业 体现学生主体性新课改指出:改善作业模式,力求最大限度的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个性。要注重设计开放型作业,打破常规的作业形式。因此,教师应跳出原有呆板的书面作业模式,设计内容开放、形式开放、结果和答案开放、评价开放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九色鹿一文时,我设计这样的开放型课堂作业:让学生做一次“小小评论家” ,评价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写到:九色鹿很勇敢,不怕危险,跳入河中,将调达救出。而调达却违背誓言,忘记了九色鹿的救命之恩,因为被金钱所诱惑,将九色鹿出卖,说明调达是个忘恩负义之人。也有同学写到:乌鸦,你真善良,你是九色鹿真正的好朋友,当九色鹿遇到危险的时候,你可以及时的通知它。还有同学写到:九色鹿,你真聪明,当调达出卖你的时候,你用你的机智为自己辩解,你是只勇敢的鹿,我真佩服你!设计这样的课堂作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题。这样的开放型作业,有利于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设计实践型作业 挖掘学生潜能生活处处皆语文,即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外延。以往教师习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背背课文、查查字典、抄抄解词或者直接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做,这种死板的书面作业形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灵活性。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设计实践型作业,寻找和创造可供学生实践的环境,引导学生与生活为友、与自然为伴,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得到锻炼。例如:在教学九寨沟 、 泉城 、 天安门广场等文章后,让学生课后搜集一些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和资料,然后把收集的资料,让每个学生在班级学习园地举办一次个人展。学生听到这个作业后,热情高涨,主动搜集资料。有的学生搜集了万里长城的图片和资料,讲述了长城建筑的缘由、数据和图片等,有的学生张贴北京故宫的俯瞰全景图,并说明故宫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和外观形状等。布置实践型作业,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习内容,抛弃杨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4、要布置生活化作业 发散学生思维语文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生活化作业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的一种作业形式,它注重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贴近生活,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需求。教师应合理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理解生活的重要性。例如:教完虎门销烟后,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现场参观或是通过网络媒体观看“虎门林则徐纪念馆” ,然后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学生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课本中所描述的炮台、抗英英雄林则徐、海战过程等资料,会强烈感受到语文课本与自己周边的生活如此相近,从而深刻的体会到书中所描写的人们爱国御辱的不屈精神,油然升起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然后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挑选几篇优秀的文章,贴在黑板报上。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宣传“6.26虎门销烟日” ,然后写一篇宣传体会。通过让学生做宣传的方式,引导学生拉近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语文的真正含义。布置生活化作业,把语文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之,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应跳出传统作用模式的束缚,精心设计作业,通过趣味型、开放型、实践型、生活化的作业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学生眼界,发散学生思维。通过合理的作业内容,让学生真正的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更要让每一次作业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