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1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5页 / 共51页
第6页 / 共51页
第7页 / 共51页
第8页 / 共51页
第9页 / 共51页
第1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保障概念? 2. 制约和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1. 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 社会保障实施的原则有哪些? 3. 试述各种社会保障类型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国家。51. 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及筹集方式。 2. 比较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优劣长短。 3. 论述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和运用。 4.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1.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包括哪几个方面?社会保障关系主要有哪些内容? 2.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是什么? 3. 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 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是什么?51. 养老保险的含义及其与老年保障的区别是什么? 2. 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筹集方式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3. 我国现行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和问题是什么?51. 失业保险的含义、特点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2. 简述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制度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3. 简述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发展。51. 医疗社会保险的含义及其特点是什么? 2. 比较医疗社会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方式的优劣。 3. 简述中国农村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4. 比较世界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同模式。51. 工伤保险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2. 工伤保险的原则是什么? 3. 简述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制度内容。51. 什么是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的特征是什么? 2. 我国城市贫困救助包括哪些对象?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 什么是贫困?如何确定贫困线? 4. 简述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改革。5练习一 一、名词解释(55)1、社会保障2、社会保险3、社会救助4、社会优抚5、社会福利 二、判断改错(62)1、 “社会保障”一词最初出现于 1886 年英国的济贫法 。2、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制度、服务网络和工作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其中工作运行机制是核心。3、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其救助标准相当于社会保险津贴的标准。4、社会保障水平应尽量满足公民的生活要求,保障水平越高越好。5、社会保障是独立于市场经济体系之外的系统,但是它对市场经济体系起到促进和调节作用。6、构建和谐社会,首当其冲的是建立健全以“底线公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调节机制,其中“底线公平”是就保障水平高低的意义上而言的。 三、单项选择(52)1、 “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 )A、1601 年英国济贫法B、1834 年英国新济贫法C、1935 年美国社会保障法D、1944 年国际劳工大会发表的费城宣言2、福利国家的核心内容( )A、强调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B、消除贫困C、保持社会稳定D、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 )A、自助者公助B、权利和义务对等C、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D、维护社会稳定 4、衡量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常用指标( )A、社会保障项目覆盖社会成员的比例B、社会保障对社会成员保障水平的高低C、社会保障支出占该国 GDP 的比重D、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 5、不属于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社会保障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统一管理B、立法、行政、监督三分离C、征、管、用三分离D、政、企、事三分离 四、多项选择(73)1、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制度结构B、网络服务C、管理体制D、工作运行机制2、福利国家包含的两大支柱( )A、充分就业B、全民保障C、社会保障制度D、普遍的福利措施 3、社会保障的社会性是指( )A、实施对象具有社会性B、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C、强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D、社会化管理 4、中国的社会救助包括( )A、自然灾害救助B、农村五保户救助C、救灾、扶贫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5、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目标为( )A、促进经济发展B、充分就业C、协调社会各阶层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矛盾D、保持社会安定 6、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应该( )A、低于经济增长速度B、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C、高于物价增长速度D、低于工资增长速度 7、属于社会经济运行动力系统的内在机制是( )A、市场的供求机制、B、计划预测机制C、风险机制D、社会公平机制 五、简答题(410)1、简述社会保障的内涵。2、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3、简述社会保障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其责任、权利和义务。4、简述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功能。 六、论述题1、社会保险类项目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类项目的联系与区别。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55)1、社会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和经济、社会稳定,采取保护与激励相统一的原则,对公民在年老、疾病、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给予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12、社会保险:由政府举办,强制从业职工在其就业年份里拨出一部分收入交纳保险税(费)作为保险基金,对由于保险计划规定的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又满足缴纳社会保险税(费)期限的人,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3、社会救助:由政府举办的,以反贫困为主旨,对因不能正常劳动等原因致使收入水平低于规定的数额(贫困线)的社会成员,提供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以解决社会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对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等特定优抚对象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5、社会福利:政府通过免费或低费地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给人以实惠和方便,以提高生活质量。主要由公共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指员工福利和民政福利四部分组成。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二、判断改错(62)1、(美国 1935 年的社会保障法 ) 。2、(制度是核心) 。3、(低于) 。4、(应与生产力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5、(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性构件) 。6、(是就政府和社会必须保障的、必须承担的责任的意义上而言的) 。 三、单项选择(52)1、C 2、D 3、A 4、C 5、C 四、多项选择(73)1、ABD 2、ABC 3、ABCD 4、ABCD 5、ACD 6、ABD 7、AC 五、简答题(410)1、简述社会保障的内涵。答: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保持社会稳定的安全项目以及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3以社会共同责任为本位,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责任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3以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为公民提供各类保障。2它作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强制性社会行为,一般通过立法而确立。22、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答:国家主导性。1通过立法和国家行政机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并对社会保障财务负有最后的(并非完全的)责任。1法制性。1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起来的基本制度之一。1社会性。1实施对象的社会性;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社会化管理。1福利性。1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消除和预防贫困、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营利性质。1人道性。1老有所养、幼有所惜、扶弱济贫、友爱助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基础。13、简述社会保障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其责任、权利和义务。答:三大主体:国家、单位、个人。1政府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执行主体;1对社保的财务负有最后的(并非完全的)的责任;1负责社保的职能部门、财政部门、综合调控部门、代表执行机构的有关部级机构。1用人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按规定为单位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障的参保手续、缴纳保费;1要求社会保障机构提供政策咨询;1对社会保障争议提出诉讼和仲裁;1监督社保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工作。1个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个人是提供劳动并获取保障的主体,1依法享有社会各项保障权利,也负有缴纳社会保障费的义务。14、简述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功能。答: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构件。1通过收入补偿、支出补偿以及互助互济,使受到创伤的社会机体和个人机体得以恢复并重新投入运行,调节市场竞争机制、效率机制、动力机制与社会公平机制、均衡机制、稳定机制之间的矛盾。4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作为一种经济变量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功能。1调节功能。1缓解经济萧条,增加购买力,刺激和推动经济复苏;繁荣时,抑制需求。1刺激作用。1通过改善劳动力质量,减少家庭生活波动;通过转移支付,制造市场需求。1 六、论述题(215)1、社会保险类项目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类项目的联系与区别。答:(1)共同点:都是由国家和社会对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工具。2(2)区别: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属于横向再分配;1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属于纵向再分配,1即社会普通成员的收入向优抚对象转移。1社会保险投保人的权利和义务在缴费上体现对等,1以工龄替代缴费年限时则转化为在劳动上体现对等,1对象是因风险发生而得到补偿;1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的贡献和收益则呈非对称性,是一种单方面的给付,个人不必缴纳,1对象是因做出过贡献而得到补偿。1在资金的管理上有不同的要求。1保险要求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1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只能由政府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项目。1社会保险与转移支付类项目应该分别制定各自的资金来源、支出及管理制度,方能提高各自的效率和总体效率。2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答:(1)联系:都是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1都具有化解社会风险、维持经济繁荣的功能;1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类同。1运作机理类同,社会保险借用了商业保险的大数法则。1(2)区别:性质:社会保险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1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保险以社会价值为目标,具有 非营利性质;1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1权利义务关系不同:社会 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劳动上面体现对等;1商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是建立在商业契约上。1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分担;而商业保险完全由投保人负担。1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对社会保险财务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1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但不承担直接经济责任。1二者补偿水平及保障方式不同:社会保险是有现金补偿和服务两个方式;1商业保险则主要体现货币的支付关系。1可承保风险的范围不同:商业保险对社会性风险无能为力。1练习二一、判断改错(62)1、中国早期的社会保障思想可以追溯到 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国外最早出现在古罗马。2、1834 年英国颁布的修正案实行强迫劳动与贫困救济相结合的原则,本质上已不属于慈善救济。3、劳资矛盾尖锐化和工人运动兴起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必要条件。4、新历史主义理论和费边社会主义为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5、贝弗里奇被成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6、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的中心目标是解决社会救济问题和医疗保险问题。 二、单项选择(52)1、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美国D、瑞典 2、对社会保障制度演进起过重大影响作用的福利经济学家是( )A、约梅凯恩斯B、阿赛庇古C、哈耶克D、米儿顿弗里德曼3、人口老龄化是指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A、7%B、8C、10%D、1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于( )A、1951 年B、1953 年C、1954 年D、1979 年 5、我国最早明确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部分积累的财务机制是在( )A、1984 年B、199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