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的论文管理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的论文管理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的论文管理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高歌猛进,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 21 世纪的一代新型大学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金融危机的到来更是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思考。尤其是以培养第一线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已成为社会、家长乃至学生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高职教育虽属于高等教育,但其首要培养目标的地位是-在以人性化教育为本的教育模式中,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一流的高职教育需要良好的学生管理支持,而心理学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和教育中的运用则起着至关本文由收集整理重要的作用 1. 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 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去关心人、掌握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规律,认识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才能真正做好管理工作。管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决定于需要,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个体行为的起点和基础,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个体工作就会更加积极。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运用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要注意做好如下工作。 1.1 调查需要。每个学生的需要不尽相同,满足学生的需要,应首先了解他们的共同需要和不同需要。学生工作者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他们不同的需要。 1.2 综合分析。学生的需要多种多样,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无限的,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学生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调查后必须认真综合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工作的措施。wWW.11665.COm 1.3 及时反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需要,要建立定期反馈制度,合理且条件成热的需要及时给予满足;合理但条件不成熟的需要,也要给予解释,取得谅解,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去满足学生的需要。 1.4科学引导。有些学生不善于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结合起来,甚至片面地把社会需要看成是多余的,在行动上也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个人需要的满足方面。因此,对他们的需要应加以引导。加强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应成为引导需要的重要途径。 2. 管理心理学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 1967 年提出。这个理论是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体所作的贡献与他所得的报酬之间平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 人能否受到激励, 不但取决于他们自己得到了什么,而且取决于他们看到别人得到了什么。人们总是通过社会比较,全面衡量自己付出的代价与报酬是否相当,从而产生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通过比较,如果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报酬比例相当时,就会心理平衡,产生公平感,于是心情舒畅,工作、学习更加努力。 ;公平理论启示我们在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平、公正、公开对于调动个体积极性的巨大作用;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奖勤贷免、评优评奖及其他个人荣誉的合理分配等制度, 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而合理地将公平理论引入这些制度的研究、制定与完善中,确保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只有这样,制度的实施与开展才能顺利有效。 3. 管理心理学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 1964 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如果个体有了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他必须做出某种行动选择。用公式表示为:mf=ev。mf 是激发力量强度,即激励强度,指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 是效价,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e 是期望率,指根据一个人的经验判断某行为能够导致某种结果和满足需要的概率。 从公式可知,如果个体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发的动机越强烈,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因此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并拥有适当的期望水平,对目标实现充满信心,对于人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社会阅历不深,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不强,加之身处充满诱惑的社会,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原有的自信,目标不明,期望值不高。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借鉴期望理论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期望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3.1 帮助大学生设计适合自身的期望目标 教育管理工作者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准确地估计自己的水平,通过分析主观和客观条件,给自己树立一个适当的、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期望目标。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会导致学生缺乏内部动力。 对不同的大学生给予不同期望目标的有效激励,将使得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建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长远的学习目标和主动的工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3.2 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和措施 大学生都渴望成功,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并愿意为这种认同而努力。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和措施,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获得成绩之后能够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个性、不同群体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自我的目标期望值。尤其要加强对后进学生的关注,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将;成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对于那些缺乏自信、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教师应随时随地多给一些积极暗示和期望。在学生干部的安排上,在集体活动参与中多鼓励、多支持他们,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自尊自信。 3.3 利用集体心理的群体优势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利用集体的力量成功改造过许多流浪犯罪青年。;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已成为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学校的社团、班级、宿舍等都是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好环境,运用集体心理来教育和鼓励先进,监督和激励后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适应,将同学间;平行教育的影响发挥到最大,把群体的功能发挥到最强,往往能够胜过教育者的鞭策和监督。 3.4 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活泼、轻松、民主的育人氛围,强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 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有利于管理工作开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管理工作能否与时俱进,能否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新突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认真研究管理心理学理论,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