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海一中静海一中 2017-20182017-2018 第二学期高二语文(第二学期高二语文(4 4 月)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第第卷卷 基础题基础题一、基础知识(易混易错题组)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荫(yn)凉 殷(yn)红 绯(fi)闻 菁(jng)华B. 瞥(pi)见 脑髓(su) 幽咽(y) 漩(xun)涡C. 眩(xun)晕 胝(zh)掌 脊(j)梁 襁(qing)褓D. 熨(yn)帖 道行(heng) 近狎(xi) 辽敻(xing)【答案】A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暴戾 气笛 噬啮 一柱香 筚路蓝缕B. 屹立 脐蒂 株连 和云翥 奋笔疾书C. 惊蜇 絮聒 寰宇 乌篷船 鱼贯而行D. 杳鹤 缄默 饥馑 垦殖者 励行节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主要的方法是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A 项,气笛汽笛,一柱香一炷香;C 项,惊蜇惊蛰;D 项,励行节约厉行节约。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暂时的失利,比暂时的胜利好得多” ,阿拉伯学者阿卜法拉兹的这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启发。藏羚羊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对藏羚羊绒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其昂贵的价格让盗猎分子前赴后继,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她把市场定位为高消费的中产阶级,她相信只有私人订制的产品才能保持设计质量,而越稀少越精致的东西才会变得炙手可热。政府是依法谋求和维护社会正义的,为少数人谋私利或越俎代庖管些不该管的事,那就是不务正业乃至擅权乱法。朗读者中,无论是专业主持人、表演艺术家还是普通人,朗读技巧都可谓炉火纯青,让听众心潮澎湃,深受震撼。由于暴力伤医事件在各地频繁发生,我国急需出台相关法律,扬汤止沸,遏制这种暴力伤医事件的势头,为医护工作者撑起法律保护伞。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适用对象不当。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胜, (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望文生义。越俎代庖: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处理超过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含贬义。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在此处不合语境。点睛: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B. 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 ,当前被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严重扰乱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C.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D. 记者调查发现, “快递实名制”实施一年多来,并未严格执行,群众对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和快递员怕麻烦、不过问是“实名制”遇冷的重要因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项,搭配不当,主宾不搭配,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 “成为国家” , C 项,不合逻辑, “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有坏,属于两方面情况, “而保证行车安全”是一方面情况。 D 项,成分残缺, “问题”后加“的担忧”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有诗集女神 星空 瓶 前茅 恢复等。他的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诗的现实主义风格。B. 冯至,1927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他的诗歌感情外露、热烈奔放。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C. 闻一多,诗人,文史学者,湖北浠水人,是新月诗派的奠基者,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形式美的“三美”主张,诗集有红烛和死水 。D. 艾青,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轰动诗坛。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 项,是浪漫主义,不是现实主义;B 项, “他的诗歌感情外露、热烈奔放”有误,冯至的诗歌含蓄深沉。C 项,把“形式美”改为“建筑美”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有人说到“经” ,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 ,而提起“中国经典” ,就急急忙忙把它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 “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 ,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的时候,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比如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 资治通鉴 ,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 ,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还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和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 ,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 ,用一句理论的话讲就是要“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 ,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对经典的看法很简单,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 ;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 ;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 “旧经典”才能成为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 ,有删改)6. 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B. 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 ,而“三教合一”正式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 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D. 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7.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 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 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 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 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C. 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D. 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答案】6. C 7. B 8. C【解析】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 项“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 ”错,根据对第一段“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 复数的传统一样。 ”的理解,中国经典不等同于“经” 。B 项“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 ,属于无中生有。D 项“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作”的表述错误。所以选 C 项。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B 项中“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根据“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推知:儒家包括“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但并未说他们只关注政治秩序。所以选 B 项。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乱加因果等等,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