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9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5页 / 共89页
第6页 / 共89页
第7页 / 共89页
第8页 / 共89页
第9页 / 共89页
第1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庄园经济开发项目的生态庄园经济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报告告投资单位: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合作单位: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咨询单位:天星华伟(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提出的背景1-1、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民族兴衰存亡和子孙后代福祉,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随着生态保护立法工作的不断加强,全国生态示范区、生态省(市、县)创建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农村生态环境开发工作的全面深入,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工作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工作水平的攀升,2004 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在各级政府的思想上、意识上取得了高度统一的认识。2004 年,在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域的划分,为指导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健康发展,以及制订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党的十六大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4 项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强调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党和国家的正确指导和要求下,青岛市政府近几年,正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创汇农业,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围绕发展特色农业,青岛市政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发展畜牧、水产、蔬菜、果品、花卉五大产业,其中畜牧业以市场为导向,走公司加农场(生态庄园经济)的发展模式,2002 年畜牧总产值占农业的比重已达到 30。在渔业结构调整中,青岛市实施工厂化养殖、滩涂贝类综合生态养殖、虾池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突出发展淡水养殖和深海养殖,提高了渔业生产的综合效益。2002 年渔业总产值已达 141 亿元,占农业比重的33。 到 2004 年青岛市的农业发展出现了新的格局:1-1-1、创汇农业再攀新高。、创汇农业再攀新高。近几年,青岛市各级政府抓住开放改革不放松,以经济国际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一方面,注重向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方面倾斜,通过抓大靠大、优势互补等措施,使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市 2002 年农业实际利用外资 9500 万美元,增长了 30.8。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壮大出口骨干企业,实施农产品结构、市场、产品多元化战略,不断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002 年,青岛市农副产品出口额达 13.1 亿美元,增长了 11.2,占全省的 32。 1-1-2、观光农业前景看好。、观光农业前景看好。立足青岛旅游资源的优势,先后建起了崂山生态农业一日游、北宅樱桃会、平度大泽山葡萄节等一批“乡”味十足的旅游景点。同时,围绕节假日、双休日的城市消费群体,各市区相继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观光园,如胶州李哥庄农业科技园、青岛王台农业精品园、即墨丰城现代农业观光园等,搭建了新的旅游平台,架起城乡联系交流的桥梁。1-1-3、都市农业初显端倪,构架起新的农业发展空间和亮点。、都市农业初显端倪,构架起新的农业发展空间和亮点。根据城市生活消费需要,花卉、盆景、根雕等城市新型农业经济迅速崛起,使全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 9.98 万亩;集中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形成了生猪、蔬菜等菜篮子基地 17 个;以建设绿色奥运、生态城市为总抓手,大力发展森林城市、沿海防护林、通道绿化等林业生产,现已建成林地面积 370 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 23.2,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青岛市政府为快速改善不良的环境状态,变被动为主动,正在大力推广农业生态养殖、种植项目的发展,同时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近几年,在青岛市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发展农业生态养殖、种植项目,既改变了青岛的环境生态状况,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并形成为了一个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获得了双赢的效果。1-2、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链:产业链:农业的产业链发展是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例如:沙子只是一种非常初级的建筑材料,但人们注入了资金和技术,就可以从中提取了硅,并研制出计算机芯片,发展了因特网,这就是一种链式发展 。由此可见,链式发展的前景是无比广阔的,今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于产业链的发展。原始发展模式的农业是个弱质产业。旱了不行,涝了不行,虫灾病灾也不行,这是自然风险;好不容易遇上个好年景,却不一定能赶上好行情,这是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很难避免,而市场风险,各种产品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农产品风险尤其大,因为它的需求比较稳定。比如,小麦 1 块钱 1 斤,某人只能吃两个馒头,等降到 5 毛钱 1 斤时,也不会撑破肚皮去吃三个,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这就叫做需求弹性小。粮食的需求弹性是很小的,一旦供给增加,需求保持相对稳定,价格自然会下跌不止。可一旦延长了农业产品的产业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用粮食做饲料(原料) ,用饲料养螃蟹(酿酒) ,需求弹性就大多了。螃蟹丰产,市场价格同样会下跌,可螃蟹的市场价格一跌就会刺激市场需求,反过来又会稳定住螃蟹的市场价格。通过这种市场的自然调节(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稳定市场,市场风险无疑会小一些。社会越发展,人均粮食消费量越大,但直接消费的粮食就会减少。20 世纪 60 年代,守着一碗青菜汤,有人可能要吃下三碗白米饭。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平常的日子,餐桌上都有蛋有肉,高兴了再喝上两瓶啤酒,米饭吃的就少多了。但是,肉、蛋、啤酒都得用粮食去转化,而且得用更多的粮食去转化。所以,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必须向这个方向延伸,否则,就越来越没有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形成产业链,否则就难以克服农业经济的“弱质”现象。 农业其实就像个“金娃娃” ,只要经营得当,从头到脚都有钱赚。但是,目前不少农民朋友抱怨:农产品不值钱了,搞农业不行了。找找原因,其实根源都在他们自己身上,不少农民还沿袭着忙“二”歇“十”的生产方式,每年花两个月在粮食耕作上,其余十个月就在家里闲呆着,收成好坏全看天,这样显然是不行的。只有将粮食产品用于养殖业,搞好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走产品链的发展道路,才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3、生态养殖的产业链:、生态养殖的产业链:生态养殖是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链(又叫人工生物链)之一。生态养殖从结构上看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类型,在生产实践中具体应用是干变万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人工生态养殖是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加强了自然生物链中最薄弱的环节活体饵料生产。以及生产过程中应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实现活体饵料低成本产业化生产,使饵料能按计划生产供应。人工生态养殖突破了自然力的约束,可以上规模,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肉、蛋、奶及水产品,满足大量的人类的需要。人工生态养殖用模拟和优于生态的方法,创造了比自然生态更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使人工生态养殖动物比在自然生态养殖中产量更高,质量更好。具体来说,人工生态养殖有五大产业优势。1-3-1、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目前,许多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一般都采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来喂养经济动物,虽然达到了动物长得快、成本降低的目的,但所养殖出来的经济动物品质却大幅度地降低,肉质疏松、粗糙、缺乏原有的甜香味。特别是这种靠人工合成激素养殖出来的经济动物人类吃了后会残留在人体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人工发展生产天然活体动物蛋白饲料如蝇蛆和蚯蚓等是切实可行的。众所周知,蝇蛆和蚯蚓等体内含有极高的蛋白质,还含有极为丰富的动物所需要的各种天然的氨基酸和生长激素。而采用生态技术生产的动物食品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前景将非常广阔。1-3-2、养殖原料来源丰富:、养殖原料来源丰富:每家每户人、畜、禽的粪便和一些有机垃圾就是最好最廉价的原料。通过生态养殖,可以不断地循环利用这些原料,整个过程无废物生产。1-3-3、能生产出大量供各类养殖利用的优质的活体蛋白:、能生产出大量供各类养殖利用的优质的活体蛋白:养殖动物离不开像鱼粉、肉粉等动物类饲料,鱼粉、肉粉等不但富含蛋白质,而且有必不可缺少的天然生长激素和各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可使动物生长的快,肉质也好,但鱼粉、肉粉价格较高,导致养殖成本增加。蝇蛆和蚯蚓是廉价的动物蛋白饲料,猪、鸡、鸭、牛、马等的粪便就能生产出大量的蝇蛆和蚯蚓出来。如果用蝇蛆和蚯蚓代替鱼粉、肉粉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果。1-3-4、降低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成本。采用人工生态养殖,用农家粪肥、秸秆、生活有机垃圾等培育蝇蛆、黄粉虫、蚯蚓等,以极为低廉的生产原料生产出营养价值极高的动物蛋白活体饵料,代替原来复合饲料中的鱼粉、骨肉粉,可使养殖饲料成本降低 1/3-3/4。例一,上海宝山区养鸡场用 10的蝇蛆和 10的鱼粉,分别添喂两组蛋鸡,基础日粮相同,所喂的蝇蛆是用鸡粪诱蝇产卵,自然孵化的,捞取鲜蛆后经清水漂洗,倒入蛋鸡食槽内,每天分两次投喂,活饵鲜伺。试验结果,试验组的蛋鸡产生率比对照组(添喂鱼粉组)提高 20.3,饲料报酬上升 158,饲料成本下降 31.2,平均蛋销售收入增加 454。例二,湖南省阳市洞庭牛蛙养殖场,利用猪粪、鸡粪作为“集卵信息物” ,引诱家蝇来产卵、生蛆,大部分用来喂蛙,结果比原来采用于鱼饲喂牛蛙节省开支 87其次,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与质量,能生产出绿色食品。例三,广西柳州雒容农场对 20 头断奶仔猪,作喂蝇蛆增重试验,在同样日粮条件下,试验组 10 头,试验前 12 天每天喂蝇蛆干品 20 克,后 18 天每天喂量加至 25 克,一个月后,试验组每头增重 75 千克,对照组每头增重 47 千克,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提高 25 千克,增重提高 5319。例四,江苏省海安县饮料公司试验表明:每头猪日粮,添加鲜蚯蚓 50-200 克后,生猪日增重提高30,提早 1-1.5 个月出栏,肉质提高 1-2 级。鸡、鸭日粮添加鲜蚯蚓 20-50 克后,雏鸡成活率提高 5-20,肉鸡提早 7-10 天出栏;肉鸭日增重提高 27.2。例五,江苏省海安县胡集乡射河村在聚合草地养殖蚯蚓,每 667m2年产蚯蚓 812 千克,聚合草 7020千克,养殖户在混合料中添加少量蚯蚓粉,生猪日增重提高 20-30,蛋鸡、蛋鸭产蛋率提高 15-30,奶牛泌乳量提高 25-30。以上介绍都是单一人工生物链的效果。实际动物活体饵料中,黄粉虫、蚂蚁、蝗虫、水蚯蚓等,都具行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滋补作用;采用复合人工生物链来代替单人工生物链,发挥动物营养优势互补作用,饲养效果会更显著。以我国南方省区正在兴起的果园生态养鸡为例:将工厂化笼养鸡改为果园收养,人工育虫和自产杂粮代替了大部分配合饲料,养鸡成本下降 2/3、饲养的肉鸡和土鸡肉质一样,上市售价由原来每千克 6 元提高到 14 元以上。1-3-5、消除人畜粪尿恶臭,净化养殖环境,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消除人畜粪尿恶臭,净化养殖环境,改善农村卫生条件。EM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新型活菌制剂,是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醋酸杆菌 5 科 10 属共80 多种好氧的和厌氧的微生物组合,形成了复杂而稳定微生态系统一其中光合菌能分解粪臭素,抑制氨气排放;放线菌能阻断粪臭素的生成。每吨垃圾加入 10 千克 EM,加水 100-150 千克,在垃圾中喷洒均匀,第二天就基本上闻不到垃圾发酵的恶臭味。EM 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废物、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