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长风小学 段黄河众所周知,合作在当今的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在 19 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如今合作学习在许多国家普遍研究并广泛应用。在我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形式。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小学科学课上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意识与本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们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发现,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稍加不慎便会出现诸如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问题一:合作学习时机不当。有时教师片面的追求合作学习,追求课堂的热闹,在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上太过于随意,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都要学生去合作学习。又如有时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时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讲解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以上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机选择不当,往往收效甚微。问题二:小组合作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主动探究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 ,实际上“活而无序” 。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抢着做实验,所有人的手都拿着实验器材,叮当直响不时有人打翻器材,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没有人动手,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互相推辞;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分工不明确,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在学生动口动手前没有明确的规则说明。问题三:合作探究时间不足。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或担心学生的能力,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 “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问题四:小组合作评价不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后往往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我们经常看到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 “我觉得” , “我认为”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完整表述研究发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然后往往就表扬“你真棒” , “你真聪明” ,或是小组得出结论后表现出很是“满意” 。评价的手段相对单一,另外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原因主要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种单一,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切实提高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呢?一、创设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我们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时候,要结合学生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 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适宜的合作学习材料, 一般是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单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可以是讨论的方面,也可以是探究的方面。确定了合作内容,下一步就要认真分析,仔细考虑,精心设计,让小组合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和探究性。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例如在杠杆的研究一课导入中:让两个力气明显不同的学生上来比赛,让力气大的同学握住离支点远的铁棒一端,让力气小的同学两手握住离支点近的另一端,让大家讨论结果会怎样,大多数同学认为力气大的同学赢,然后让他们比赛,结果力气大的反而输了,从而让他们探究查找原因。也可以通过趣味的实验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合作的热情。如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中,探究50ML 的水中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活动,小组几个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实验中培养小组的凝聚力和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潜能。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二、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形式。1科学分组,明确职责。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即组内组员是将不同性别、性格、学习能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全班各学习小组间学生的组成基本平衡,没有差异。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有利于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通常组成的是四人小组,分工为:小组长、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而且小组成员是互动的,各个职务组内每个成员轮流担任,如一个月交换一次,并且有明确的职责。促使每位同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事做,有责任和义务为小组的成功学习尽自己一份力量。在合作中时时体会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合作,又增强信心和小组凝聚力。2注重常规,培养习惯。现在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与人沟通、合作的意识和技能比较欠缺,我们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或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将合作学习技能和方法教给学生。例如:我在开学初第一节课一般进行科学课的始业教育,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科学课的常规,如课代表和班长负责提前三分钟带队到专用教室门口集合;进入实验室后;合作学习时;下课后安静有序地离开科学实验室等。常规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但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反复强调,长期坚持。我们还可以经常采用师生谈话、学生讨论、榜样激励等形式,让学生学习这些常规要求,培养合作学习能力。三、提供适当的合作学习时间。1确保时间,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讨论、合作的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甚至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如果给的时间太长,学生讨论完后就没事情可做,这样的讨论根本没有必要,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2提供帮助,适时指导。在合作探究中摆正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尤为重要,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应注意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适时指导。例如摆的研究一课中当小组确定共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时,小组成员就要考虑怎样变动摆长,变动几次,不能改变的条件有哪些,怎样才算摆动一次,怎样去计算摆动的快慢等等。这时教师对合作有困难的小组适时提供一些小建议之类的小纸条,帮助他们使小组合作顺利进行。同时我们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 23 个小组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适时解决问题,提高合作学习的效能。四、进行多元的小组合作评价。1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例如:当合作小组及同学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探究出色、交流汇报精彩、合作成效突出,除对个人进行肯定评价外,每次奖励小组一颗“合作之星” ,每颗“合作之星”在期末评定成绩时,每人加记总分 2 分;“合作之星”同时作为同学个人成绩的一项评价内容,小组有多少星个人就有多少星;“合作之星”累积一定数量后教师发给小奖品作为鼓励。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评价,不仅要注重对合作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合作过程中的评价,这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合作信心尤为有效。科学课中有些探究活动是动态分散的学习,例如教材中要求组织种植活动研究“植物的一生”和饲养蚕研究“蚕的一生” ,这些活动周期相当长,光靠科学课上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合作小组利用大量课外时间去实践研究。合作活动能否长时间坚持下来,需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激励:养一定数量的蚕并能顺利结成茧的得满分;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并做好记录 10 次以上的得满分;教师参与小组活动用数码相机及时记录植物、蚕的生长过程;选择优秀观察记录在班级展示学生看到自己小组的研究报告、活动过程做了展示,喜上眉梢,合作探究的情趣日趋浓厚。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意味着简单的安排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的各个方面,尤其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给予认真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最终促进学生不断的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