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议高中生读书困惑与应对策略浅议高中生读书困惑与应对策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一款下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高考要求高中生至少要有十部的课外名著阅读,其目的应该是为了切实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真正的提升学生的理解、表达水平,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的加分。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感到最大的遗憾是:不少高中生学习负担过重,导致读书没有时间或者疲于应付。我觉得高中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高一学生从一开始就应该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关键要做到务实、有效。我通过学生名著阅读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对课外名著阅读的兴趣不高。这显示了在高中生中间缺乏阅读名著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对阅读名著的喜欢程度低,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会或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这些名著。同时,调查发现高中学生比较喜欢一些通俗的读物,如卡通漫画、武侠小说、休闲杂志报纸等,而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关心甚少,读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的学生也很少。作为高中生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在令人很不满意,也让人担忧。究其原因,有许多高中学生都对学习抱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上学读书便是读课本,学习也是针对课本,上课读课本,课外也是读课本或针对课本的分析资料和复习资料。他们长久忽视以致根本忘记了课外书籍阅读的需要,他们几乎不看什么课外书籍;部分同学的脑海里认为课外阅读就是打发时间,是一种休息而不是学习,因此他们宁愿选择一些轻松的读物,如漫画书、杂志、武打书,而不考虑读后是否有所得;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电视计算机的飞速普及也导致了音像制品对文学作品的冲击。影视作品大量替代了文字阅读,人机交流大量替代了人与文字的交流,社会浮躁心理也影响着高中学生,使他们越来越不能静下心来阅读名著了。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长知识长才干开始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呢?第一,通过影视欣赏,激发阅读兴趣。课内外阅读相衔接,可以以经典性的语文课文作为引子,通过影视这个多媒体,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配合教师的辅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观看经典影视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阅读理解,从而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并写简单的观后感。比2如在学习了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 、鲁迅的祝福 、曹禺的雷雨等名篇后,我让学生观看了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了影视鉴赏,并针对其做了影评,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变得空前高涨。第二组织多样化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教师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读书兴趣小组,积极发掘学生中的读书苗子,花大力气在班级中培养读书骨干,把喜欢读书的和想读书的组织起来,经常性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课外名著阅读活动的发展。第三降低学生在阅读名著方面的心理压力,培养阅读兴趣名著阅读对学生教育意义虽大,但是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推荐一些文字优美或传奇性、故事性强的小册子和导读:如名著导读系列、名家谈红楼等,这些不超过一、二百页的小册子学生比较容易从中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且很快就能读完,这样一个月下来每个学生都已经是读过二三本名著的人了。在阅读中让学生尝到读名著的成就感,对名著产生亲切感和亲近的愿望,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哲理性、科学性较强的作品,一步步培养他们阅读优秀作品的自觉性。第四阅读名著还要关注时尚流行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让时尚流行为阅读服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当郭敬明的幻城 、 梦里花落知多少风靡一时时,学生纷纷追随这一流行,自己去买这些书来看,全身心地投入到主人公的研究讨论中去。虽然讨论并不算深入,但阅读量大大增加,而且这种带着浓厚兴趣和强烈自觉去进行的阅读,成效是很明显的。其实关注流行时尚和名著阅读并不矛盾,如果引导得当,反而能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时尚追求欲望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促进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五创设读书交流平台,加强名著阅读的效果反馈1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可采用课堂交流方式,每月举行一次,形式多样,方法不一:可以是朗读、复述、谈话、看影视片段、谈话、讨论等等。它提倡的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接触原著,远离标准化的赏析,强调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可以没有一致的见解,但必须随时随地记录下感受和体会,学生的读书笔记和文学评论是彼此进行交流的基础。如中外传记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从各个角度了解传主的生活、工作、学习、爱情等等。这种读书交流会支持、提倡的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独3特体验。2演出课本剧,以演促读阅读还有一种推进方式,就是“以演促读” ,即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用表演的形式反馈对名著的认识、理解和感受。表演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更接近文学作品,同时也是课程内容联系生活的一种方式。表演由阅读作品、扮演角色、记忆剧情、制作道具、配制音乐等一系列活动组成,它必须立足于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如选取雷雨的片断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学生分角色扮演周朴园、侍萍、蘩漪、四凤、周萍、周冲等等角色。要表演贴切,学生就必须深入阅读作品,揣摩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再通过大家的评议、争议来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内心体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过程大大地增进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 红楼梦 窦娥冤 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皆可用这种“以演促读”的方法。高中生的读书现状不尽人意:对课外名著阅读的关注甚少,文化课基础较弱,阅读量明显不足,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这项活动的的长远意义希望学生以此为起点,好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多用心,多实践,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他们阅读名著的习惯,同样也可以挖掘他们在这方面的内在潜力,让好书成为学生的营养大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