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三)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1下列哪项不是人体血浆中蛋白质具有的功能( )A降低血糖浓度 B维持血浆渗透压C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D运输氧气2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中暑后,下丘脑的调控能力将会下降B中暑与人体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紊乱有关C中暑和剧烈运动导致肌肉酸痛都是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所致D中暑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可能与离子的跨膜有关3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现象无处不在,下面列举了几种生活中的日常现象,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炎热的夏季自己扇扇子能降温B凉拌黄瓜时,盘子的汁会增多是黄瓜细胞失水造成的C吃得太饱易瞌睡,原因是食物正在消化,还未生成 ATPD慢性腹泻应多喝水,补充体内失去的过量水分4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机体通过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则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多B胰腺所分泌的激素不只是作用于肝脏和脂肪细胞C淀粉在小肠中水解为葡萄糖受胰高血糖素的调节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过程中为拮抗作用5下丘脑在人体稳态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B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人在饥饿时,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促进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D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血糖调节的影响不大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尿量减少参考答案与解析参考答案与解析(十三)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1. 解析 血浆中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血浆渗透压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D血浆中的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其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中的蛋白质。2. 解析 人体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从中暑症状可知,AC正确。从题干中暑的定义可知,B 正确。剧烈运动导致肌肉酸痛时,人体内环境依然处于稳态,C 错误。神经细胞静息状态的维持及兴奋过程与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跨膜有关,若离子的跨膜受到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会受损,D 正确。3导学号:51882137 解析 扇扇子需要消耗一定量的 ATP,在 ATP 生成过程B中若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转化到 ATP 中的能量占 40.45%,其余都以热量的形式散失,所以 A 错误;凉拌黄瓜时,加入盐、醋等,使黄瓜细胞处在渗透压比自己细胞液高的环境中,黄瓜细胞失水,所以盘子里的汁增多,B 正确。吃得太饱易睡,是消化需要消耗大量的 ATP,没有足够 ATP 供给其他器官,大脑也不例外,不能保持清醒状态,所以 C 错误。慢性腹泻需要补充水分,同时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所以要多喝淡盐水,D 错误。4. 解析 选项 A 正确,血糖浓度低时,如果机体通过使血糖水平恢复C正常,则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选项 B 正确,胰腺中胰岛 B 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作用于多种细胞。选项 C 错误,淀粉在小肠中水解为葡萄糖不受胰高血糖素的调节。选项 D 正确,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过程中,前者使血糖浓度降低,后者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二者为拮抗作用。5导学号:51882138 解析 人体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A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甲状腺,A 错误;人体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分的重吸收,B 正确;人在饥饿时,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通过相关神经促进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C 正确;由于在血糖调节中,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直接作用于胰岛,因此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对血糖调节的影响不大,D 正确。6. 解析 激素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但只在靶细胞处发挥作用,BA 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B 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直接受血糖浓度的影响,也受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的支配,C 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D 错误。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