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思路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思路摘要:地方师范院校的传统优势日趋减弱,地方性,师范性,缺失现状比较严重,本文尝 试从社会本位的视角和个人本位的视角,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解决地方师 范院校以及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共同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实践教学体系地方师范院校定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把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少数处于领先地 位的重点师范大学;第二层次是部分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师范大学;第三层次是大量的地方 师范院校。地方师范院校数量众多,多年来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师资,同时也承担 了地方在职教师的培训任务,可以说为基础教育、至乃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地方师范院校不论是从社会本位的视 角还是从个人本位的视角,都没能充分重视地区性与师范性。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相对滞后,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如何在 困境中找到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方向,是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极为关注的问题。 要解决地方师范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为自身准确定位是关键,越是深刻理解地方 性与师范性的内涵,就越是容易准确定位,越是容易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一 地方性地方师范院校多由地方政府举办,生于地方,长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地方性可谓是 地方师范院校办学定位的根本。因此,从社会本位的视角,地方师范院校是面向地方,为 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服务。根据地方社会发展需求,为地方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因此, 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学工作应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观 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这些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应紧密围绕地方师范 院校的地方性展开。同时,从个人本位的视角,地方师范院校充分利用地域经济特色和自 然资源特色开展专业建设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并具有很强 的竞争力。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对口专业无优势的困境就迎刃而解了。二 师范性 综合性虽然是地方师范院校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但师范性自始至终都应是确保自身 特色的立校之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师范性,以优质的教师教育为基础,以强化师范专 业为目标,努力为基础教育服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资队伍基 本上以理论研究型为主,缺乏一定的实践和应用经验。因此,培养“能讲会做”的“双师 型”特色教师才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工作重点,也是地方师范院校的终极目标。从社会本位 的视角,社会,地方需要的是有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情怀并且具备实践能力教育工作者, 注重师范性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地方优秀教师的需求。从个人本位的视角,光说不练, 纸上谈兵的教师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因此,个人师范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地方师 范院校毕业生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性不容忽视。那么,究竟如何能将地方师范院校的地方性和师范性融入到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呢? 教育部 2005 年 1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 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这说明了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 等学校教学中的作用。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力求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师资,就成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正确办学方向。所以,本文 作者拟通过实践教育体系的思路,将地方性,师范性贯穿于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中,有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指正。一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本文着重谈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目前,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采取的人才培养 模式包括德育通识课以培养师范生的基本素质,基本理论课即与教育学相关的前辈的研究 成果,还有教师教育这三个部分组成。 本文作者提出的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识课和教育学基本理论课的一部分课程 采取网络教学,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师的工作转变成该模式既是对地方师范大学价值的发现和确认,也是对教师教育自身内在规律的遵循和实 践,并且具体为可实践的要素和过程,既具有浓厚的理想和伦理色彩,又具有强烈的现实 性和实践个性。二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内容三地方师范院校教学方式方法四地方师范院校教学评价(二)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具体构建具体而言,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主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构建的制度保障。在理念和政策走向实践的过程中,制度是 重要的保障。自 2006 年开始启动实践型教师教育,学校就把制度建设置于首位,围绕不同 类型和环节设计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制度。如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围绕“顶岗实习” 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包括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工程”(暂行办法) 、 河北 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办法 ,以及延展实践型教师教育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实 践型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搭建了较为完整的制度平台,保证了实践型教师教育构建的顺利 推行。2.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实践型教师教育的具体载体和核心 内容。学校秉承“德育为先”和“实践为导”的理念,以教师教育课程为载体,使实践型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建构在科学理念和优化的课程体系之上。首先,就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设计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范生教师教 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2.5+0.5+1”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用半年时间到农村中学进行 顶岗实习支教,接受系统的教育教学实践训练和体验性师德训练,再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实 践的再发展和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为保证顶岗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对顶岗实习前的学生实施“教 师教育模块课程”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和“全职”顶岗实习活动的实施,不但提高了师 范生的专业能力也强化了实践意识。在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以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实 践”为切入点,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职前的顶岗实习是第一次“实习”;下到特岗 县之前,组织部分农村教育硕士到即将就业的特岗县中学进行跟岗见习、教育调研是二次 “实习”;第四年返校集中学习时将到优质中学进行影子学习是第三次“实习” 。置换脱产 研修项目实施中,除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之外,培训中增加大量实战内容如说课、评课、 议课、课 例研修,特别到优质中小学如影随形影子学习一个月,可大大提高受训学员的专业知识与 从教技能。3.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的基地建设。为夯实实践型教师教育基础,学校在石家庄市和顶 岗支教县的优质中小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17 所、影子教师培训学校 36 所、免费师范 生实践基地 7 所、教育硕士培养基地 1 所。这些基地学校与大学之间的合作在不同的层面 上全面展开。在免费师范生、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均实行双导师制,强化实践导师在学生 专业成长 中的作用;在顶岗实习县选聘优秀教师成立“特聘名师指导组”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程专 业指导;从置换培训优秀学员中选聘教师担任校内顶岗实习前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指导工作。 基于此,形成了高师院校、城市优质中小学、县以下基层中学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实践型教 师教育的实践共同体,激活了各个层次的教师教育资源.同时也为基地学校带来生机与活 力,带动了基地校自身的发展。3.如何在实践中守望理论。真正的实践始终存在着对理论的内在需要。因此,强调实 践取向并非将理论简单地弃置一边,盲目向前,而是要尊重实践的规律,尊重理论与实践 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理论,在理论中更好地关照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 之间的相互推动,相得益彰。为此,在具体实施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避免 矫枉过正地走向极端,将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理解为“去理论”的教师教育模式” ,将理 论与实践对立起来,排斥理论的价值和理论的指引。排斥理论指引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学 生面对复杂实践过程时缺乏专业判断力的盲从和简单模仿。虽然实践过程能够使师范生获 得直接的经验,但是仅有经验是不够的。 “经验本身不是思维、反思和学习如何教学的充分 条件,经验是关键的,但必须与理论相联系。唯有如此,学习者才能够识别和分析实践中 的重要因素,并从错误中学习。因此,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的 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回应,才能使实践取向教师模式得到更完美的实现。4.如何充分发挥中小学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中,大学承担着 主要的教育和培训任务。伴随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小学将在教师的培养和培 训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意味着大学要调整自身与中小学之间的 关系,要重视中小学作用的发挥。在英美等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中, “校本培训”和“伙伴 关系”的建立是适应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实践基础。他们的核心假设是“在教师培训 的过程中,中小学和大学应形成更加平等的伙伴关系,前者应发挥更大的作用”zttt。实 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依赖于“场景本位”的具体培训模式,因为“教师教育主要是开发教 师情景理解的能力,作为在变化莫测、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明智判断和智慧决定的基础” 。而 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恰恰能够最为充分地提供场景化培训的资源。然而,当前的实践中,中小学对于自身在教师培养中的责任和作用还缺乏一种自觉和主动。如何使中小学更加主动地调整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角色认知,如何使中小学教师更加 充分地参与到实习生的专业指导工作中,如何通过校本培训使职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现 实,都将是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三、改进实践教学的对策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认识,树立实践教学新观念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应紧紧抓住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重大机遇,转变教育思想观 念,从根本上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彻底根除“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从学生 心智发展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和培养计划,通过校内外多种实践环节,理顺理 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理论的良性循环课程体系.专业 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以“夯实理论、形成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教学能力 和教学技能为主线,以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校内校外一体化、课 内课外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真正体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实践性和 开放性。2.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建立相应科学的和相对独立运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从人才 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条件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把实践教学与 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对不同的学科其实践教学环节应有所侧重,提出不同的要求,使 实践教学各环节前后衔接、相对独立.实践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尽力拓宽 实践教学途径,更新与时代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时吸纳新知识,以丰富多彩 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变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凸显学校的办学 特色和优势。3.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及评价模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在组织 管理方面,应由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成立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共 同参与的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教学院系则具体负责实 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在运行管理方面,各专业课程要制定独立、完整的与理论教学 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大纲,并针对实践教学大纲编制实践教学计划,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 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做到六个落实:大纲 落实、计划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四个环节:准各工作环 节、初期安排环节、中期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在制度管理方 面,应制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