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后进国发展理论的先声后进国发展理论的先声-弗里德里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李斯特发发展学展学说评说评估估 原载学术界 ,总第 92 期,2002 年 1 月,第 219-230 页。梅俊杰*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十九世纪上叶已经独到地从后进国家的角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发展学说。这套实为后进国发展理论的学说既开启了当代激进派发展理论之先河,又奠定了战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的基础。虽然李斯特的理论贡献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估量,其中有关国家干预和关税保护的思想甚至经常遭到非议,但是诸工业化大国的发展进程均印证了或者得益于这些基本结论。李斯特的发展学说对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 李斯特;发展学说;后进国发展德意志爱国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 ) 虽然终生奔波于 关税保护、铁路修筑、经济联合等实际事务,但还是在颠沛流离中留下了这些难得 的著述: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1841) 、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 (1837) 、 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 (1827) 。李斯特的学说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一般被归为 “历史学派” ,属非主流学派。翻阅西方特别是其自由派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发 展经济学著作的目录或索引可知,李斯特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还备受贬低,最 常见的评价是:“李斯特远不能和斯密与李嘉图相提并论” 。1 不知是否受此影响, 李斯特在中国也未得到应有的注目,“迄今,李斯特似乎还是中国经济学界很不熟悉 的一位经济学家” 。2然而,从发展问题,尤其是从后进国的发展这一角度看,李斯特终究无可忽视。 这固然是因为他对德国的关税统一及工业化发生了深刻影响,而德国的发展经历对 后进国家有着显而易见的参照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世界现代化道路上众多的后来 者都从李斯特那里得到过理论的滋养,况且李斯特的发展学说于今仍有强大的生命2力。国外一位李斯特研究专家甚至这样评价他:“任何人要想就欠发达国家的发展 问题著书立说,首先应当师从这位增长理论与发展政治学伟大的先辈。 ”3一、基本内容:自成体系的一、基本内容:自成体系的发发展学展学说说仔细研读李斯特的要著(即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 以下简称“国民 ”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 ,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以下简 称 - *梅俊杰: 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副研究员.“自然 ” ;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 ,附于中文版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 ,以 下简称“大纲 ” ) ,可以发现,李斯特在这三部分别为德国、法国和美国撰写的 著作中实际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发展学说,包括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生产力理论和以 国家体系为基础的关税保护理论。简言之,李斯特认为,一国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 于其“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工业化的程度;影响工业化的不单 有经济因素,更有政治、社会、文化等其它因素;国家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对工业化 的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国家可通过保护性关税扶植工业及整个经济的 发展。李斯特反对亚当斯密及尚萨伊等自由派经济学家“把物质财富或交换价值 作为研究的唯一对象” ,他以为,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 少倍” 。为此,他的发展学说即重点研究如何使一国增长其生产力。他在工业化初 起之时即得出结论, “国家生产力的增长,其中更重要的是工业力量的增长” 。 (国民126、118、202 页)除从国家独立富强的高度强调工业化外,李斯特特 别地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国内工业化对农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及政治、文化等 非经济领域的种种有益影响。不仅如此,李斯特还提出了工业化的具体实施战略, 其中最首要的思想就是以提高进口关税的办法来限制外来工业强国的不公平竞争, 借以保护自己的幼稚产业。此外,他也谈到,既要注意工业中各部门的互相依存和 联带关系,以采取综合协调战略,又要根据市场机会和轻重缓急,采取部门突进战 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斯特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当时尚待发展的科技力量对工业 化的推动作用,并高度评价了教育在工业化时代的重要作用。 李斯特突出强调社会政治因素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生产力增长中的巨大作用。 他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相信从基督教到交通工具的采用等大量的风俗与制度 “都是生产力增长的丰富泉源” , “是生产生产力的” ,并由此充分肯定了精神生产 者和管理者的生产力价值。至于社会政治因素中国家的特殊作用,李斯特更是强调 有加。他在高度评价国家对发展的前提性保障作用之外,特别强调了国家对发展的 干预作用。他指出, “国家在经济上越是发展,立法和行政方面干预的必不可少, 就处处显得越加清楚” 。 “要使工业、海运业、国外贸易获得真正大规模发展,就只 有依靠国家力量的干预才能实现” 。 (国民123、127、150、155 页) “完全放任 自流的产业转眼就会毁灭” 。 (大纲235 页)值得注意的是李斯特有关国家意志 与人民自由关系的论述。他认为“关于国民个人知道得更清楚、更加擅长的那些事,3国家不能越俎代庖” 。同时他也表示, “只有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只有世世代代 地向同一个目标努力,国家生产力才能获得均衡发展” 。 (国民147、143 页)李斯特质疑自由派关于在全球范围内各尽所宜、劳动分工、自由交换、共同繁 荣的自由贸易主张,因为存在着“以自由贸易这一口号作为托辞” , “醉心于征 服、奴役其它国家的势力” 。 (自然22、29 页)有鉴于这种居心险恶的“世界主 义经济学” ,李斯特提出了“政治(或国家)经济学”这一思想。 “政治经济或国家经 济是由国家的概念和本质出发的,它所教导的是,某一国家,处于世界目前形势以 及它自己的特有国际关系下,怎样来维持并改进它的经济状况” 。 (国民 5、109 页)这个思想的核心便是关税保护理论。为说明关税保护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李斯特提出了一套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自然中,他对一国经济发展过程按四 阶段分断法作了较详阐述。大致而言,第一阶段是封闭状态下原始农业自给自足、 简单维持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外贸刺激下农业商品化蜕变、工业起步性草创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农业和工业互动发展中工业需要借助关税保护以求支配国内市场的阶段。 第四阶段是工业成长至不再惧怕他国竞争的成熟阶段。按照这一阶段论,只有英国 当时处于发展的第四也即最高阶段,是一流工业国。 “以其先进的经济,英国可以 逐步开创更大程度的世界自由贸易。但是,这种自由不能建立在要求处于工业化第 二、三阶段的国家开放国内市场、承受英国制成品的无限制竞争的基础上” 。 “为了 对抗占支配地位的英国的经济力量,处于工业化进程第二、三阶段的国家需要保护 性关税。这些国家工业的性质决定了必须采取这种政策” 。 (自然46、70 页)李斯特的关税保护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归纳如下:第一,关税保护是弱 国对抗强国以图发展的有力武器。李斯特认为,关税保护是“国家把贸易机会留给 自己的方法” ,甚至“不仅仅是保护国内工业的方法,而且也是国家用以保护自己、 抗击外国粗暴行径的武器” 。 (自然184、109 页) “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 牲的话,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 。第二,关税保护的对象 不是农业,而是重要的工业部门。农产品(原材料)不需加以保护,因为农业的规 律不同于工业的规律。 “惟有以国家的工业发展为目的时,才有理由实行保护制度” , 而在工业中应挑选最重要的部门加以保护。第三,关税保护是特定阶段的非常措施, 总体看则应与自由贸易交替使用。 “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度以后,再行逐 步恢复到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使从事于农工商业的 人们在精神上不致松懈,并且可以鼓励他们不断努力于保持既得的优势地位” 。 (国民128、164、105 页)第四,对外的关税保护必须伴以国内的充分竞争及 其它必要因素。 “一些国家的社会和政治条件还没有充分发展到足以在国内市场上 形成本国制造商之间激烈的内部竞争。在这样的国家关税保护会阻碍和减 缓一国生产力的发展” 。 (自然82 页)只有“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大国”才有理由 实行保护制度, “一个愚笨、懒惰和迷信的民族决不会从关税措施中获得任何好处” 。 (大纲210 页)二理二理论论特色:与自由派分道特色:与自由派分道扬镳扬镳以上十分简略的概括也许可以表明,李斯特的发展学说实际上关注着一个问题, 即如何在既存不公正的国际秩序中,通过国家干预、关税保护等强有力手段,大力4推进工业发展,以赶上先进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这一学说具备一种明显的“后进国 (或称后发国或欠发达国)”的视角,其根本特点体现在对自由派理论的批判,对不 公正国际秩序的抗议,以及对赶超型发展战略的探讨。这种独特的视角在今天的发 展理论界尤其是激进派理论中司空见惯,而其风气之先正是李斯特开创的,这个事 实尚待学术界给予应有承认。李斯特并非自由学派的天敌,他“曾经不仅是斯密和萨伊的忠实信徒,而且还 是一位把他们的理论当作确实可靠的学说热情地讲授的教师” 。 (大纲213 页) 但是,他观察到了一个最终动摇其信仰的对比性事实:在拿破仑实行封锁英国的大 陆体系时,欧洲大陆包括德国的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可当大陆体系随拿破仑战败 而崩溃、自由贸易再次盛行时,欧洲大陆新近发展起来的制造业及农牧业却遭到毁 灭性的打击。正是以此为起点,李斯特立足于自己所处时代法国、美国、德国落后 并且受制于英国的国情,构想出了这套与自由派迥然有异的发展理论。从发展角度 看,特别是从发展的国际联系这一角度看,其间重大差别可对照如下:自由学派李斯特学说大同式世界体系观自由贸易促进财富增长世界由不同主权国家组成,国家是经济发展与国 际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主体,彼此间特点不同,利 益追求也不同,甚至互相冲突。当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自由贸易时,弱势一 方以农产品交换工业品导致被压榨与控制,只有 自主的工业化才能确保财富增长。顺应比较优势原则比较优势原则至多只适合农业,而在工业中,所 谓比较优势基本上人为大于天成,起作用的往往 是先占原则,即谁先发展谁便占有优势。放任市场自我运作国家,尤其是后进国家,必须强化政府干预,特 别是应为发展工业实行关税保护政策,一切应以 长远生产力的培养为重。个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国家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 益,国家综合生产力大于一切个人生产力之和, 分工基础上的协作比单纯的分工更重要。发展是个经济学问题发展是个政治经济学问题,应当重视非经济因素, 包括社会政治因素,并应利用国家这样的政治力 量推进经济发展。如果要恰如其分地评价李斯特发展学说的历史地位,这一与自由学派的分道扬 镳便是应当考虑的重要法码。 “李斯特的历史成就是什么呢?当代经济学家看来日 渐愿意这样承认李斯特:首位从后发欧洲国家角度批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的主要人物”4 ;“反英国、反世界主义、反古典派和带有强烈民族性的资产阶 级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影响的代言人” 。5在当代发展理论中,激进派与自由派的观点对立也是十分显著的。如果把李斯5特的发展学说与当代激进派的发展理论对比,则不难发现其中多有类似。以激进派 发展理论的首创者之一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为例,他的学说将世界分为中心和 外围两大体系,即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外围体系;中 心生产并向外围出口制成品,且以不平等方式获取外围的原料、燃料和农产品等初 级产品;中心实行霸权主义政策,反对外围国家内部改变现状。如此等等,都与李 斯特的发展学说有着显而易见的共同点。普雷维什的有关结论:反对实际上并不公 平的自由贸易原则,倡导实行进口替代型工业化战略,强调国家全面和直接介入发 展过程,主张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