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灶侧偏转,肿瘤内出血,T I W I 示高信号环,造影增强效果缺如。卵巢肿瘤破裂:囊性病灶的形状不整,囊壁紧张性松弛,部分囊壁模糊,局部囊壁外液体潴留或囊壁断裂,内容物 流出。囊性畸胎瘤破裂时,其远隔上腹部可见脂一液平及化学性腹膜炎。卵巢出血:以黄体出血多见,右侧发病率高,卵巢内的出血c T 表现为低密度或稍高密度,背侧部分以稍高密度 多见。M R I 对血液的检出较敏感,随出血的时期不同显示不同的信号特点。卵巢出血时卵巢正常的形态仍可见、但壁的松弛少见等可与卵巢肿瘤破裂鉴别。宫外孕:是妇产科急腹症中最多见的疾病,卵管妊娠多见且主要位于膨大部,峡部、间质部亦可发生。另外卵管以外少见部位为卵巢、腹膜及宫颈。卵管妊娠M R I 表现为附属器血肿局部可见胎囊性结构;卵管明显扩张,卵管壁强化,卵巢正常,常伴血性腹水。妊娠反应阳性但子宫内胎囊缺如亦有助诊断。炎症性疾患:卵管卵巢脓肿破裂及子宫积脓穿孔时需临床紧急处理。卵管卵巢脓肿破裂腹腔内广泛积脓时,脓液是否来源于附件M R I 的评价困难。但既往有卵管卵巢脓肿病史 者,若突然出现剧烈的下腹痛且脓肿病灶明显缩小时要考虑破裂的可能。另外当高龄女性腹部出现游离气体时,除怀疑消化管穿孔进行上腹至盆腔的c T 检查外,仔细进行子宫的检查很 有必要,假如出现子宫积脓、子宫壁不整、菲薄等,要考虑子宫积脓穿孔的可能。结论妇产科急症中,超声波诊断困难的场合,进行M R I 或C T 检查对临床定性诊断可以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B A L A N C E 技术在腹部M R C P 中的应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放射科( 2 1 0 0 0 8 ) 俞海平目前。MRI 检查已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MRI 扫描时间相对较长,限制了它许多潜在的功能。而MRI 数据采集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梯度磁场的强度和切换率。随 着MRI 系统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腹部疾病MRI 检查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我院应用完全平衡稳定序列( B A L A N C E F F E ) 结合其他扫描序列在腹部M R C P 检查中的应用收到了良 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i 0 0 例临床怀疑梗阻性黄疸患者。男5 6 例,女4 4 例,年龄2 9 。7 2 岁,平均5 0 2 2 岁。 其中3 8 例患者行ERCP 检查,1 1 例行PTC 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磁共振机为P H I L I PI N T E R A1 5 T 扫描机,常规用冠状面扫描。从腹部皮肤扫描至背部 皮肤,共2 5 3 0 层。采用1 5T 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腹部患者采用相控阵体线圈。腹部冠状位扫描1 8 层,层厚7 mm ,层间距l mm ,部分病例腹部轴位扫描2 5 层。扫描时间均为1 7s 。 患者均为仰卧位,相控阵体线圈放置于患者的前后位置,并使用特殊的线圈垫使线圈与患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产生过高的脂肪信号。为确保图像质量扫描需在吸气后屏气下进行, 然后常规扫描sE 的TI WI 、T2 WI 以及脂肪抑制序列。必要时加扫横断面和矢状面B A L A N C E 像,并和T I ,T 2 ,S P I R 以及M R C P 比较,MRCP 扫描能显示全部胆总管、肝内胆管及胰管的部位,成像参数为:TR8 0 0 0 1 0 0 0 0 ms ,TE2 5 0 。5 0 0 m ,层厚3 mm ,矩阵2 5 6 2 5 6 ,层厚:5 m m ,以便更好地观察左右肝管交汇处的情况。然后通过最大强度投影法( MIP法) 重建,并对梗阻部位上下进行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表11 0 0 例行B a l a n c eF F E 检查表现病例病种B a l a n c e 表现 ,数胆总管肝内胆管胆囊胰管1 5慢性胰腺炎显影正常未见显影显影正常不连续显影2 9 78胆总管囊肿胆总管起始部巨大囊性高信号未见显影显影正常未见显影2 5胰头癌胆总管下段截断样梗阻1 2 ;呈锥形扩张扩张5 例可见或漏斗状狭窄者4 例,扩张1 1胆总管胆管胆总管下段截断样梗阻软藤样扩扩张3 例可见上皮癌张扩张8肝管起源的未见显影软藤样扩5 例显示胆囊缩小,3未见显胆管上皮癌张例未见胆囊影像影7壶腹癌胆总管下段截断样梗阻3 例表现为扩张扩张3 例可见梗阻部位杯口样充盈缺损扩张1 0胆囊癌扩张扩张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未见显床水肿影1 3胆道结石胆总管扩张,其内或其下端可见黑肝管枯树扩张未见显色充盈缺损信号,枝样扩张影3胆总管炎胆总管下端璺漏斗样狭窄肝管枯树扩张未见显枝样扩张影结果1 0 0 例患者中,1 5 例慢性胰腺炎、8 例胆总管囊肿、2 5 例胰头癌、1 1 例胆总管胆管上皮 癌、8 例肝管起源的胆管上皮癌、7 例壶腹癌、1 0 例胆囊癌、1 3 例胆道结石、3 例胆总管炎症表现见表1 。2 例术前误诊为壶腹癌。1 6 例胰头癌常规扫描均显示胰头增大,信号不均,以T2 WI 显示明显,其中7 例常规扫描影像显示腹膜后血管间隙或肝门淋巴结肿大,未作手术治疗。1 1 例胆总管胆管上皮癌中1 例胆总管胰内段病变,术前误诊为胰头癌。8 例肝管起源的胆管上皮癌中6 例可见病变向左右肝管浸润,沿肝管塑型。1o 例胆囊癌均可见左右肝管扩张,2 例胆囊影显示不清,结合常规扫描术前作出正确诊断,另1 例胆囊大小正常,胆总管明显扩张, 其下端呈截断样狭窄常规扫描显示,术前误诊为壶腹癌合并胆囊炎,手术证实为胆囊癌,胆囊内充填脱落癌细胞夹杂胆汁成分。1 3 例胆道结石病人均可见肝管枯树枝样扩张,胆囊增大,胆 总管扩张,1 例可见胰腺管显影,胆总管内或其下端可见黑色充盈缺损信号。3 例胆总管炎症可见肝管枯树枝样扩张,胆总管下端呈漏斗样狭窄,其中1 例误诊为壶腹癌,手术证实为胆管 炎,其余2 例经内科治疗后症状消失。 讨论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 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C h o l a n g i o p a n r e a t o g r a p h y ,MRCP ) 是国内外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非介人性胰胆管成像技术,具有无损伤、无需对比剂、不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安全等特点。此技术是对常规横断面影像的补充,能得到与常规内窥镜逆 行胰胆管造影( ERCP ) 类似结果。目前已被应用于各种胰胆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为胆胰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开辟了一条新的诊断途径。 人体各组织器官均有特定的T 1 值,水的T 1 值最大。通过延长TR 时间,加强具有长T2特性组织如胆汁、水、血液等信号,通过延长TE 时间,抑制软组织信号,依此达到水成像的目的。常规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后,再用最大强度投影( M I P ) 重建,使图像更直观从不同角度旋转显像,易于观察。我院利用1 5T 磁共振成像仪,对1 0 0 例梗阻性黄疸、胆总管囊肿、慢性胰腺炎等病人进行MRcP 检查,均能显示胆道或胰管扩张的存在,并可显示梗阻部位及其影像特征,显示率为1 0 0 。说明磁共振仪进行MRCP 检查能够显示胆管或胰管的扩张, 分析梗阻部位的影像特征,结合常规扫描T1 WI 及T2 WI 可提高诊断符合率。通过MIP图像重建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胆道情况,结合常规扫描图像能够判断引起梗阻的原因、性质 及病变累及范围,能够满足临床医师诊断及指导治疗的需要,多数学者认为M R C P 有取代ERCP 及PTC 的趋势,尤其是ERCP 或PTC 失败者,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方法。目前,我院使用国内最先引进最新的B A L A N C E 技术,已常规应用于临床,已成为腹部及 体部器官常规检查序列之一。B A L A N C E 序列是一种非T 1 非T 2 的特殊序列,实际上是T 2 和T 1的比值。而不依赖与其T1 和T2 值的绝对值和重复时间。其比值等于1 时这时出现的信号对比最大。在磁共振发展中已存在了数年,但是由于T R 时间过长而长期处于被荒废状态。最近,由于高磁场机器及梯度技术改进的广泛应用,T R 时间的大大缩短,特别是S E N S E 技术和 B A L A N C E 技术的完美结合,扫描速度大幅提高,使B A L A N C E 技术在心脏、脊柱和腹部等磁共振检查中广泛使用。梯度回波用很短的重复时间提供了极好的液体组织的对比为其特点,使 液体显示为高信号。另外BA N L A N C E FFE 序列是利用流动补偿梯度,其信号强度增高,使血管、胆管、胰腺导管等管腔的组织器官在不用对比剂情况下显示的比较清楚,管壁与周围组织对比增强。扫描时间短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在病人吸气后屏气扫描1 7S 完成腹部1 8 层 或2 5 层的扫描。避免了呼吸运动所造成的伪影。由于B A L A N C E 序列对含水量较高的组织敏感,所以胆道系统在B A L A N C E 序列中明显高信号,并能直接显示其管腔内疾病,特别是结石和狭 窄。M R C P 重建后的图像虽然能较好的显示胆道系统,它的缺点为存在部分容积效应,高信号的胆管遮盖了低信号的结石影。其原始图像虽可观察管腔内情况,但因薄层扫描信噪比太低 而无法满意观察。B A L A N C E 序列由于扫描层簿但可同时保证信噪比,部分容积效应较小。同时可实现重叠扫描,即负层间距,可最大限度观察胆管内情况。在BFFE 序列中,由于液体流动,产生残存横向磁化的去相位效应,所以流动液体表现为非均匀的高信号。其原因在于 流动所致的去相位效应未能得到完整补偿。S E N C E BFFE 序列使用流动去相位效应完全得到补偿,使流动液体及静态液体都表现为特别高的信号。静态组织的横向磁化在每次激发前达到真正的最大程度的相位重聚,为快速数据采集提供了较高的信号幅度。因此它可实施快速 成像序列。I I 缶床常用于心脏血管、脊柱、腹部、关节和内耳的显示以及囊实性组织的鉴别诊断。在胆道系统疾病诊断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可以作为M R C P 的重要补充。脑胶质瘤治疗后复发或残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2 1 5 0 0 6 ) 胡晓云方向明综述胡春洪吴翼伟审校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生存期短、预后较差,除了与肿瘤本身生物学特性有关外,术后复发率高、术后复发不易早期诊断是重要原因。尽管脑立体定向活检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它毕竟是创伤性检查,必须在影像学的定位指导下方能完成。常规C T 、M R I 已成为胶质瘤治疗前后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M R I 甚至被认为是评估胶质瘤治疗后反应的“金标准”3 。最近就有报道拉。称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 U S P I O ) 对比剂在常规豫I 增强中运用有助于脑肿瘤与放射性坏死的鉴别。尽管如此,常规c T 隙I 检查在下列方面仍存在不足:不能早期评判胶质瘤放化疗的效果;难以区分术后反应性增强与肿瘤早期复发或残留所出现的病理性增强;不能可靠地鉴别放射性脑坏死与肿瘤复发或残留。影像新技 术为研究颅内胶质瘤治疗后的影像学提供了工具,有着极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其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C T 、M R I 灌注成像 c T 灌注成像( C T P ) 及M R 灌注成像( p w i ) ,尤其动态增强豫灌注成像( d y n a m i c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c o n t r a s t e n h a n c e dM Ri m a g i n g ,D S C M Ri m a g i n g ) 根据示踪原理评判组织 或器官的灌注特征,具体指标有局部脑血容量( r C B V ) 、局部脑血流速度( r C B F ) 、平均通过时间( M T T ) 、血管通透性( v P ) 等。C T P 、P W I 能反映肿瘤组织及瘤周组织C B V 、C B F 、V P 等在治疗 前后的变化,借此评价疗效。与常规C T 、M R I 相比,灌注成像根据局部血供的变化而不是肿瘤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