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www.kkme.net/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在腮腺切除术中的修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在腮腺切除术中的修复探讨复探讨作者:熊建,魏珍莲,蔡华成 作者单位: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五官科,四川 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的修复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 28 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采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凹陷畸形。结果 28 例患者外形恢复满意,无耳周麻木,仅 3 例进食时皮肤潮红。结论 应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腺乳突肌肌瓣修复腮腺区缺损,可较好地整复面部畸形,可减少耳周麻木,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关键词】 腮腺肿瘤;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腮腺肿瘤是颌面部常见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 80%,其中良性肿瘤又约占腮腺肿瘤的 80%,手术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常规腮腺切除术在局部遗留较明显的凹陷畸形,并且容易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 综合征)及耳周麻木等并发症1。我科采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腮腺区缺损,能有效修复畸形,减少并发症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28 例中男性 17 例,女性 11 例,年龄 1768 岁,平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www.kkme.net/均 39 岁,左侧 15 例,右侧 13 例。其中多形性腺瘤 20 例,warthin瘤 4 例,海绵状血管瘤 2 例,嗜酸性腺瘤 2 例。1.2 手术方法行常规腮腺区 S 形切口,深达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咬肌筋膜深面进行翻瓣达腮腺咬肌前缘,以逆行解剖法解剖面神经,注意保护面神经各分支达主干。腮腺浅叶肿瘤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腮腺深叶肿瘤行腮腺及肿瘤全切除。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行一长约 3 cm 辅助切口与 S 形切口相连,在颈阔肌深面进行翻瓣,暴露胸锁乳突肌,解剖游离出耳大神经后支并注意保护,耳大神经前支也尽量保留。制备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肌瓣,腮腺全切除术从肌肉中下份横断前 1/2,对腮腺浅叶切除病例取肌肉的前 1/2 宽度和表面 1/2深度即可,将肌瓣向缺损区旋转覆盖面神经,与缺损区周围组织严密缝合,放置负压引流,缝合皮肤切口,术后面部加压包扎。2 结 果所有患者术后经 12 年随访无复发,术侧无凹陷,双侧腮腺区对称,无耳周麻木,仅 3 例患者进食时出现腮腺区皮肤潮红。3 讨论耳周麻木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是腮腺术后最常见并发症,腮腺的主要感觉神经是耳大神经及耳颞神经,耳大神经自颈丛发出,在胸锁乳突肌浅面行向前上,其前支分布于腮腺区皮肤,后支分布于耳垂,术中一旦损伤即出现耳周麻木。而耳颞神经损伤后,分布于腮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以及分布于汗腺及皮肤血管的交感神经纤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www.kkme.net/维产生两组神经断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迷走或错向的交叉再生联合,当味觉受刺激并咀嚼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出现术区皮肤出汗及潮红现象,即味觉出汗综合征2。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腮腺区术后的组织缺损影响面部外观,患者不易接受,多要求整复。我科采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腮腺区缺损取得满意疗效,笔者认为其具有以下优点:(1)耳大神经走行于胸锁乳突肌表面,易于解剖游离及保护,能很好地避免术后耳周麻木的发生;(2)胸锁乳突肌为多源节段性供血,主要血供有枕动脉、颈外动脉的胸锁乳突肌支,甲状腺上动脉及颈横动脉等,胸锁乳突肌肌瓣血供丰富,不易坏死3;(3)使用临近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手术难度小,时间短,易于掌握;(4)胸锁乳突肌肌瓣解剖结构清楚,能使用组织量大,可有效修复缺损,消灭死腔,防止涎瘘;(5)使用胸锁乳突肌肌瓣,并在腮腺筋膜下翻瓣,将筋膜完整包含在皮瓣内,能阻断分布于腺体及汗腺的神经纤维之间的迷走神经再生,从而防止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可见,应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腮腺区缺损,既达到了面部凹陷畸形的整复,又减少了耳周麻木、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符合整形修复原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修复方法。【参考文献】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www.kkme.net/1995.296.2俞光岩.口腔颌面部肿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7.3韩思源.带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在腮腺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6),425427.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的浏览器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的浏览器-文献检索浏览器文献检索浏览器www.wenxianjiansuo.com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