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心 爱心 专心 1师说说课稿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必修三的第 11 课师说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一、 说课标、教材和学情 (一) 新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2.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二) 关于课标的解读:据课标要求,文言文教学应该落实以下任务: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 关于教材 :1 新教材编写分析: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 “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2师说一文的教材地位: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文章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灵活自然的叙述和议论,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令人信服。教材将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即安排在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之后 ,并且处理成自读课文。我想,当成自读课文应该基于以下几点原因:文言字词、句式等知识有了初中和高中必修一、二、三的积累,应该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为一;本单元前三篇均为论述性文章,学生对论述文的论证方法、结构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此为二。以上两点,成为自读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安排在单元的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是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尝试主动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学习方法的关键。(四) 关于学情 高一 304、310 两班基础不同,语文水平差别较大。虽然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尤其 310 班。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 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 说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一)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阶段的,应该注重基础知用心 爱心 专心 2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的实际情况。我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有“师” “传” “从” “道” 、虚词有“之” “其” “而” “乎” “所以” 。能够 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情境导入朗读吟诵质疑文本探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二)依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 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分析本文说理方式和方法。 难点: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 说学法、教法 (一)学 法 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清代学者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 ”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质疑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向学生质疑。特别是课文字词的疏通翻译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我在 304 班采用的是三步走的方式,课前预习,圈画字词障碍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课上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 “练”不求“多” , ,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我设计了一套课堂巩固练习,重点巩固课文重要词语,当堂“消化” 。 (三) 教 法 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 ,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归纳法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我一直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 “师” “道”等实词义项及“之” “其” “所以”等虚词用法。 四、 说教学程序 用心 爱心 专心 3(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在这个思路指导下, 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虚词,分析论证结构。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及解题(2 分钟) 导语设计:远古,教师有着较高的地位, “天地君亲师”可以一见;现在,教师的地位也一直在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一段历史时期,尊师重教的风气一直不是很浓,在元代,甚至有“七娼八丐九儒”的说法, “臭老九”之称由此而来。 教师地位之低,从师风尚不浓,可想而知。实际上,在唐朝这种风气已然出现,尤其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当时的情况正如韩愈的盟友柳宗元所言:“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因抗颜而为师。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愈的这篇战斗檄文-师说 。 2、整体把握(共 15 分钟) (1)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抽查学生朗读课文(4 分钟) (2)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屏幕展示) (1 分钟) (3)学生自由朗读(4 分钟) (4)齐读(4 分钟) (5)理清全文思路(2 分钟) 3、着重分析第一、二段(共 20 分钟) 一学生示范朗读,并讲解对本段的字词积累,疏通文意(3 分钟) 学生补充积累到的字词,并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10 分钟) 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5 分钟) 学生试背诵第一、二段中的名句(2 分钟) 4、课内巩固练习(共 4 分钟) 出题(屏幕展示) 5、布置作业 :三四段的疏通理解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师 说 韩愈 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 从师必要:“不从师,惑终不解” 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二段 对其子 于其身 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医、师、工士大夫 “智不能及” 三段: 师生,师道关系 四段: 写作缘由 (三)第二课时我作如下安排:首先,用同第一课时的方法学习三四段,并检查课文名句的背诵情况。其次,进入课文的分析。本课从分析讨论课文的第二段开始。这一段中,对比论证使用心 爱心 专心 4的手法是教学的关键。我设问提问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几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锻炼搜寻有效信息和归纳的能力。要求学生将几方面的对比关系一一列出,并用课文原文回答作者通过每一组对比得出的结论。从而在诵读与找寻中明确对比论证的使用效果,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使用。分析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朗读并背诵名句。第三段,作者用了举例的手法论证“圣人无常师” 。在设计中,我设问提问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用文中原句回答。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所举例子背后所蕴含的道理,明确学习应该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分析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朗读、背诵名句。最后一段是作者阐述写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点分析,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韩愈写作的原因即可。再次,全文讲解完要求学生再次朗读全文,并试着检查名句的记忆情况。加强诵读训练的力度,培养语感。第四步,提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问题是前面学过的劝学和今天学习的师说都是和学习有关的论说文,说明古人很注重学习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学者”与“师”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设这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中,二是促进师生间相互学习关系的发展。最后总结全文,布置作业,一,抄写积累到的名句;二,就课堂讨论题,写一篇 400字左右的小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