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1 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荒漠化 概念: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 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 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形成: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 用的产物。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 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影响: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 1西北地区范围(西北地区范围(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 400mm 以下 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 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 、内蒙古(大部) 2地貌特点:地貌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 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干旱 干旱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原山地的阻隔干旱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原山地的阻隔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景观特色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以草原、荒漠为主新疆的塔里 木盆地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 东部 年降水 量不足 50 毫米200 毫米以下贺 兰 山200 毫米以上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干旱阻隔水汽进入高山环绕盆地地形 青藏高原隆起位置东东西西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2干旱程 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 原地带 自然景 观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 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 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 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 水源。 )草原思考 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 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答:年降水量 20000 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 50200 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 50 毫米以下对应荒漠 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 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 释原因。 答: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 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少雨(基本条件)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进程 主要。主要。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 有 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过度樵柴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工矿交 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 2,5) 人为因 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 采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 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 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 等地)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 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 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 沙前移和抑制 地表起沙的植 被遭破坏3过度放 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 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 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 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 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 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 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 片发展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 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次生盐渍化形成:次生盐渍化形成: 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活动: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 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 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答: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 的过渡地带;月均温在 22以上,全年高温、高蒸发量,年降 水量不足 500 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所以这里潜在着荒漠 化的自然因素,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 的。 2根据图 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 的环境影响。 答: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 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 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 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 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 3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 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答: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 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牧场超载 转牧脆弱地区 荒漠化加剧 劳动力需求 草地缩小 草地变旱地 人口增加 弃耕后 4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图 111),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答:该图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 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 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 决。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时 期 发生荒漠化 的区域 原因古代(唐 宋后) 塔里木盆地 沙漠边缘 (图 2.12) 及河西走廊由于上游过度开垦,破坏了固沙植 被,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改道,水 源逐渐枯竭,再加上战争、瘟疫等 原因,古绿洲逐渐退化直至被废弃 近代(清 代后) 蒙古东南部 农牧过渡地 带(图 2.13)出现农牧业过渡带向西北方向移动 原因(由于人口猛增,帝国主义入 侵,清政府实行 “移民实边” 、 “开 放蒙禁 ”等,出现大规模移民垦 边) 现代(建 国后) 分布在草原 牧区和旱农 地区建国后由于人口压力,管理失误课本图课本图 2.122.12 1. 河流特征 a.分布及流向: 河流分布在盆地边缘,由盆地四周向中间流 (南面河流自南向北流,北面河流自北向南流) b.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 c.流量变化及原因: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甚至断流 ; 因为各河流主要流径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西汉时期成为人口密集之地原因(西汉时期这里的居民利用 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营造出5片片绿洲,加上中央政府的长期管辖和经营,形成了生机勃勃 的富庶之地) 2了解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大致走向和地理位置。(废弃的绿 洲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 3现代公路干线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 (古丝绸之路) ,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带。 清代农牧业过渡带向西北方向移动结果清代农牧业过渡带向西北方向移动结果( (图图 2.13)2.13):促进民:促进民 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使内蒙古南部原农牧过渡地带发生荒漠化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使内蒙古南部原农牧过渡地带发生荒漠化 思考: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答:农牧界限向北推进,农作侵入牧区,大片的草地将会 变成旱地。一方面压缩了原有草场面积,会产生牧场的超载, 超载的牧场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 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趋势必日益严重;另一方面 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劣势。 加上若因为土地肥力的衰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 造沙荒。因此,如果农牧界限向北推进,势必加剧该地区荒漠 化的进程。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答: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 , 从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都高于牧业,因此有 农作侵入牧区的趋势。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条件下, 以农侵牧已成必然。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 (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 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图 214)。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治理重点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64治理措施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 长; 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 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 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 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宜林则林,宜牧则 牧牧 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 池、推广省柴灶等。 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 等等 (图图 215)。 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图 2.15“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在图中找到沙坡头、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黄河。 草方格沙障技术(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 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 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活动:1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 的潜在自然背景。并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答:这是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其自然地理状7况是寒冷、干旱、大风。由于开荒及不恰当的耕作方法加剧了 这个过程。 2仔细分析这些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 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答:主要方向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 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答:它将适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