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辈子的教书匠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先进模范事迹文库.txt 两个人吵架,先说 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一辈子的教书 匠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先进模范事迹文库.txt 喜欢我这是革命需要,知道不? ! 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以后我来叠! 我一定要给你幸福,谁也别想拦着。 北京市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网络投票活动姓名:欧阳中石性别:男民族:汉年龄:82学历:大学本科参加政党及名称:中国共产党工作单位及职务: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2007 年,主编中国书法艺术中文版入选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 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英文版(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 2008 年出版)获得美国出版家协会 (AAP)2008 年度“Award for Excellence in Humanities”和“Book Subject Categories: Humanities”中的“Art & Art History”奖2007 年,获中国文联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基金理事会第六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一辈子的教书匠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先进模范事迹欧阳中石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戏曲家。先生 81 岁高龄依然活跃在书 法教学、科研、创作第一线,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教书育人事业,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 先生集哲学、文学、诗词学、历史学、教育学和艺术于一身,积极推进中国书法艺术、书法 文化的发展,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山鼻祖;先生热心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尽自己 所能服务人民、回报社会,成为“人民最喜欢的艺术家” ;先生德高望重、为人谦和、处世 恬淡、朴素超脱,至今光环虽多,却认定一个:“我是个教书匠” 、 “普普通通一教师” 。欧 阳中石先生以毕生的实践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教书匠”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教书匠”成就了一个教育职业的传奇先生不喜欢别人称他“书法家” ,他自认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教书匠” 。他教了一辈子书, 自 1948 年中学毕业起登上讲台,除了大学的 4 年时间外,一直奋斗在讲坛,至今已 60 余年。 从起初的小学教师到如今的博士生导师,他教遍了中国当前学校建制的各个年级,成就了一 个教育职业的传奇。先生 1948 年中学毕业,赶上战争不能考大学,开始在山东济南穆光小学任教,教遍了 小学各个年级。1950 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后,他先后任教于通县师范学校、通县二 中、北京 171 中学,相继教授过语文、数学、历史、体育、化学等课程,教完初高中六个年 级。1981 年,先生因教学改革成绩突出,调入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工 作。在这里他开始了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创办书法艺术教育专业,开启了我国 的书法文化高等教育,构建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书法艺术高等教 育体系,创建了“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及我国高校中第一家“书法文化博物馆” ,培养了 一大批中国书法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对书法学科的发展完善和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2 年,他荣获了书法界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唯一的书法 教育特别贡献奖。说到教书,先生总是很高兴,并谦逊地说,他的学生们无论在能力或者知识面上都比他自己现在高出很多;谈到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先生由衷地笑了:“这就是教书匠的快乐啊!”“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实如需”开创了中国书学学科先生随着八十年代文化热的兴起,书法在神州大地开始复兴,先生开始思索如何把书法 教育纳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并形成了科学系统的书学思想。先生将书法定性为“作字行 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实如需” ,认为“字” 、 “文” 、 “书”三位一体,研习书法需要 一种大的文化观,要把书法放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去学习、去研究。经过开办大专班、 本科书法教育的实践,先生开辟了书法教育的广阔天地,开创了中国书学学科。1985 年,先生首次开办书法大专班,面向全国招收 100 名学员。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 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确立了“文心书面”的教学理念,安排了科学合理的课程,邀祝嘉、 李长路、王遐举、欧阳可亮等到校任教和讲学。两年后,该班学员分别在大陆和香港举行结 业作品展,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先生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普及他的教学思想。在此期间, 他主编撰写了一批教材,惠及数十万学员。此后,在中文系招收两届本科生,迅速将重心转 移到研究生教育,开始在高等教育中培养高层次书法研究、创作人才,并于 1991 年招收首 届硕士研究生,1993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美术学(书法艺术教育)博 士点,先生成为了全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先生聘请专家组建了书法方向博士考试咨询 委员会,并在 1994 年确立了书法方向博士招生和培养上的“文化”属性,标志着书法在现 代教育和学术体制中初步确立了地位。为满足更多国内外求学者对于书法学习的愿望,他亲 自指导访问学者,并于 1997 年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至今已经招收十一届,毕业学 员遍布全国,很多成了各地书协、教育、文化机构的中坚力量。1998 年人事部充分肯定了 先生领导的数学学科建设和研究成果,批准首都师范大学接受书法方向博士后,从而使首都 师范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拥有完整的书法高等学历教育体系的大学。多年来,先生一直在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以及书学文化研究方面不懈地努力着, 他主编、撰写了许多重要的书法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论著,如中国书法史鉴 、 书学导论 、 学书概览 、 书学杂识 、 中国的书法 、 书法与中国文化等。2009 年,他主编的 中国书法艺术中文版入选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 该书英文版还获得美国出版家协会(AAP)2008 年度“Award for Excellence in Humanities”和“Book Subject Categories: Humanities”中的“Art & Art History”奖。“这份荣誉应当属于我们这个集体”享受着恬淡人生2008 年,先生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时错过了人民大会堂颁奖会,学校领导为他 颁奖时,他说:“这份殊荣应当属于我们这个集体” ,并当场将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证书 和奖金一起交给了学校。先生就是这样为人豁达,处世恬淡,并在自然与超脱中享受着“平 淡无奇”的人生。面对各种荣誉,先生十分淡然,总是说:“不敢当” ,他只是“普普通通一教师,平平 淡淡的无奇。无奇不意非无意,正是无奇正是奇” , “荣誉是属于首都师大这个集体的” 。深 谙哲学的欧阳中石先生掌握了“容”之道,表现在书法上,他不自是,也不非人。因此,他 认为,要尊重、欢迎每个人的艺术选择,每个人都是在探索,都是在为艺术的百花齐放做贡 献。道路不同,但是目标相同,就是力求接近艺术的本质所在。先生十分超脱。他身体一直很好,直到 44 岁时为救人而左脚致残。这给曾经是乒乓球、 篮球国家二级运动员的他不小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沉浸在不良的情绪中, “上天不让我跳 了,那我就不跳了吧!”1976 年他患了脑血栓,从讲台上被送进医院,脸的右半部分失去 了活动能力。1994 年,他又突发脑溢血,留下两眼右侧盲视的后遗症。面对病困折磨,他 凭着坚强的毅力,豁达的心胸继续自己的事业。 “我还没废,我还能干,能干点事是一种幸福” 。面对自己的视野盲区,黄苗子先生开玩笑,逗说“左丘明” ,先生则乐观,机敏地回答: “那大家勿出我右嘛。 ”身为当代书法教育的开拓者之一的欧阳中石先生深感担子之重:“我最近常思考,也有 些担忧,我担忧的是能不能把大家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是书法教育得到弘扬,这是责任啊!”“没有什么,不值一谈,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书写了时代乐章先生说,要用书法使世界焕发出光彩,用书法展示世界的美,还要用书法艺术为我们的 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中石先生一直在用自己手中的笔为 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中石先生心系灾区,当即表示要为灾区做些事 情,他连日精心创作多幅书法精品,以个人名义捐赠给灾区。随后又和书法研究院的老师们 一起,将自己创作并珍藏的书法佳作予以拍卖,筹集善款 200 万元捐献给灾区。去年 6 月,先生由于过渡操劳病倒了,连续数日高烧不退,小腿红肿疼痛难忍,在那样 的情况下,他还应中央统战部的要求,还没出院就坚持为我国欧美同学会迎奥运活动书写了 “和谐行大道,揖让见文明”的书法作品,表达他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期盼和对我国礼 仪之邦的赞美。2007 年,先生为“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同志题写碑文;2006 年,应人民日报出版社 之邀,先生义务地将“八荣八耻”书写成一横一纵两幅作品付梓,广泛发行。2003 年非典、 2004 年印度海啸以及其他重要的社会捐助活动,先生都积极参与。先生也还一直惦念着他读过书和他教过的学校,凡此他都办奖学金,先生把他捐赠的奖 学金定名为“春晖奖学金” ,寓意感谢母校给予自己力量和温暖,用于表彰在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近年来,先生已为中小学捐赠设立奖 学金近 10 项,共计 200 万元人民币。2005 年,先生还募集 200 万元,设立“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书学奖” ,用以在全国范围内,鼓励青年书学研究者,推动和促进书学教育和书法文化 的发展。对于这些,先生却一再地说:“都是我应当做的事情。 ”先生说,他只是做了自己力所 能及的事情。先生有一个原则,凡是为社会出力、尽义务的,他决不推辞。先生自称“只求耕耘,不问收获” ,多年来,他默默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为社会做了许多事情,从不张扬。面对各类荣誉,先生总是一再推辞、婉言谢绝,他说, “做过了就是最好,干嘛非要记得?”先生说,如果说他取得了什么成绩、做了什么贡献, 他不敢当。他觉得他做的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情,他愿意去做,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还有 能力。先生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中贡献力量是幸福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