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收费网站上的精品内容)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 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在古汉语中,运 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 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 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 走着瞧” ,这里不再详述。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 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 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 ,并大多与比、兴兼用。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求我 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 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 ,同时 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檗向春 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 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 无遗。(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 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如: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 无晴却有晴。 ”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在恋爱时, 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 的情意。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 不成匹。 ”这里的丝、悟都是谐音双关, “丝”谐“思” ,犹言织妇对自己心仪的情人的思念; “悟”谐“误” ,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一段本应美好和悦的爱情。3、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 有期!” “悠然”是“油燃”的谐音,寓意纵然明灯高照,但没有情人相伴,也是徒劳枉然;“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其凄 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三)隐语谐音双关。这种谐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如:1、 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诗中 的“林”中挂的“玉带” , “雪”里埋的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 运。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里的“匹” ,以 织丝不成匹段隐喻情人不成匹配,佳偶不能天成,永远成为人生的憾事。如泣如诉,动人心 魄,令人油然生出怜惜、感慨之情。二、深刻理解古汉语中双关语的现实意义掌握并深刻理解好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和规律,对于学好古汉语, 理解古汉语的博大精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可以深刻理解古汉语精妙的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在古汉语、古诗词特别是古民歌 之中,大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运用谐音双关来隐晦而又贴切地表达反抗压迫、反抗旧 礼教、追求爱情的朴素思想,既生动又活泼,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 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简单的一个丝(思)字就比较隐晦地表达了织妇 对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其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又如, 乐府诗集之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这里的“莲子” 、 “莲心”都是 谐音双关, “莲子”谐“怜子” ,即爱你,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谐“怜心” ,即爱怜之心, 隐喻怜爱之深透,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语言婉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 术技巧。(二)可以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艺术的需要,古 汉语通过谐音双关能起到一种隐语的作用。如史记淮阴侯列传 “相君之面,不过封侯, 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中“背”即暗示韩信将起兵造反。如果不知道这个“背” 字是双关语,就不能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又如,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人在表 达爱情时,往往不明说,而是通过双关语的手法隐晦地表达。如李李商隐的诗歌无题就 属于这种情况,通过春蚕吐丝(“丝”与“思”谐音双关)、蜡炬燃烧,来表达失恋的痛苦和 对爱情的渴望,将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思念、爱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三)可以深刻理解古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古汉语特别是古诗词,利用谐音双关 能达到丰富艺术表现效果的作用。如刘禹锡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的“晴”字,通过自然界的天气之“晴” ,寓意人间男欢女爱之“情” ,联想丰富,意境超 然,言简意远,妙不可言。(四)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正确理解古汉语中双关语的含义, 既能使学生在阅读古汉语时挖掘句子的深层内涵,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亦能在平时的说话和 写作中起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功效,大大提高中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比如,我们在表达一个人才疏学浅时,就可以这样描述:“他读书不多,墨水太少。 ” “墨水”这个词就是双关语, 暗指学历或知识水平低,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古典诗词里面使用双关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二)一、 “芙蓉”和“夫容” , “莲”和“怜” , “藕”和“偶”谐音双关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例如:“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思欢久,不 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 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 , “莲”谐音“怜” , “藕”谐音“偶”而构成双 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二、 “丝”和“思”谐音双关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丝”与“思”双关, 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 尽,缠绵自有时。 ”(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 爱情的渴求和执著。三、 “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柳”者, “留” 也。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 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 陷入了乡思。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柳”既 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四、 “期”和“棋”谐音双关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期”是 “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其凄美、哀怨 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井底点灯深烛伊, 共郎长行莫围棋。 ”长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种, “围棋”谐音“违期” , “莫围棋”即“莫违期” , 用得巧妙,寓意深刻。五、 “匹”语义双关“布匹”和“匹偶”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诗歌中的“匹” 既指布匹,同时双关着“匹偶” 。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料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表达了对男子背约负心的痛心谴责。南朝民歌 作蚕丝:“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投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 ” “匹”同样蕴涵着两 情相悦的寓意,寄托了女子希望与恋人结为连理的美好愿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